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流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发展也必然会产生社会流动。社会流动包括向上流动、水平流动和向下流动几类。西周时期女子可以通过勤劳努力、婚姻、在职务上的突出表现实现向上流动。更多这个时期的女子的婚嫁对象是"门当户对"的男子,这为她们的平级流动提供了平台。另外,西周时期的赏赐活动也成为女子平级流动的重要路径。这个时期,由于犯罪、在战争中被俘虏、赏赐、婚姻和家人参加反叛活动,一些女子的社会地位发生了下降。  相似文献   

2.
大唐开国丞相的女儿殷温娇因未婚嫁,搭彩楼抛绣球,适逢新科状元陈光蕊披红挂彩跨马游街,被殷小姐慧眼相中,抛绣球一击而中……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母亲抛绣球的画面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女子选婿的一种婚恋方式。抛绣球冲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禁锢,是古代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浪漫开端。据说最初女子抛掷的并不是绣  相似文献   

3.
教育问与答     
《父母必读》2009,(5):122-123
爸爸离开以后…… Q 女儿2岁,我的婚姻即将面临解体。孩子爸爸在这两年里,对女儿的付出少得可怜,父女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少,但她对爸爸还是很亲的,我该怎样弥补离婚后因为没有父爱而给她带来的缺憾呢?  相似文献   

4.
’96博众杯新闻摄影比赛张先芬和她的女子婚姻驿站张先芬说以“新太阳”命名她的女子婚姻驿站,是希望它能成为那些不幸女子温暖的家,能成为她们重新振作、自强自立、迈向新生活的起点。必这位女子正在驿站向张先芬诉说自己婚姻的不幸和生活的艰难,张先芬当即表示给予...  相似文献   

5.
先秦文献中的“女子”既可以表示女儿,也可以泛指女性,学术史上将《论语》“女子与小人难养”的“女子”解释为女性、妻妾或女儿似乎都有其合理性。但根据“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语境,“女子与小人难养”的“养”是表示“教养”之义,而上古文献中作为“教养”之义的“养”一般只适用于父母对子女、师长对弟子、君主对民众这三种语境。基于这种判断,再考虑孔子的身份和立场,可知“女子与小人难养”中的“女子”是指女儿而非泛指女性,“小人”是指孔子门下的不肖子弟。孔子是以父母师长的立场,从心理特征和品性修养的角度来表达女儿与弟子中的小人之辈难于教养的感慨。这不是将女性与“小人”等同,而是指出在教养女儿和不肖子弟时,二者在“情胜于理”方面呈现出的某种共性。  相似文献   

6.
您好!我是个快60的人了,一个儿子已经成家,一个女儿也出嫁:了。本来可以过点安闲的日子了,没想到女儿的婚姻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由于社会的变迁,传统婚姻观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人们的婚姻由过去父母包办逐渐走向自主择偶,青年男女开始享受自由的爱情生活.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具有了提出离婚的权力,离婚后的妇女也被社会所接受.这与当时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中国开明人士的呼吁、女子教育事业的兴起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在长期的婚姻交流中,齐姜女子因具备诸多的外在优势条件,能够满足时人对婚姻种种的内在期望,而逐渐成为各国公认的佳偶。然而齐姜女子的婚姻政治色彩浓厚,她们的个人意志与情感被忽视,无法摆脱成为国家利益牺牲品与男性获利工具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国风》中以女子口吻创作的诗歌为研究当时女性心理提供了丰富素材。《国风》中女子婚前、婚后的心理是有不同的,婚前主要表现了女子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婚后主要表现了女子对家庭稳定而和美的追求。这些心理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那个时代的妇女把全部热情和精力都倾注于爱情、婚姻和家庭,这表现了她们对爱情、婚姻、家庭的至爱和至真。但是女性心理的局限也是显然的,导致女性心理局限的社会根源就是女性卑微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  相似文献   

10.
《诗经·卫风·氓》是一篇传颂千古的名篇,许多解读者将其理解为是讲述男子"氓"始乱终弃,女子从甜蜜的婚姻中逐渐清醒并走向决绝的选择历程,图解的是千年不变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主题。但再次细读全文后,笔者却不这么认为。《氓》这篇文章更像是卫国女子的个人独白.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积极倡导以感情为基础的自由婚姻 ;他强烈谴责封建礼教强加给中国女子“从一而终”、夫死守节的道德观 ,认为女子也应同男子一样有离婚和另择嫁娶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由于女学教育取得了合法地位,女子有机会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她们接受教育后反过来影响当时未受教育的广大女性,这是晚清女子教育的成功之处。表现在社会意识、婚姻观念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13.
赵本山与前妻葛淑珍有一个女儿赵玉芳,与马丽娟再婚后又生下了一对龙凤胎。由此,作为大牌明星,赵本山也同样要面对所有再婚家庭都不可避免的矛盾与冲突。再婚妻子让他与前妻女儿和好1992年春节,赵本山因车祸住院,结识了辽宁戏曲学校的青年教师马丽娟。两人于1992年8月8日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相似文献   

14.
潘非 《人生十六七》2011,(01Z):39-41
教花季女儿严防死守 程佳在武汉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工作,和前夫离婚后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因为两次失败的婚娴,程佳对爱情、事业心灰意冷,将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蓓蓓身上。她觉得两次婚姻失败的根源在于A己太单纯,轻信了爱情。她发誓绝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在女儿身上重演。于是,  相似文献   

15.
女儿失踪的那一天,是她9岁的生日,也正是我将她爸爸起诉到法庭的日子。10年婚姻,似乎有许多无奈,许多尴尬,不得不让我做出分手的决定。我们的女儿叫婷婷,一个先天性的哑女。那一天,我无视她幽怨的眼神,将她送往平湖聋哑医院后,就忙着找律师,准备诉状,只想早日摆脱这婚姻的围城。一通忙碌,几度期盼,终于盼到法庭开庭的日子。但也就在那一天,女儿的医院打来电话,说婷婷失踪了,那一刻,判决书正拿在法官的手中,只等我在上面盖上一个立可生效的手印。听到电话的那一刹那,我分明看见有一滴泪从丈夫的眼中滴落。他无助地瞅我一眼,说:“诗秀,这婚,我…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大量的婚恋诗,反映了周代人们的婚恋观。其中《诗经·卫风·氓》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首民歌,它以女子的口吻叙述了她和"氓"的情爱历程,从中反映了周代妇女追求爱情的大胆自主和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诚,也表现了周代女子理智对待爱情和婚姻的婚恋观。观照当今,对我们现代人恋爱和婚姻方面也有很大的启示,可以让我们对爱情更理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我知道你是一个有人送花的女子,是一个在情场上有经历的女子,而我就是要找这样的女子做妻子。因为这样的女子通常经历了许多,她一旦要跟一个男人结婚,便会安分守己,尊重、享受婚姻。  相似文献   

18.
爱的继续     
那天在送女儿上学后回来的路上看报纸,一则"8岁女童公交车上对老者出言不逊,中年女子对女童猛扇耳光"的消息进入了我的视线。这则新闻让我回忆起了一件往事。那是在我童年时,也就是六七岁吧,妈  相似文献   

19.
徐特立早期在湖南从事教育工作时,积极参与女子教育,主张"妇女解放",宣扬"效忠祖国",坚信"女儿智力何曾弱",提出"强迫入学",并指出应"注意其特性"开展教学,有着比较丰富的女子教育思想与实践经验。他曾在梨江高小设立女子班,担任周氏女塾教员,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担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为湖南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一天中午我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女子来到幼儿园,声称自己是某幼儿的母亲,因突然接到通知要返回日本,想在登机前和女儿单独呆一会儿。值班老师确认该女子是孩子的亲生母亲后,便同意了她的请求,但限定她们只能在园内活动。尽管这位母亲满口答应遵守幼儿园的制度,但意外还是发生了:她慢慢离开老师的视线,骗过门卫,携女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