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犁小说的语言富于诗意、自然含蓄,常常让人回味无穷。单单语序的运用,就显示了作家深厚的语言功力。这里我们以《荷花淀》中的几处语言现象为例,欣赏一下孙犁小说的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2.
叶刚 《云南教育》2005,(19):19-20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名师凭借极具魅力的教学语言,挥洒自如地营造出诗情课堂。让我们穿越时空,再次聆听教者的天籁之音,再次感受课堂的“青春活力”。  相似文献   

3.
本就对外汉语教师与汉语学习对话时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对外汉语教师在与汉语学习进行交际时使用的语言一般称“照顾语”、“保姆语”(caretaker talk),我们称之为“对外汉语教师的非自然语感语言”;这种语言与他们和母语交际时使用的语言有所不同。本讨论了这种非自然语感语言使用的相关情况和成因,认为对外汉语教师的非自然语感语言对教学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晚期强调走在通往语言的途中主要是通过诗意的经验获得的,并提出口号“把语言作为语言带向语言”。他分析和批判了日常语言观和形而上学的语言观,认为它们都未做到“把语言作为语言带向语言”。海德格尔强调经验语言,让语言自身说话,从而让语言回归其本性。他对语言的揭示叫作倾听的言说。道说让我们倾听并让我们到达语言自身的言说。人被大道用于化无声的道说为有声的人言,并且是大道的开辟道路使道说达乎人言。在他那里,语言被理解为道说,显示着世界与事物,具有根本的重要性。海德格尔后期语言思想的要义就是说不可说之神秘。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仿音造词的方式有仿外语音造词、仿汉字音造词和仿自然音造词三种,主要是语言的像似性原则和汉民族的认知心理及语言的经济原则形成的,所造之词有的词素义扩大、有的语素义由特指而增加、有的语域扩大,同时还带来了积极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6.
有人认为文字的本质是"形",是以"形"示"义",并且,因为文字是不能记录语"音"的,所以不能说"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这样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文字的本质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7.
在认知语言学中象似性是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语言的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有着自然联系,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本文研究广告语言中的象似性现象,运用象似性理论——映象象似性与拟象象似性分析广告语言在音、形和结构方面的象似性。  相似文献   

8.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哲理诗,为我们揭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同时也为我们的作文语言训练展示了一个思路,一个让我们的语言靓丽起来的思路,那就是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的语言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一反传统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区分在场和在场者二者纯一性之二重性的寂静之音,人应合语言之说而道说,诗是人之纯粹所说。海德格尔认为,语言规定着解释学关联,解释是带来存在真理之音信和消息的展示。海德格尔的解释学在根本上有别于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加达默尔的解释学。如果说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是方法论的,那么,海德格尔意义的解释学则是存在论的。狄尔泰的解释是对生命体验的表达的解释,海德格尔的解释学意义则是存在消息的带来和保存。加达默尔的解释强调对神的消息的翻译,而海德格尔则强调对存在真理的倾听。  相似文献   

10.
周德清撰《中原音韵》的目的,有两个,一为“正语”(“正其音之讹”),一为“作词”(“顾其曲之误”),这两者是关联在一起的。“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其中体现了周氏传统的雅正思想与浓厚的语言规范化意识。这正与我们当今推广共同语不谋而合,对语言规范化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高职英语听力教学障碍分析 (一)教师对语言听能习得和外语听力教学的片面理解 关于对语言听能的习得,我们多数人的体验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学会了母语,因而对获取母语听能的过程容易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即认为人们在听母语时,对每一个音都进行了关注(Nunan,2000),并认为外语学习似乎亦如此。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人们表达感情、沟通思想、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教学语言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是教师的一大基本素质。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在我们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总认为上体育课让学生打打球、锻炼锻炼身体就行了,进而导致了体育教师的语言简单平淡、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13.
邓云茵 《江西教育》2004,(24):21-21
注重课本资源.积累规范语言。入选小学课本的范文及课外读物.都是经过名家筛选所确定的,文质兼美.读来琅琅上口.思之余味无穷,具有极强的品读性和欣赏性.包含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好典范。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课本资源.通过多读多背让学生积累规范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认为语言哲学里面的对象化思维与存在的二重性息息相关,只有拒斥主客二分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才有语言观当中的对象化批判,因为无论是语言现象中的对象化思维模式,还是主客对立,其根本原因都在于忘记了存在的二重性原理。他认为存在之声可以决定语言的本质意蕴,不仅如此,连人的本质也由存在之音所主宰。也就是说,语言的本质和人之说的有声言谈,都根源于大音希声的存在二重性。  相似文献   

15.
一位英语教学专家说:“把英语课变成一个磁场,磁场中的一切就会变得顺其自然,也就会有自然的开口、自然的交流、自然的思考。”我想到了情境,情境是学习英语不可或缺的语言环境。在适当的情境暗示下,语言的建构习得就能像母语习得一样自然生成。因此,新课标也强调指出,要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习得语言。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具有真实意义,使教学无痕自然发生的情境是有效情境;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而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是师生交流思想的工具。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四十五分钟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们在课堂上如何使用语言至关重要。体育教学语言作为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语言,基于体育课在特殊的环境里,特定的形式下,以身体训练为主的特点使之有自身的特征,其科学性,艺术性又有特别之处。笔者认为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至少应具备以下特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一种社会交流的工具,学习语言不仅是学习一种技能,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转变.语言学习的根本源于自然,我们不能脱离自然进行教学活动,而要让学生更多的在自然的语境中去感受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近20年来相关的几部主要语言学著作所反映的情况来看,我们以为,迄今欲以支持语言为人类特有之观点的依据或基本依据,无一可对或用来对该观点进行有效地支持。因此认为,我们尚不能说语言为人类特有。  相似文献   

19.
汉语委婉语的使用源远流长,它以独特的语言魅力在语言世界的交替更换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存活至今。汉语委婉语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探究委婉语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够培养并提高我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孙永玉 《广东教育》2004,(12):38-38
语言是一门艺术,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与沟通的主要途径。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那么课堂就会像一个大磁场,紧紧地吸引学生;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那么学生听课就会如听天籁之音,如痴如醉,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得到精神的愉悦、美好的心理体验。所以笔者认为,优化语言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