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军 《辽宁教育》2013,(6):74-75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语文课的“授人以欲”,包括培育“自主学习”之欲、诱发“共享学习”之欲和激发“实践学习”之欲,“欲”的培养将引领学生主动学习、享受学习,实现语文学习的本质回归。  相似文献   

2.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中的经典,它可贵在认识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然而,用新课改理论来分析,它对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理解显然有其不足。学习方法也是一种知识,“授之以渔”强调“授”,实质也是教师主宰一切的灌注式,学生获得学习方法的方式被动单一。苏霍姆林斯基说:“按我们的观点,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①“授之以渔”使学生的主体性无从发挥,“结果是知识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他们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  相似文献   

3.
“鱼渔欲”三位一体优化数学教学意指教学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和“授人以欲”。“授人以欲”即激发学习欲望,促进学生愿学和乐学。以“变化率问题”为案例,探讨“鱼渔欲”三位一体优化数学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语文问题教学突出了对学生质疑、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它突破了“师问生答”的传统教学,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这种集教法、学法、新课改理念于一体的动态行为策略正是授人以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教学三境界     
教学有三境界——“授之以鱼”、“授之以渔”、“授之渔场”。“鱼”即知识技能的结论,是教学的第一追求;而“渔”即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和技巧,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渔场教育”是以场境创设为基础的“场境教育”,是“授人以鱼”的知识教育与“授人以渔”的方法教育发展的必然,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建构”为核心,构建“生命化”、“生活化”和“生态化”的学习场境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所谓“素质教育”,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达到这种教学目的呢?这就要求老师能够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渴望,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恐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了。  相似文献   

7.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笔者以为,这句话还不够完整,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误以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重要,甚至将“授人以渔”视为教育工作的全部。殊不知,“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同样重要,而且在“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之前,更重要的是要“授人以欲”。  相似文献   

8.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组成、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用途的基础自然科学,在化学科学中到处充满着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按照“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中学化学中始终贯彻自然辩证法思维是学习化学的精髓之一.也是学习化学、灵活应用化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9.
余全喜 《教师》2010,(32):65-65
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即既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逐步使他们能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而当前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家长的过分关注,家长似乎成了他们学习、生活中一切活动的“双拐”,使得他们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自信心,习惯于依赖家长。  相似文献   

10.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常常在教学中处 于被动地位,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会抑制 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 渔。”所以,作为教师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 学习,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本篇文章是笔者根据多 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的一些自主学习的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学 生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相似文献   

11.
陈艳 《中国培训》2008,(6):60-61
古人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今天我们却更加推崇“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从现代社会发展看企业培训,也越来越离不开“授人以欲”了。培训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手段,应该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如何将“以人为本”贯穿于培训始末,即如何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笔者认为,那就需要意识到培训绝不仅仅是“授人以鱼”,  相似文献   

12.
“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有不足。”只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自已会学习,才是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注意三点:即明目的,授方法,重实践。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而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语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而音标是基础中的基础。有了音标的基础,学生就拥有了查“字典”的能力,也就拥有了广阔的自学空间。从这一角度说,音标教学就是“授人以渔”,而词句教学则是“授人以鱼”。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娱中授“渔”的方式,使学生很容易愉中受“鱼”,在音标工具的驾驭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及阶段性荣誉,即驭中绶誉,达到教者不教的学习习惯、方法等的“自能化”状态。  相似文献   

14.
张娟 《学苑教育》2012,(17):21-21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以人为本,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所用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以人为本,就要做到“鱼”、“渔”同授,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教师要先授“鱼”,后授“渔”,并且授“适宜”的“渔”,授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创新能力的方法,质疑能...  相似文献   

15.
埃德加富尔在《学习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新时期、新形势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光要“授之以鱼”,更关键的是要“授之以渔”,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本文将在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方面来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反思能力比较淡薄,绝大多数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更倾向于向老师请教问题,而忽略了对问题的探究和思考.教师的教学也更多倾向于教给学生某道题的解答方法,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在反思中探究问题答案.要知道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才可解一生只需.同时,高中苏教版化学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点多,且知识点之间有一定的连贯性,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化学学习,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实现自身发展,可以让学生“会学习,学得好”.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通过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使高中学生能够达到信息素养所要求的标准,且具备获取信息、甄别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能够掌握一定量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培养高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为将来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8.
民间有一个流传了很久的故事,有一个乞丐穷困潦倒,一位神仙想帮助他,就当着这位乞丐的面,将一块石头点化成了金子,想给这位急需帮助的可怜人,没想到,乞丐语出惊人,竟不要金子,而聪明地要仙人点石成金的手指。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意是指给人一条鱼,不如教给人一种捕鱼的方法。引申到教育工作是指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应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某些具体的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据有关数据表明,当今知识更新的周期约为5年,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更新地更快,也…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之于渔”,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渴,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 :“未来的文盲 ,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人的最大宝藏是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重要的智慧之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能“授之以鱼”且要“授之以渔”。但学生如果不能将学到的方法真正融化为自己的方法 ,并且创造性地加以综合运用 ,那“授之以渔”又有何用 ?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过程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虽然需要老师的必要指导 ,然而教师的指导不能离开学生主体的认知实践活动 ,它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去认识、去体验 ,去经过脑部的加工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 ,才能使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