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月14日7时49分,无情的地震将玉树这片美丽的高原草原撕裂得支离破碎。一个个灿烂的生命瞬间消失,成千上万名群众倒在废墟和血泊之中。几分钟后。记者从网上得知这一消息。12个小时后,记者站在了满目疮痍的灾区大地上。从14日13时30分接到命令.随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飞赴玉树灾区,到17日中午,记者已在灾区穿行72小时。  相似文献   

2.
唐虞 《声屏世界》2008,(6):69-69
5·12四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给予中国资金、物资、人员以及道义上的帮助。5月15日,日本救援队成为进入四川灾区的第一支国际救援队伍。5月19日,日本救援队返回东京。日本救援队撤离中国后,中国网友在多家网络论坛上发了不少帖子,对日本友人的援助表达了感激之情。对于中国网友的感激,日本救援队在遗憾之中进而自责。其中一名日本救援队员留言说:“我现在只感觉到自己的无力和悲伤。作为救援队,一个活着的中国人都没救出来,就这样回来了。我的一个同事对这次的事,精神上很受打击,已决定辞职。”  相似文献   

3.
董强 《军事记者》2010,(6):13-14
青海玉树地震灾难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投入抗震救灾反应之快、力度之大、成效之好,再一次凸显“中国式救援”的独特效应。恰如外电所评价的那样:中国在震后一两天内。从各地调动上万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抵达灾区救援,其反应之迅速不亚于应对一场军事冲突。  相似文献   

4.
历史将永远铭记:2008年明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在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面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台)用热血、用心灵,以前所未有的力量,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战斗中。在灾区陷入通讯中断、  相似文献   

5.
杨鸿 《军事记者》2010,(10):58-60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以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官兵为主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于2010年8月9日凌晨紧急驰援灾区。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干事杨鸿和梁怀强跟随工兵团官兵,做全程跟踪报道。工兵团官兵牢记服务人民的宗旨,连续奋战,争分夺秒,全力搜救幸存者;部队新闻工作者在条件异常艰苦的灾区,忠于职责,废寝忘食,与抢险救援部队同甘共苦。高标准完成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6.
4月14日7:49,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齐鲁晚报>迅速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先后派出5名记者赶赴灾区,全力投入救援与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7.
《视听界》2008,(4):10-11
中国“永远不会被打垮” 俄新社在《中国,挺住!》的评论文章里这样写道:“中国不需要同情,中国需要理解;中国不需要安慰,中国需要支持……我们知道,一个总理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数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数十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希望必将与中国同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播》2013,(5):4
雅安地震后,各级广播电台派出记者奔赴灾区一线采访报道。中央电台中国之声4月20日10点,在地震不到两小时就开播持续72小时的《雅安紧急救援》特别直播,30位记者当天直抵灾区开始连线  相似文献   

9.
郭成涛 《视听界》2008,(4):56-58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这样重大的灾难来临时,江苏新闻广播(FM93.7)充分发挥专业新闻台的优势,极大张扬新闻本质,第一时间真实、生动、全面地把四川地震造成的巨大伤害、灾区群众自救情况、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各方专业救援队伍的救援情况、江苏派住灾区救援队伍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0.
郭建政 《青年记者》2010,(11):44-45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事件,齐鲁晚报迅速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抗震救灾报道紧急动员,迅速确定总体报道基调和方案。从4月14日至27日,齐鲁晚报先后派出5名记者赶赴灾区,全力投入救援与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播和社会参与在灾难中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发生后,各大主流媒体几乎同时与救援队伍到达地震灾区最前沿,跟踪报导地震灾情和救援情况。公开透明的信息传播极大地提高了抗震救灾的效率,给救灾工作带来无形推力,成为挽救成千上万人生命安全的领航灯和助推器。在高  相似文献   

12.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 当天15点53分,国家地震局一楼会议厅,新闻发言人张宏卫说,国家地震紧急救援队约180人已经启动,准备去灾区救援。这是国家地震局一天内召开的第四次新闻发布会。当天22时15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把响应等级由二级响应提升为《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的最高等级——一级响应。  相似文献   

13.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事件,齐鲁晚报迅速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抗震救灾报道紧急动员,迅速确定总体报道基调和方案.从4月14日至27日,齐鲁晚报先后派出5名记者赶赴灾区,全力投入救援与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14.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一次7.1级强震,再一次撕裂中华民族刚刚开始愈合的、源自汶川大地震的深创巨痛。这一次,是青海的玉树。据报道,当地85%的民房垮塌,更让人揪心的是,地震发生时,孩子们已经在上课或是早自习,而70%的校舍已经变成废墟。汶川大地震留下的精神财富和救灾经验,让整个中国的救援系统以最快的速度,从震惊和伤痛中清醒,迅速投入抗震救灾的救援之中。正在美国进行访问的胡总书记,温总理,于第一时间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17分钟后,中国地震网发出准确的地震消息;不到一小时,民政部启动4级应急预案,救灾司赶赴青海;两个多小时后,玉树成立震后应急指挥部……中国地震局、民政部、发改委、中国红十字会等紧急行动起来,救人救人救人,一切围绕着救援第一要务展开。这一切,将温暖并护佑着灾难中的玉树。青海长青,玉树不倒!同胞们用浓郁的关爱之情抒写的"绝对",一起见证着玉树的涅槃力量。  相似文献   

15.
在4.14玉树地震中,最受关注的除了灾情、灾区、灾民之外,还有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他们是被赋予代言人、守望者、无冕之王,甚至是第四种权利。无可否认,在这次报道中大多数的新闻工作者是出色的。玉树地  相似文献   

16.
4月优异策划     
《青年记者》2010,(9):25-25
《哀玉树》/总策划王更辉、黄灿,《南方周末》,2010年4月22日 简介:4月21日为纪念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遇难者的国家哀悼日,4月22日《南方周末》推出6个版的《哀玉树》特刊。特刊包括“悼”、“担”、“救”、“生”、“伤”5部分,包括编辑部评论《用我们的目光照亮他们向天国的路》、该报记者采写的《喇嘛救援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2010,(5):I0001-I0002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强烈地震。地震发生不到1小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立即启动新闻报道应急机制。成立了由台长王求任组长的“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新闻报道应急领导小组”,全台各频率及宣传部门紧急行动。中国之声迅速启动特别报道《玉树紧急救援》,全天不间断滚动播出,对玉树灾情跟进报道。  相似文献   

18.
人类从洪荒时代就从未停止过与自然环境的斗争,大自然孕育了人类,却又将无数的灾难降临到人类的头上。仅2010年上半年,我国就经历了玉树地震、安徽洪灾等自然灾害的考验。这些灾害的到来,不仅考验了国家的救援机制.也考验了新闻工作者在灾害面前的应对能力。随着媒介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灾害的报道,广播作为接收性最强、接收条件最低的媒体,在灾害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这是军人的本能反应——在约2分钟的地动山摇里,成都军区作战部的参谋们从十楼的办公室冲到一楼的指挥室。14时32分,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中将口授第一道军区通令:部队立即就近展开救援。 地震后第12分钟,中国地震局速通报至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田义祥大校。2分钟后,他们向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发出第一道预先号令;5分钟后,要求成都军区机关核实灾情:10分钟后,预告空军准备动用运输机:  相似文献   

20.
王亮 《中国广播》2010,(5):9-11
空降玉树 2010年4月14日中午12点,我考完职称回到台里,领导说:“青海省玉树地区地震了,你做好准备去前线。”我迅速上网查看有关震情的初步报道;从台里的通讯科借出海事卫星电话;联系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副总队长刘向阳,询问他们受领任务的情况(何时出动、从哪起飞);预定民航飞往西宁的机票作为备份……准备工作紧张有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