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8月,作为交换教师,我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波德市学区的Nederland中学工作了一年。那是一所公立中学,学校采取两年初中四年高中的学制。各年级除开设英语、数学、社会学、自然科学、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外,自1996年起还在7年级以上年级开设了“中国文化和艺术”课,我在该校担任7至12年级的中文教师,教学任务不仅包括讲授中文,更着重于弘扬中国文化,对美国中学生进行中国文化熏陶,通过以中国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了解。在一年的教学中,我对美国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学》2005,(9):64-64
由于中文逐渐成为美国高中生流行选修的语言课利,美国大学理事会计划在2007年增加中文的大学选修课测验。目前美国有两千四百多所高中有开设中文课程的意愿。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全球的经济实力看涨时,日文课也跟着在全美高中大为盛行。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传媒报道,自2003年美国正式启动AP(AdvancedPlacement,简称AP即大学先修课)中文课程,目前,继法文与西班牙文之后,中文在美国高中已逐渐成为流行课程。大学理事会(CollegeBoard)计划在2007年实施中文课程的AP测验,已有2400所学校表示有意增设该课程。加州硅谷地区库比蒂诺(Cupertino)的高中生表示,中文课炙手可热,主要因为学生考虑到其未来需求,正如上世纪80年代日文在全美高中快速崛起。中国逐渐跃居全球经济主力,由于硅谷各公司与亚太地区关系密切,难怪年轻人在学中文方面也打前锋。  相似文献   

4.
王盈 《神州学人》2006,(5):25-25
2006年是美国的外语年。据统计,中国驻纽约总领馆领区正规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数量和选修中文课的中小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从2003年到2005年,开设中文课的中小学从102所增加到191所,增长了87.3%,选修中文课的中小学生人数从3112人增加到12551人,增长了300%。  相似文献   

5.
一、“录像课”的现状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和国内各界各部门,特别是教育界对电化教学的逐渐重视,“录像课”已开始在我国大专院校开设。外国语学院和外语系、科更是觉得有开设“录像课”的必要。然而,目前大多数外语“录像课”的效果都十分不好。英语“录像课”显得更加突出。其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学校和师生对“录像课”的重要性还  相似文献   

6.
一、提出问题进入高中,大部分学生都感到英语是最难学的课程之一,虽然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往往收效甚微.因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因此,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英语水平,以适应高中新课改的课标要求,以及我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成了基础教育英  相似文献   

7.
英语选修课的开设是对大学英语必修课的一个有力的补充,本文探讨外语院校非英语专业英语选修课开课情况,着重关注师生在英语选修课中的地位,强调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要从实际出发,探索良好教学环境中学生从选课形式到入学指导中所得到的正面有效英语学习辅助。  相似文献   

8.
开设中文公选课是学校培育综合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很多高校中文公选课设置不合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急需在教师配备、选课模式、考核方式以及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
校园盘点     
《成长》2005,(4):4-5
在美国高中,一些成绩好的高中生在高中就可以选修AP课程:AP为Advanced Placement的简称,即“大学先修课程”。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大学里就不用再选这门课了。多数大学委员会都承认这些学分。美国各州近年参加AP课程学习和考试的高中生都明显增加,原因是美国学费按学分算钱,大学一门课大约3个学分,费用在几百到几千美元不等。  相似文献   

10.
怎样上好高中音乐课王喜兵当前,已有不少高中开设了音乐课。高中开设音乐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提高学生的素质。笔者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看法。现在的高中生,多数在“识谱”和“音乐知识”方面未过关,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让学生学习较深的音乐理论是行不通...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实施高中新课程以来,选修课程建设成为高中学校特色办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在笔者所在学校,高中新课程实施之前,高一、高二年级各有每周一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校本必修课程。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选修课程门类的增多,已经没有固定的课时向全校或某一年级的学生开设统一的心育课。作为一名专职心育教师,笔者将心育的主阵地从必修课转入选修课,先后主持开发开设了“高中生心身健康教育”“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以人为镜”“高中生生涯教育”等校本选修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以“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以人为镜”两门课程为例,谈谈对心育类校本选修课程个性化实践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 ,大连市有 1 7所中学开设俄语 ,其中 8所为初中 ,9所为高中 (3所高中为重点中学 )。中学俄语教师 92人 ,学习俄语的中学生为 72 0 0人。在“英语热”的大环境中 ,大连市中学俄语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与有关领导的支持和全体俄语教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大家齐心协力采取了以下措施以保障俄语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充分认识开设俄语课程的意义1 .宣传国家关于开设中学外语语种的政策。开设非英语语种是教育部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所做出的决定 ,是客观的需要。教育部在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和制订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 ,一如既往地给予…  相似文献   

13.
成都十六中,原名”私立济川中学’,19Wb由川大流亡学生为振兴四川所建.现是成都市级重点中学,行风示范学校。 学校以“诫实,勤吝、文明、开拓”作为校训,以“爱岗敬业、诚实守悄、办事公道、眼务学生、革献tL自”作为师诏要巩 以“成功教育”和突出外语被学为特色。学校正与澳大利亚阿德莱俯市教育机构进行项口合作.开设贝语“雅思”溉 并在高二年级开设南澳课恐 作为南澳大学的预料.实行外语小班教学,选用国外教休增加外语拄课课阮聘用外国专家来校卜吗 助设种种外语交流氛用:校圆英语杂志、校园挞隔欠学社、校园英语角、英语檀仿秀、英…  相似文献   

14.
如果从美国学生选修外语看世界新潮流 ,中文、日文等亚洲国家的语言已经取代了法文和西班牙文。传统上 ,法文和西班牙文是美国学生选修的主要语言 ,但向往高科技的美国学生已经摆脱了传统。他们认为 ,西班牙语是“未开发国家的主要语言” ,法文是“贵族语言” ,中文、日文 ,特别是中文才是高科技社会的语言 ,是高科技社会的通行证。美国高科技社会里华人占了绝对优势 ,硅谷的公司主管们 90 %以上是华人。这也就难怪美国学生会如此青睐中文了。在过去 5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选修中文、日文及韩文的学生增加了一倍以上。据加州教育厅统计 ,由…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要求高中开设英语文学赏析选修课程。笔者认为,基于高中生的英语语言基础和高中生处于青春期的心理年龄特点,高中英语文学选修课应当选择英美少年文学作品为赏析内容,以生本教育的个性化阅读理念为指导,使少年读者实现与英美少年文学文本的平等对话。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作为教学资源的巨大潜力,使文学赏析课具有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16.
1.学分制度修完学分即可升下一年级学分制和自由选课是美国高中教育的重要特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科目,无论文理,修完学分升入下一年级。美国高中生的课程选择可谓五花八门,不同高中的必修课程有很大不同,但通常包括语文、自然和社会科学、数学等基本科目。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英语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可以把文章里的字词,句,段,篇,综合起来分析,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还能从细节上破解文章潜在意义。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文章里所体现的文化因素,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外语技能的学习。本文从重视跨文化教育、理解与速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开设泛读课几个方面探讨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综合性大学开设校级公选课是必然趋势,但公选课教学中存在有开设课程随意、学生选课盲目、逃课严重以及学校监管不力等问题。加强开设课程的遴选、科学指导学生选课,并对选课的学生加强管理,并进行严格的成绩评定和考核才能达到开设公选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美国学生很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不然。培训期间,我对美国高中的学生管理,特别是惩戒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加州,《加州教育法》包括学前到大学。涵盖学生和家长权利和义务的方方面面。其中对于中学生的相关管理作了明确的规定。例如,其对学生停学与开除作了相关的表述——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对扩大英语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抓住学生学习的契机 ,赋予学习的金钥匙 ,引导他们博览群书。激趣导读 ,精选阅读材料。 高中课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量非常有限 ,要让学生学好外语 ,仅靠一套教材是不够的。因此 ,教师在科学使用、充分挖掘教材中所涵盖的英语国家的民族性和习俗的基础上 ,有必要补充有关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 ,广泛开拓题材范围 ,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 ,从中了解英美国家真实的社会生活及人们的情感世界。这种“材料”是真实而且鲜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