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就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如何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解决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的道路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邓小平民族教育理论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主张。新中国成立之初,邓小平同志主持西南军政工作时就十分重视当地民族教育…  相似文献   

2.
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问题,国家制定民族政策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我国以民族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理论为指导,在各个历史时期,制定了一系列语言政策。这些民族地区各级政府贯彻执行法规、政策,民族语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其中关于新时期民族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化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这对于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各民族共同富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邓小平的民族思想,是在把握时代特征,指导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内容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一),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促进新时期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三),肯定我国新时期的新的民族关系,否定长期流行于民族工作中的过时的错误理论;(四)强调为了使少数民族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要加强我国民族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问题理论 ,明确中国少数民族的发展必须走民族区域自治的道路 ,主张所有少数民族内部的改革 ,都是由少数民族内部的力量来进行 ,认为大民族主义的危害甚于地方民族主义 ,各民族繁荣既是我们在社会主义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 ,也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在要求。在处理民族自治权利中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问题上 ,邓小平大力倡导实事求是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是我国少数民族治穷致富的必由之路,它在发展民族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是不言而喻的。现在的问题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造成社会分工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还是在形成或发展的过程之中。如何实事求是地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出发,探索发展民族地区商品经济的各种途径,促进民族经济繁荣,人民富裕,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摆在从事民族经济研究的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产生的邓小平民族理论 ,在理论阐述的着力点与导引方向上与毛泽东民族理论相比有很大飞跃 ,因而有其显著的特点。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特点 :一、鲜明的时代特征。正确认识时代主题 ,准确反映时代主题。二、强调发扬中华各族、包括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感情 ,共同振兴中华民族 ,实现祖国统一 ,这是充满爱国主义的振兴中华论。三、提倡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开发民族地区 ,而开发民族地区应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检验标准。把生产力标准引入到民族问题中 ,提出用经济发展作为判断和衡量民族工作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7.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它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步,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问题的实质等主要内容。它有别于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是新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指针。  相似文献   

8.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政策一直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从制度制定到层层落实,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都得到高度重视,被视为事关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巩固的大事.伴随着我国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政策从形成、发展到逐渐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道路,我国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选拔也经历了从以培养少数民族政治干部为主到注重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为主的发展变迁,进入21世纪之后,更注重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即少数民族精英人才.因此,对我国不同时期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政策做一下梳理,探索其中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对今后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将起到重要作用,对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将发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虽经四十年的艰苦奋斗,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但还远不能适应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民族工作,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1990年2月15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听取全国民委主任会议汇报时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民族工作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大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保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尽早走上持续稳定、协调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显著的时代特色.一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二是求真务实,讲求实效;三是尊重事实,尊重历史.邓小平民族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1.
近五十年来的中国民族史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 民族史学研究是史学史学科的重要分支, 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 马克思主义民族史学研究经历了起步与发展两个阶段; 在民族史学的综合研究、断代研究和专题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在理论探索上则反映出研究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 民族史观探讨逐步走向深入, 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等积极倾向, 显示了民族史学研究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廉睿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2):40-44,85
基于法律文化学的视角,可以对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作出考察和解读。应用法律多元主义从文化理论层面对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价值进行论证,而应用"活法"理论则可从文化之实践层面对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存在原因作出剖析。作为一个庞杂的习惯法系统,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包含着壮族习惯法、苗族习惯法、傣族习惯法、瑶族习惯法等子系统。在我国西南地区,这些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命运不但取决于其自身能否实现良性发展,更取决于它能否与"国家法"之间构建起良性互动关系。对于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中的合理内容,民族自治地方应通过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的方式予以吸收,而对于其中部分落后内容,"国家法"应予以明确摒弃,唯此方为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按照“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原则.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乌兰夫一贯高度重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起这可从四个时期来考察:内蒙古自治运动时期的“开拓、启蒙”工作;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改革、改进文字”的工作时期;蒙古语言文字“空前的发展和提高”时期;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恢复和巨大发展时期。乌兰夫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思想中蕴涵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初北京政府制定的民族政策不仅尊重和保护了少数民族的各种权益,而且把少数民族纳入到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作为平等的一员,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建立新型的民族国家,体现了民初北京政府开明和进步的一面;但其民族政策主要针对满、蒙、藏、回等几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而对其他少数民族则很少顾及,显示其民族政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结合中国实际作出的抉择,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创举.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我国民族区域制度的现存状况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古是多民族国家,秦汉以来更以统一多民族国家屹立于世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中学历史教学在处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时,应注意几个重大问题,即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充分肯定少数民族的历史贡献,正确评判古代民族战争的是非。  相似文献   

17.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编纂历史悠久。从西汉起,大量史志中辑录的少数民族档案日趋增多。民国时期,在金石档案、地方资料、回族史料的编辑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建国后,特别是近20年来,少数民族档案编纂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并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语言使用的客观实际,以中介语和交际中介语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指导,探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特点。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西南少数民族的汉语交际中介语,力图分析其在使用范围、习得方式、变化速度、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特点,并从交际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交际中介语与教学中介语互动的新思路,以求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指导策略,改进现行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古代治边之重北轻南倾向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北轻南,即在边疆统治方面重视北方、相对忽视南方的倾向,是封建王朝治边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时这一倾向基本形成.以后延续了上千年。受其影响,历代王朝统治边疆及边疆民族的原则,有不少是从对付北方少数民族的方法发展而来。因驻兵、屯田及经营的重点长期在北方,元以前中原王朝对南部边疆开发的力度较小。元与清重北轻南的倾向不甚明显,主要由于这两个王朝减轻了来自北部边疆的压力。重北轻南治边倾向的形成,与南北方少数民族有不同特点,南北方民族融合过程的差异,北方为历代军事争夺的重点,以及北方游牧民族易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开发过程中,对在民族关系方面可能发生的矛盾应予足够的重视,尽可能消除民族因素给发展带来的负效应,以求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