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邓梁 《教育文汇》2007,(8):53-53
《教育文汇》,你让我“一见钟情”。虽然几年过去了,但初识《教育文汇》的情形我仍然记忆犹新。那次,我去找一位同事换课,不巧他正好上课去了。我便来到他的办公桌前,打算给他留张便条。无意间,看到桌子上摆着一本杂志——《教育文汇》。我的眼睛顿时一亮,  相似文献   

2.
我与藏策是忘年之交,说来我们正好认识20年了。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只有20几岁。后来,他送给了我一本他那时出版的介绍文学的精神分析学思考的小册子,我读后。觉得他很善于吸收和应用国外新的学术思想,便建议他读一些语言符号学的书籍。我的初衷。是让他把符号学理论与对中国文学的研究结合起来,他是学文学的,又有研究精神,有这个基础,也就有这种可能。不久,他对我说,他读了一些。但是没有怎么读进去。我后来去法国工作了几年,到我回来后与他见面时。发现他对符号学不仅有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所知甚多,并且在文学方面已有所思所想。他催促我将法国符号学著述的翻译工作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3.
习作内容 最近儿子迷上了魔术。开始时,他只是被魔术的神奇吸引,向我介绍他看到的魔术,谈他的不解。后来,儿子买了几本关于魔术的书,学会了几手小魔术,于是兴奋不已,在变给我看的同时,还让我寻找其中的秘密。神奇的魔术,是大多数孩子都感兴趣的,于是,我决定以魔术为内容设计一次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4.
前几天,我在20多年前教过的一位学生来看我。我们谈话时,他随手拿起我书桌上的一本英语口语教材翻看,他说:“呀,老师,教材里怎么有错句?”我拿起教材一看,是“Long time no see”。我笑了。“老师,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在中学时,您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纠正过类似的错句,怎么20年后它又成对的了?”我说:“你问得好。”接着我对此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为了搞好期未复习工作,我决定调动小干部助一臂之力。于是找来了小队长吴越,说:“吴越,经过多次检测,你对字词的掌握比较扎实。现在要考试了,老师打算请你做小助手,带领同学们巩固字词,你看怎么样?”他一听老师这样看重他,激动不已,信心十足地说:“老师,您放心吧,我一定能完成这项任务!” 吴越走马上任了。每到自修课,他就拿曹课本,站到讲台上给大家报听写,俨然成了一位小老师。听写结束,他收齐听写本并不往我这儿送,而是找来几个小干部批改。几天下来,小家伙已轻车熟路了。翻看了几个同学的听写本,果真洛版有眼’,…  相似文献   

6.
师何常,在明胜□卞哲日前一位老师来信反映说,在他们学校,相当一部分教师平时不读书不看报,不注意汲取新知识;教材新版了几本,学生毕业了几茬,可教案却仍数年依旧。他还说,这种现象在他所在地区其他校也并非个别。这不由地使我想起了一种医学上称之为“自我幽闭”...  相似文献   

7.
路程远吗?     
本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他想给妻子寄封信,但是他根本不认识字,而且他必须一天到晚地工作,所以他只好在深夜找别人替他写信。最后他找到了专门替人写信的丹尼的家。当时丹尼已经上床了。“已经很晚了,”他说,“您找我有什么事?”“我想让您替我写一封信给我的妻子。”本说。丹尼很不高兴,他想了几秒钟然后说:“这封信要寄到很远的地方去吗?”“为什么这么问呢?”本问道。“是这样的,我的字体很奇怪,只有我自己能看懂。如果我必须走很长的路去给您的妻子读信,那会花掉您很多钱。”本迅速离开了。Ben,whowasworkingalongwayfromh…  相似文献   

8.
我曾经带过一个频繁更换班主任的班。我接班后,重新改选班干,原来的班长小杨落选了。于是,他认为“在这个班里,再没有人相信我了”。对班级的事,他不闻不理,课堂上埋头啃小说,课余时间迷恋足球。我多次找他谈话,他从不拒绝回答,而是口若悬河地谈他对老师的课堂教学的看法,谈着课堂所学知识和社会实践相脱离的弊端,谈着他刚看完的一本又一本的名著,谈着中国的教育如何如何的落后于美国的教育……无论如何,他认为在校不违反校规班约,多看几本书,多踢几场球比那枯燥的功课有趣有用得多。他还表示,愿意从较好的A层次班级到较差…  相似文献   

9.
刚成为张鹏的班主任时,我就发现,在数学课上,他的注意力经常在课桌里。讲课时,我故意走到他的背后,也许他有所察觉,所以他马上来了个“昂首挺胸”,佯装听课,但我清晰地看到他的课桌里有一本厚厚的书。以后几天的数学课上,他都有类似的表现。他的频频犯规使我痛下决心,想办法遏制。我首先查看了他升五年级时的考试成绩:数学56分,语文却86分。任其自然发展,也许会误了这个学生的前程,我心中暗暗有了主意。以后,课余时间或学生自主选修时间,我便主动找张鹏谈心。“张鹏,听说你最近又读了一本好书。”“我也很喜欢读书,有…  相似文献   

10.
林念梅 《广西教育》2014,(17):20-20
那天是我的阅读课,上课几分钟后,大部分同学都进入了读书状态,教室里鸦雀无声,我也深深地陶醉在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偶尔一抬头,发现离讲台前不远的李毅同学神情有些不对。我没作声,特别留意了一下:他手里拿着一本彩色版的《格林童话》绘本,书是打开的,但他的眼神却始终不能集中在书上,而是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不断瞟视,还不时大胆地回头看看后面的同学。正在我凝神思考的时候,他一抬头接触到我的目光,  相似文献   

11.
门卫老王给我送来一个邮包,打开一看是几本杂志。我疑惑不解,因为这杂志我从来没有投过稿,或许是杂志社在做广告吧!我漫不经心地翻看着目录,猛然问一个熟悉的名字——沈华,跳入了我的眼帘。难道是沈华的大作被杂志连载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杂志,果然是他的作品。读着他优美的文章,几年前的一幕幕往事浮现在我的眼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陈宁 《广西教育》2013,(25):92-93
一天,我在路上见到毕业了一年的小龙。一年不见,他长高了不少。在跟他聊了一会之后,没想到他在临别时对我说:“陈老师,有机会,我还想再做您的学生!”看着他真诚的表情,我的眼睛湿润了,曾经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的这番话不禁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发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回母校,当起了“孩子王”“开学的第一天,校长就对我说:“小冒,从今天起,你就是一名光荣的小学教师了。要当一名好教师.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书科研型教师……”那一次,校长还赠始我几本他订阅的语文教学杂志和一本《给教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位小我十来岁的文友,从学校毕业后到一家公司打工,请我当担保人。我看他挺有才华的,人又特别重情谊,也就欣然同意了。没想到几年后,我却因此跟着他坐上了被告席。当然,我是第二被告。 原来,他在那家公司干得不错,三年之后就当上了一个部门的部长。当了部长就有机会跟总经理打交道了,自然,也有机会跟总经理说“不”了。说了几回“不”之后,他竟然跟总经理拍了一回桌子,在帐还没结清楚的情况下玩了一回“拂袖而去”的潇洒。那是一些什么帐呢?是经他签了字的发往各销售点货物的帐。公司几次通知他去把帐结清楚,他都以“我…  相似文献   

15.
马士明 《教育文汇》2013,(12):28-28
一个星期一的下午,我正翻阅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看到一个漂亮的硬皮本。这么好的本子,看来这位学生对数学还比较重视的。可打开一看,是一本日记,刚写的那页全是骂我的话。我惊呆了。这是谁的“杰作”?翻开扉页,我最欣赏的一位好学生的名字出现了。前几天,我在班里批评了他几句,他竟如此记恨我。我的怒火从心底噌的一下窜了出来,把他的日记本猛地摔到地上,又狠狠地踏上一只脚。我真想去扇他几个耳光!  相似文献   

16.
父亲     
流沙 《内蒙古教育》2007,(11X):22-22
前几天偶遇一位老人,他随身带着一本相册,不停地翻开来给我看。相册上都是些老照片,老人指着一个婴儿对我说:“喏,这就是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7.
换书     
小时候我家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没有闲钱给我买课外书,因此我视课外书为至宝,看到别人有课外书就无比羡慕。一天,我的同桌拿着几本连环画来到教室,在我面前得意地翻看。我伸长了脖子,也跟着看了几页,觉得很好看,就轻声对他说:能借一本给我看吗?他转过头来对我说:不行。过了一会儿,他想了想,又说:除非你拿东西跟我换。  相似文献   

18.
一起拥有     
去年,小儿子上高中后也开始订《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了。于是家里就又出现了几年前的情形——儿子认真地读一本,我也跟着认真地读一本。不仅如此,我们还把我大儿子上高中时订的《中学生阅读》高中版给翻了出来,摊在床上,一本一本有滋有味地看了起来。这些保存完好的杂志让我感到一种熟悉的温馨。5年前,我的大儿子上高中,他订了不多的几种报刊,其中就有《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他每次都将杂志带回家来看。有一次,我见他手不释卷  相似文献   

19.
这天,书架上放了新书,小朋友洗手时就拿好了一本,边吃点心边忍不住看。我轻轻走过去,温和地说:“吃完点心再看好吗?”不情愿地点点头,可眼睛就是不离开书。我顺手合掉了书,对他说,吃完了再定定心心地看。当下不吃了,脱口道:“你不像个老师。”我一愣,难道纠正幼儿的不足也有错吗?我又站在的立场上一想:他认为书是老师给小朋友看的,他想看就可以看,你不让他看就是你不对,考虑到的个性特点,我随即又拿出一本卡通新书,说:“这本书更好看,不过你要先吃完点心,咱俩一块儿看。”盯了我几秒钟,转过身大口吃完了点心,还乖乖…  相似文献   

20.
我与藏策是忘年之交,说来我们正好认识20年了.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只有二十几岁.后来,他送给'了我一本他那时出版的介绍文学的精神分析学思考的小册子,我读后,觉得他很善于吸收和应用国外新的学术思想,便建议他读一些语言符号学的书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