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洪熊 《新闻爱好者》2010,(10):83-84
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按内容可以划分为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教育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等。从新闻的定义来说,体育新闻就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体育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已与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作为反映社会真实的新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写的新文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社会经济新闻以辩证地分析,帮助读者了解某种经济现象,或某一经济领域的形势、成就与问题,而不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成就报道”或“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3.
吴聿宏 《新闻传播》2009,(7):127-127
经济新闻是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是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活动或经济工作事实的报道。经济建设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宣传经济、服务经济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传媒的主要任务之一。与群众利益紧密相联的经济报道本应有很大的读者群,但现实与之相反,很多读者不愿看经济报道。这种反常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记者自身素质问题,所报道的经济新闻很难反映出事物的本质,不鲜、不活、很难吸引人。  相似文献   

4.
所谓新闻背景,通常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在多数情形下,新闻是不可能不写背景的.尤其是经济新闻,涉及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不交代必要的背景,就很难显示出它应有的新闻价值.而恰到好处地运用背景材料,就会使经济新闻增值生色,给人以厚重感.据笔者研究,经济新闻背景的写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济新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窗口,展现着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所显示出的必要性。但是,"就传统的新闻价值如反常性、时效性、趣味性等而言,经济新闻却无法和灾难新闻、时政新闻、娱乐新闻或体育新闻等相媲美。"其原因在于经济新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较高的理论性,对其本身的解读就十分困难。特别是纸质媒体的经济新闻,由于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过去的经济新闻采写模式能够适应计划经济时期的要求,如今,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党报经济新闻读者的构成、需求的侧重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报经济新闻的采写模式应当实现宏观和微观、硬化和软化、人与物之间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向媒体从业人员提出新的挑战——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面前,我们不仅需要像传统新闻从业人员那样,告诉读者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更多时候,我们还需要告诉读者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事件?它所带来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在媒体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相对于新闻事实而言,后两者——也就是媒体向读者提供的对于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更是媒体间新闻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以经济和人文多重专业视角审视经济新闻事件,以便向读者提供更趋科学、理性的价值判断,也便成了新的市场形势对于媒体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一、以专业视角客观描述新闻事实面对扑朔迷离的经济新闻事件,耍想对其进行客观的描述,仅仅看表象或者完全遵循采访对象的说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利用经济学的专业知识,剥开重重迷雾现出事件本质。  相似文献   

8.
经济新闻受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新闻的传播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必须有严密的计划,明确的目标。那么,谁是经济新闻所要传播的受众呢?广义地讲,所有的人都是经济新闻的受众,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是经济新闻信息的使用者和消费者,只有那些对经济信息进行使用、处理、再加工的政府、团体或个人才是经济信息重点传播的受  相似文献   

9.
潘峰 《当代传播》2000,(6):58-60
新闻的特性是指新闻自身的本质和形式的规定性。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逐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新闻的特性必然随之发生较大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于搞好经济新闻报道无疑是有益的。  经济新闻除了具有新闻的一般特性外,它还具有区别于其他类别新闻的个性。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特性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服务性。相较而言,服务性是经济新闻非常突出的一个特性。这是因为经济信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休闲、投资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的新闻品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这是一种边缘性新闻文体,它类似于新闻调查和新闻分析,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报道,它是从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切入,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帮助读者了解某种经济现象,或某一经济领域的形势、成就与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所谓新闻背景,通常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在多数情形下,新闻是不可能不写背景的。尤其是经济新闻,涉及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不交代必要的背景,就很难显示出它应有的新闻价值。而恰到好处地运用背景材料,就会使经济新闻增值生色,给人以厚重感。据笔研究,经济新闻背景的写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见物不见人,见过程不见人、见数字不见人,这是经济新闻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要把经济新闻写得引人入胜,写出经济活动中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人的活动应成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 经济新闻是以经济活动、经济生活和经济现象为报道内容的新闻。说得更确切些,经济新闻“是关于社会生产方式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反映、服务和引导社会经济生活和人民群众经济生活的新闻”。①既然如此,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应该是经济本身,何以至人呢?人之所以应成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经济活动说到…  相似文献   

13.
论新闻道德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根据一定的道德规范体系、价值观念评判着别人的或自己的行为。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受社会经济制度决定和制约的新闻道德规范体系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是调节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处理好新闻活动中的各种矛盾,保证新闻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力量。它与新闻制度、经济活动方式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新闻道德的核心是怎样形成的?新闻道德与新闻制度有什么样的联系?新闻道德对利益谋取方式和行为是怎样认定的?这正是本所要论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高颉伟 《新闻世界》2013,(10):108-109
统计新闻是用经过抽象量化的统计数字来反映某个经济活动或经济砚象的数量状态,让人们从这个数量形态上去认识这个经济活动或经济现象的意义。本文从介绍统计新闻的特点入手,结合笔者自己的工作实践,探讨了如何做好统计新闻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5.
如何写活经济新闻,是长期以来新闻界探讨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或经济活动与百姓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的经济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多地关注经济生活,更多地关注经济活动,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搞好经济报道,越来越显得紧迫。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下经济新闻的报道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毓 《记者摇篮》2009,(5):54-54
缘自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影响席卷全球。这次金融危机对国际、国内经济的影响为近年来少见,每个人对此都有切身的感受。一般而言,经济新闻在都市报中的地位都比较靠后,社会新闻、文体新闻、时政新闻等在都市报中更受重视。但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重大经济事件不断发生,而且很多事件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读者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迅速攀升,这使得都市报也开始重视经济新闻,采取一些新闻的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作为新闻的一种定义,这句话在新闻界同仁中耳熟能详.不论是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军事新闻,还是体育新闻、法制新闻、社会新闻,无不是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的记录(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方式)、加工后予以传播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着主动与被动两种方式,主动者能用心发现并有所领悟,因而妙笔生花、乐此不疲;被动者却视此为应付或应酬,敷衍了事,文章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18.
人类自有商品交换行为以来,经济活动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媒体的出现,则使人类的经济活动必然成为其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经济新闻是新闻的一个种属。它有新闻的共性,在写作上也应遵循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如五个“w”等。但它也有自己的特点“,经济新闻是关于社会生产方式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反映、服务和引导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民群众经济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的发育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经济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呼唤着经济新闻报道质量的提高。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要从经济新闻的报道主旨、报道内容以及思维方式、表现手法上,都要突破传统的经济新闻的旧模式,让经济新闻活起来,把企业报办成企业经济发展的导向报,搭起企业通向市场的桥梁。怎样活起来?——  相似文献   

20.
如何增强经济新闻的亲和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的新经济异彩纷呈,值得我们新闻工作者大书特书,可是在经济报道中有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缺乏亲和力。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由于常规思维的束缚,长期以来经济新闻写作中就事论事,见物不见人,忽视人的思想、观念、情感、素质等,造成片面性、简单化、绝对化,形成枯燥乏味或大同小异的思路,表现又呆板,缺乏吸引力,受众不欢迎;其二、缺乏深度,缺乏诱导力。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广大受众对一般性的经济报道已深感不满足,他们希望了解经济报道中深层次的东西,希望知道经济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经济事件进程中各种矛盾的撞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