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当前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更加注重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应用,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德育能力意义重大。同时,对德育与课程进行教学融合,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因此,本文探讨立德树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立德树人理念应用的现状进行了解,比如教师素养有待提升,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对学生德育的培养,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创设教学情境,优化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使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质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教师把握课前阶段,做好渗透准备;紧扣课中阶段,采用多种渗透方式;关注课后阶段,延伸德育渗透。基于此,文章以课前阶段、课中阶段和课后阶段为立足点,详细论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渗透德育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据调查,目前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少影响德育渗透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所以教师要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有深层次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发挥着积极作用,将其渗透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使教学工作逐渐向科学的方向发展。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成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才。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相应的引导以及支持,通过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感受到尊重与关爱,从而在学习当中越发自信。小学数学是教学体系中的重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入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化学生,使其真正理解学习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不仅具有知识价值、文化价值、思维价值,还具有德育价值,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当发挥数学的德智双育功效,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研究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小学数学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强 《天津教育》2023,(3):38-40
<正>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是国家各级各类院校教师提出的最高要求。教师要紧密结合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充分探索各种德育教学方式,并且与学科教学相融合,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速度较快,教师在学校教育期间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为将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贡献力量。小学语文是基础科目之一,教师应当重视渗透德育教学,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由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所决定,但现实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面临理念模糊、路径不清、方法不当、反思不深的困境,需要数学教育共同体探寻其着力点,使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归理、归席、归位和归档,从而发挥其真正的教育教学价值,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曾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有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文章通过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探讨立德树人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取得一定成果.展开这一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是落实教育根本任务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优化数学教学效益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结合研究结果,从科学树立教学目标、创新优化教学手段、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建立健全教学评价等方面简要阐述德育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科德育是当今数学课程立德树人的基本路径和主要形式.本文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唯物主义观点、科学精神和态度以及正确的人生观等四个维度,对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而技术教育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通用技术教学应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体主义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人才。本文将从德育渗透对教师的要求、渗透原则、渗透内容等方面切入,探寻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胡林 《湖南教育》2002,(13):22-22
实践证明,对青少年学生实施德育,必须在校园、课堂内外以多种形式、全方位、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展,才能取得成效。一、寓德于教从教育论的角度看,“寓德于教”的“教”应涵盖三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通过各学科教学向学生开展德育是最基本的途径。学科教学研究表明,学科德育渗透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式渗透,一种是间接式渗透。所谓直接式渗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德育教材或教学内容中的明显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道德认知、道德情感、行为规范、行为习惯等道德品质要素的培养和教育。所谓间接式渗透是指教师充…  相似文献   

12.
一、用辨证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各学科的教学,必须根据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内容,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另外,数学教育还要根据教学大纲规定渗透的德育内容为依据,有的放矢结合学生心理、年龄、认知的特点,灵活地进行,要使德育渗透和传授知识有机结合.教者认为必须做到“点点滴滴、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灵活应用、综合归纳、由表及里、启智求真,达到数学教育中德育教学事半功倍的新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以及德育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能够更好地去提升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渗入立德树人的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在本文中我们重点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渗入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性以及探究策略,来更好的渗透立德树人理念。  相似文献   

14.
赖光富 《学苑教育》2021,(11):19-20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方针重要内容,要求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落实德育为先之目标。另一方面,小学是学生奠定一生数学思维逻辑的基础阶段,也是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由此,立德树人应贯穿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实现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促进健全人格培养。文章从"挖掘教材资源,渗透德育教育""创设合宜情境,渗透德育教育""开展小组合作,强化德育教育""开拓教学路径,强化德育教育"四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案例阐述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5.
提升人的素质是现代教育理念对各学科教育的要求,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是各学科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首先体现为德育功能的渗透.本文就如何让德育之花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绽放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绿色数学呼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德育功能的渗透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教育,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是终生教育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认识到教师所担负的教学任务和教育任务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正>素质教育,德育为首。数学作为中学教学的一门核心课程,可以、也应当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实现立德育人。一、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教材中,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教师适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学生品格成长的引路人,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数学文化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体现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提升人的素质是现代教育理念对各学科教育的要求,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是各学科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首先体现为德育功能的渗透.本文就如何让德育之花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绽放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绿色数学呼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德育功能的渗透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教育,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是终生教育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认识到教师所担负的教学任务和教育任务是一致的,学生的世  相似文献   

19.
“立德树人和学科育人”与数学教学紧密相连.“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已成为当下很多教师的困扰之一.文章以“图形的旋转”教学为例,着重抓住问题设计、环节设计和小结设计阐述德育渗透,为数学教学落实学科德育做出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20.
自新课改以来,教育改革开始大力倡导"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它明确提出教育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初中是学生数学思维活跃最活跃的时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