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唐倩 《阅读》2014,(47):24-24
<正>夏老师是一位男教师,教语文,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一"字眉下镶嵌着一双雄鹰般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在阳光的反射下,镜片总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记得刚开学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他,认为他是一个很难接近、十分严肃的老师,谁知完全和我想象的不一样——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有一次,他要求我们背诵第13课《在大海中永生》。轮到我们组背的时候,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排在队里的我烦躁不安。快到我了,我的心跳得越来  相似文献   

2.
我的小学     
舒辉波 《阅读》2024,(27):16-17
<正>我至今仍然会梦见我的小学学校。学校叫“范湾小学”,因为我们的村名就叫“范湾村”。最鼎盛时,全校学生加起来也不过一百出头。我家离学校很远,表弟走起路来又磨磨蹭蹭的,为了迁就他,我常常会迟到。等我踩着铃声进入学校的时候,老师早已在教室门口等着了。  相似文献   

3.
职业     
泰戈尔 《阅读》2014,(9):11-11
早晨,钟敲十下的时候,我沿着我们的小巷到学校去。每天我都遇见那个小贩,他叫道:“镯子呀,亮晶晶的镯子!”他没有什么事情急着要做,他没有哪条街一定要走,他没有什么地方一定要去,他没有什么时间一定要回家。  相似文献   

4.
翟小宁 《阅读》2016,(4):63
学校是一个读书的地方,少点作业多点阅读在我的倡导下,老师们对语文教材进行大胆"瘦身",减少重复性机械性的练习、作业,把大量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名著亲密接触。我认为,学校首先应该是一个供学生读书的地方,这才是学校的本真。在学校,我提倡学生不分文理都要多读好书。很多时候,阅读不一定要直接反映在成  相似文献   

5.
陈思  张小宁 《阅读》2007,(9):29-29
我家有一个小弟弟,他比我小四岁,是个淘气又可爱的小家伙。有一次,我过生日,吃晚饭的时候,弟弟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一会儿叫我做怪兽,他是奥特曼;一会儿叫我做小头爸爸,他做大  相似文献   

6.
魏子涵 《阅读》2014,(15):24-25
<正>三年前,我踏上了去美国学习的征程。一开始,我什么都听不懂,在中国只学会了26个英文字母和一些简单的英语。再说,来到新的学校,人生地不熟的,我一脸茫然,感到很陌生。这时,有一双温暖的手一直推动我前行。她,就是我二年级的美国班主任——汤姆森老师,她是我在美国学习道路上的第一个引路人。  相似文献   

7.
阅读叙事性作品【练习举例】送报的少年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相似文献   

8.
太郎蟋蟀     
今西祐行  张国强 《阅读》2015,(14):11-12
我记得这大概是二年级或者三年级时的事情。因父亲工作的关系,我曾经在山里的一个小学校里上过学,这个学校十分僻静。确实是个小学校,走廊和教室之间用纸隔扇隔开,操场只不过是把土路加宽的那么一个场所。做体操的时候,经常能听见牛的叫声,牛一边叫着一边拉着车子走去。邻村的小学生们嘲笑这个学校,说什么:这是纸糊的学校。我们班里有个非常淘气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太郎。太郎是班里的孩子王,十分神气,然而对于我这个从城里来的伙伴却表现  相似文献   

9.
丢书事件     
汤素兰 《阅读》2012,(9):4-5
事情发生在我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那天,黑子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一本长篇小说,内容是描写战争的。我央求他借给我看看。当我好不容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兴奋得都快冀爆炸了。我把书放进我的书包.上学和放学都背着它,寸步不离。  相似文献   

10.
阅读叙事性作品遗报的少年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很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钟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  相似文献   

11.
别骂香蕉     
韩浩月 《阅读》2014,(43):9-10
<正>有天下班回到家,儿子把我拉到玻璃餐桌旁。桌上摆着两只香蕉,颜色、个头都相差无几,像孪生兄弟。我猜测儿子的意思是让我把香蕉吃掉,但他说的话却吓了我一跳,他说:"爸爸,你挑一个香蕉骂它一顿!"为什么要骂香蕉?试想一个刚下班风尘仆仆的中年男人,来到家手还未来得及洗一把,就冲着一只香蕉开骂,这事传出去准会被人当作神经不正常。所以,我觉得儿子出的这个主意也够馊的,但接下来他的一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教师,当学生们围绕在身边,七嘴八舌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仿佛一群嗷嗷待哺的幼鸟,每一个求知的问题都那么急切。当他被一双双满怀激情、青春的眼睛盯住的时候,丝毫不会令人烦躁,只能使人迸发出年轻时的冲劲。每每装饰漆画进入尾声,我给全班学生做作业讲评的时候,这种青春再来的激情都会充斥全身,让我感到快乐和满足。学生们提出的关于装饰  相似文献   

13.
书呆子     
安武林 《阅读》2007,(3):4-5
安武林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看了一本长篇小说,这本长篇小说看完以后,他就“疯”了。这个疯不是疯子的疯,而是痴迷或者如痴如醉的意思。他的家在村东头,学校在村西头。一条长长的马路,很宽很宽。从离开家门的那一刻,他就抱着一本书边走边看。放学的时候,也是如此。他总是最后一个回家的人。  相似文献   

14.
裴诗语 《阅读》2012,(Z1):43-44
<正>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三国迷",在反复阅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我产生了许多疑问,也查了许多书籍,但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徐庶走马荐诸葛妇孺皆知,为什么他早不荐诸葛,而要在走之前才荐?《三国大观》的解释是:徐庶  相似文献   

15.
阅读     
《阅读》2014,(5):F0002-F0002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虫,总是偷偷看“闲书”。我把读过的书都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数一数,都有两百六十多本了。这么多的书,打开了我探索世界的窗口,为我的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16.
李逸 《阅读》2023,(34):22-27
<正>“泽泽,你让我想起了一个人。那是很久以前的一个书生,他非常勤奋,从早到晚都在练字,练完字后就在家门前的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后来……”“我知道,后来他就成为了有名的大书法家!”他一激动,身后的尾巴拍起了一片水花。  相似文献   

17.
水晶灯     
任小霞 《阅读》2015,(Z2):18-20
雪呼呼地刮着。小胖猪准备出一趟远门,想到小灰鼠睡觉前拜托他的一件事——要他在春天到来的时候,把一堆贺卡送出去。现在还是冬天,可是小胖猪怕到时来不及赶回来,就先把这事儿办了吧。打开一个大信封,小胖猪取出一叠奇怪的贺卡,贺卡上的地址竟然是——  相似文献   

18.
在我当班主任的经历中,曾有一个叫戴小冰的调皮生,有一次他在一个摊点上趁摊主不注意时偷了两袋杨梅,结果被捉住了。摊主脸色阴冷地揪着戴小冰的衣领带到学校交给我处理。我那时正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一听说他偷东西就来了气,再联想到他平时作业写得鸡飞狗跳,和同学打架,还有考试倒数……我更是火上浇油,我先将他狠狠训斥,让他吃了一顿“熏面”,然后严厉地命令他两天后在班会上作检讨。出人意料的是他竟态度强硬,对我怒目而视,出言顶撞,接着连书包也没有拿就跑出了学校。更没想到他这一跑竟然接连三天没来上课,还真给  相似文献   

19.
迟到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了。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来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心想,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  相似文献   

20.
王君心 《阅读》2024,(18):22-27
<正>1蒋思睿又走错路了,已经不知道是这个月的第几回了。明明学校离家就十分钟的路程,别的小学生走一遍就记住了,他呢,认路用了一个星期不说,记住了以后还是经常走错。上课迟到是家常便饭,晚上回家总要等到天黑以后,菜都凉透了要重新热一遍。对蒋思睿经常走错路这个“毛病”,一家人都很纳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