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片段】——●(映现对话内容)师:这是船长与谁和谁之间的对话?生:这是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大副的对话。  相似文献   

2.
[片段] (映现对话内容) 师:这是船长与谁和谁之间的对话? 生:这是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大副的对话。 师:你能分一分吗?  相似文献   

3.
《船长》(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一文,根据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说译文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灾难来临时,情况非常危急,场面一片混乱,但哈尔威船长却异常冷静,从作者对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和奥克洛大副的对话描写中可见:"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了?""被海水淹了。""火呢?""灭了。""机器怎样?""停了。"……对话看起来简短,读起来似乎也平淡无奇,但寥寥数语恰恰反映了当时情况的紧急和船长临危不乱、沉着机智的特点。如何让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并体会其言语特色?教师只需将原句稍加改动,学生便能在比较  相似文献   

4.
武凤霞教学片段: 师:哪些镜头让你体会很深呢? 生: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让我难忘。我感受到了船长的威严。  相似文献   

5.
片断一精读赏析课文,入境明理动情1.抓场面,读中入境师:课文中哪些地方描写得生动形象,最让你感动?该怎样朗读呢?生:我觉得第七节描写得形象生动。“震荡可怕极了……轮船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师: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生:应该读出撞船时的紧张、危急和混乱惊慌的语气。师: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大家听后评价。生:没有读出惊慌混乱的语气,读的节奏要快些。生:他读得很好。我觉得我读得表现力还要强些。师:那就让我们欣赏吧。(学生读得入情入境)2.抓对话,读中明理生:我觉得哈尔威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对话最生动。师:最让你感动的是…  相似文献   

6.
曾经听过一位老师执教《船长》(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一课,其中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对话教学,给笔者留下颇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负荆请罪》是苏教版六上的一篇历史小话剧,是一个剧本. 一、用明亮的眼睛发现剧本的特点 师:剧本和我们平常读的一些文章有什么不同? 生:剧本开头要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生:剧本分为独幕或多幕,这一课是两幕. 生:剧本全是人物对话. 师:只有人物对话?这样说准确吗? 生:除了人物对话,还有人物的动作、表情. 师:人物的动作、表情是不能自己说出来的,蔺相如不能在说话的时候加上一句"我笑笑说"或者"我意味深长地说".那么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用什么办法把它表现出来? 生:小括号里交代了人物的动作、表情.方括号是说这一幕发生在什么地方,人物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8.
一位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法国作家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险记》时,讲读完课文之后。一位学生针对第19自然段阿尔威船长与洛克机械师的对话:“炉子怎么样了?”“海水淹了。”“火呢?”“灭了。”提出了一个令人始料不及的问题,学生质疑:炉子淹了,火当然灭了,后面这句话是不是多余?  相似文献   

9.
提问之美     
一、美在学生参与广泛有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雨果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题是针对第19自然段阿尔威船长与洛克机械师的对话(“炉子怎么了?“”海水淹了。“”火呢?“”灭了。”)提出的:炉子淹了,火当然灭了,后面这句话是不是多余的?”组织学生讨论后,一位学生认为“:像雨果这样的大作家,怎会语言啰唆?这不是多余的,可能在别的地方还保留着火种。”对于这种说法,只有1"3的学生表示赞同;也有学生不同意这种解释,认为“:从意思上来看是多余的,但这恰恰表现了人在紧急情况下出现的语无伦次或语言啰唆,也…  相似文献   

10.
一、导入新课,汇报预习情况(略)二、熟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略)三、走近船长,感受船长的形象1.走进危险发生的时刻。师:从你们读书的表情我可以了解到事情发展到了哪一个阶段,还可以感受到你们心情的变化。把你印象深刻的镜头或场面读给大家听吧。(生读出相应的片断,师相机提问)师:在这一个个镜头中有一个人起着关键的作用,他就是——生:船长。师:下面我们就走进这些镜头中,去认识认识船长。你认为我们首先应该走进哪个镜头?生:走进“诺曼底”号和“玛丽”号相撞的镜头。师:好,先走进灾难发生的时刻。读读第2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哪些场景?生…  相似文献   

11.
案例一:“是不是病句?”——品味妙处《船长》(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一册)一课,最后几节描写了哈尔威船长与轮船一同沉入大海的悲壮一幕:轮船在慢慢下沉……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头先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没了。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师引导学生品读这几节)生:我觉得“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头先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没了。”这两句话是病句。前一句说船已经沉没了,后一句又写船沉没,犯了意思重复的毛病。师:(出乎意料地)同学们读读看,你们怎么认为?(生读后)生:我认为这是个病句,可以把后面的句子删掉,改成“: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师:(出示课文原句与修改后的句子)请大家将修改后的句子与原句分别放到文中读一读,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学生反复品读比较)生:课文原句是先交代事情的结果,再补充讲沉船的过程,沉船的过程给人留下的印象较深。修改后的句子只是讲沉船的结果,给人的印象不深。师:你分析得很准确。生:读课文原句,我感觉有种悲痛感,似乎亲眼目睹到哈尔威船长随轮船沉入大海的情景。读修改后的句子...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一]第一次执教<清贫乐·村居>片段 师: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 生:写了一家人各自都在做什么. 师:这一家都有哪些人呢? 生:翁媪、大儿、中儿、小儿.(师板书) 师:哪一句是在描写翁媪? 生:第二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相似文献   

13.
一赏读名句,入境体验 师:上节课咱们初读了第9课《少年王勃》,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滕王阁序》中最精彩的是哪句话. 生: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师:"忍不住"就是—— 生:控制不住. 生:情不自禁. 师:"拍案叫绝"怎么理解? 生:拍桌子叫好. 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到底好在哪里?这两句话到底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呢?课文里有一段描述,读一读,找一找.  相似文献   

14.
用好教材片断一师:叮叮和当当在一次郊游中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媒体出示课本主题情境图)师:谁能帮他们把东西分一分?4个苹果怎么分?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他们每人分到2个苹果。(媒体演示分的过程)师:2瓶水呢?(生答略)师:每样东西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生:平均分。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2个同学吗?(生:能)每人分得多少?生2: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师:是这样分吗?(媒体演示)蛋糕的一半是多少?(生答略)师: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学生交…  相似文献   

15.
张荣芸 《中国教师》2011,(Z1):79-79
<正>【片段实录】师:在《桃花源记》中,"外人"出现了三次。请同学找到这三处?生:第一次是在"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中。生:第二次是在"遂与外人间隔"一句中。生:第三次是在"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中。师:注释14告诉我们,这三处  相似文献   

16.
师:这个寓言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齐声):移山. 师:这件事做起来难吗?从文章里找出句子来说明. 生:很难,文章里有"高万仞"方七百里"两句."高万仞"就是很高的意思,"方七百里"就是方圆面积七百里.山又高又大,很难移.  相似文献   

17.
(一)句感师:课文读熟了吧?生:读熟了。师:告诉我,"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生:"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师:这是一个关键句。阅读要学会找到关键句。一起读。(师在"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下画横线。)师:关键句里,还有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教例一] 师:(指名读课文第4节)说说海伦·凯勒是怎样学习盲文的? 生1: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师:是这一句吗? 生2: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相似文献   

19.
<正>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船长》一课中写了"诺曼底"号遇险时,船上的人群疯了般逃窜,场面一片混乱。这时,船长和大副有一段简短的对话,对话快结束时船长说:"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语文课上到这儿,我班有个思维活跃的男生提了个问题:"假如真有男人走在了女人前面,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打死他?"我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要求  相似文献   

20.
【课例】师: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生: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师:(出示这段文字)文中是怎样具体写他的?(生读上面的句子,理解"又"的含义,并找出课文中有关表现船长品质的句子,先试着读。)师:(出示文字配图)哈尔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