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省《三原报》青年记者冯麦诚两年来集报3000种。 貌不出众、语不惊人的冯麦诚自染上“集报”嗜好,人们发现他自行车上多挂了一个自制大布口袋,只要遇见“宠物”报纸即纳入囊中大布口袋;洗澡堂里别人丢弃的湿淋淋字迹清晰的报纸是他掌上明珠;破烂收购站,几百份创刊号报纸被他高价“返购”回来;  相似文献   

2.
目前,报纸的迅猛发展,已令人目不暇接。《中国报刊报》称,江苏太仓县时思镇一农民集报已超过4200多种。试问,有多少报纸的记者、编辑或报社图书资料室的同志敢说,他经常看上千种报纸?于是,报上(?)  相似文献   

3.
请注重新闻     
几次听到有人戏言当今的一些报纸当然也包括我们的工人报和企业报“跟注水猪肉差不了多少”,心头总是那么沉甸甸,半天都缓不过劲来。因为那样的评价尽管见仁见智,内涵丰富,但主要还是批评我们的报纸上不是新闻的“水”太多了。而真正的“肉”新闻太少了!搞新闻工作的同志应该都知道,报纸是新闻纸(Newspaper)。因此,新闻是报纸的主体,传播新闻的主要形式、也是报纸最常用的新闻体裁——消息,理所当然地应当覆盖报纸的版面。但看我们眼前的不少报纸,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业余集报活动正在各地陆续兴起,有些地方还成立了集报协会或小组。杭州市集报协会办了《集报爱好者》小报。贵州省贵定县城关建筑公司的集报爱好者石天柱,已搜集到国内各类报纸两千七百多种。报友们称他“集报大王”。我国当前研究报史的权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方汉奇,他个人曾收集过三千多种报纸,可惜在十年内乱中付之一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办报     
一般人都知道黑格尔是个颇负盛名的大哲学家,但恐怕很少人知道,黑格尔曾一度热衷于新闻工作,他当过一家日报的编辑近两年时间,甚至为了一篇新闻报道得罪了当局而吃过官司,上过法庭.一九○七年春天,三十七岁的黑格尔离开耶拿迁居班堡,应邀担任《班堡报》的编辑.仅仅在两年前,黑格尔获得了教授的头衔.他为什么放弃教学生涯而投身新闻工作呢?除了当时战争的影响和个人经济上的考虑外,对新闻记者职业的向往则是重要原因.黑格尔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想必您也知道,我一向癖好政治.……此外,新闻记者本身是个稀罕的对象,而且几乎是个嫉妒的对象,因为人人都想知道他所秘而不宣的底细,都想知道大家认为最好的东西."《班堡报》当时已经发行了十多年,由于接办人不懂业务,把报纸办得一塌糊涂.黑格尔怀着雄心壮志走马上任,把法国式的办报方针和德国式的新闻文风结合起来,使《班堡报》面目一新.他分别函请一些老朋友为报  相似文献   

6.
每当人们看到一张好报纸,读到一篇好文章,人们所赞不绝口的总是作者的才华,记者的出色.有多少人知道是谁编辑的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在这些报纸的制作过程中流下了多少编辑的汗水,融进了多少编辑的智慧.  相似文献   

7.
“我收藏了三种人民日报,现在人民日报的全套号外我也有。所有报纸中,我最爱集藏的是党报。”在纪念人民日报创刊45周年的读者座谈会上,李铁光的一席话令大家耳目一新。李铁光今年46岁,是北京北人集团公司(原北京人民机器总厂)的工人。他集报30多年,已拥有中外报纸1万多种,10万多份,在我国集报界享有“集报大王”的美誉。他收藏的报纸珍品、早期的报纸,在  相似文献   

8.
正大报、小报;全国报、地方报;综合报、专业报……尽管现在纸质传媒为数不少,但细察现实,究竟还有多少受众每天在浏览报纸?还有多少受众在细细地品味研读报纸呢?何也?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出了互联网这一全新的现代化传媒工具,它以传播快速、信息量多、人人均可发声的双向互动效应,占领舆论市场,争夺舆论受众,使传统的纸质舆论传媒受到日益强烈的冲击。比如,你试着向一个信息的受众打听:你知道的这一信息是从哪里得来的?对方十有八九很可能会说:网上得来的。的确,当你拿到当天的报纸,上面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集报’业余爱好者。如同有人集邮,收集纸币、古钱,火柴盒贴以及各种纪念品一样,我爱好收集各种报纸。目前已收集到全国各地报纸一千七百多种。”这样的一封自我介绍的来信,摆到了我的面前。趁一次出差的机会,我高兴地访问了他。  相似文献   

10.
杨克勤 《新闻界》2003,(6):26-26,32
报纸作为商品,它有两次销售过程,第一次销售过程就是把报纸所刊载的内容卖给读者,第二次销售过程是把报纸版面卖给广告客户。要成功实现报纸的这两次销售,主要取决于报纸本身。广告,被称为报纸的血液,它的多少(这里指广告收入的多少,而不是指广告刊登量的多少),代表着报纸健康发展的程度。而报纸本身质量的高低,又反过来决定着广告收入的多少。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报纸发行盈亏点界定报纸发行的盈亏点是指:当报纸的发行量(这是一个相对不变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发行本身就开始盈利;反之,如果没达到这个量时,发行本身就处于亏损状态。这…  相似文献   

11.
优秀通讯员杭林同志,今年65岁,离休前是扬州市乡镇工业局副局长。如今,他的头发虽已花白,但对通讯报道工作,热情不减当年。目前,他不仅担任《中国乡镇企业报》和《中国食品报》驻扬州记者站站长、记者,还兼任多家报纸、电台的通讯员。他离休5年来,先后在报纸、刊物、电台发表新闻、通讯、论文300多篇。5年中,他先后获得《中国乡镇企业报》、《中国食品报》、《乡镇企业导报》、电台等新闻单位的一、二、三等奖10多次。人们尊敬地称他是“人离休笔不离休的人”。我们来到杭老家中的时候,他正在整理、剪贴资料。我们翻了他摞起来足有二尺高的报纸剪贴,那是他30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在40多家报  相似文献   

12.
跟梁方仅有的一次接触,虽然时过境迁,想起来还是颇多感慨。 那是前年春天,他受《中国社会报》委派,从北京专程来杭了解一处公墓的情况,省民政厅领导要我作陪。我们知道他此行是专门来做批评文章的,不敢怠慢。我把情况跟他作说明,市里有关部门的同志也详  相似文献   

13.
北京电子管厂党委贯彻全党办报的方针,把机关报——"红星"报交给工人来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红星"报是在1956年10月15日创刊的,八开两版,铅印,先为周刊,后改为周双刊,大跃进后又改为周三刊,每星期六并增加一张.这个报纸的发展过程,也是发动群众办报的过程."红星"报创办时,工厂党委一再要求:报纸一定要在工人群众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时编辑部有四个脱产干部,另外有三个积极分子参加工作,每周出一次,很感吃力,稿荒严重;后来精简机构,只剩下两个脱产干部,报纸陷于无法出刊的境地.更重要的问题是报纸严重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工厂党委当时决定立即采取措施,发动群众参加办报.党委宣传部长亲自领导办报  相似文献   

14.
1992年10月在布拉格举行的世界报业发行者协会的一次例会上,探讨了如何吸引青年读者,提高报纸发行量等问题。丹麦《政治报》副社长拉文的发言引人注目。拉文认为,报纸版面和内容不能适合青年人的品味,是问题的关键。因此,他对如何进行报纸改革提出几条建议: 1.版面要醒目。年轻人把报纸看成枯燥乏味的东西,这正是版面不引人注目所致。2.许多人在拥挤的车厢或在食堂进餐时看报,因此版面最  相似文献   

15.
“我收藏了三种人民日报,现在人民日报的全套号外我也有。所有报纸中,我最爱集藏的是党报。”在纪念人民日报创刊45周年的读者座谈会上,李铁光的一席话令大家耳目一新。李铁光今年46岁,是北京北人集团公司(原北京人民机器总厂)的工人。他集报30多年,已拥有中外报纸1万多种,10万多份,在我国集报界享有“集报大王”的美誉。他收藏的报纸珍品、早期的报纸,在数量上居全国首位。现在住房这么紧张,他收集的报纸是放在哪儿的呢?带着疑问我来到了李铁光的家。这是一套普通的两居室住房,为接受采访,李铁光已经在床上、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报纸,其中有清朝同治年间的《申报》创刊号及整月的合订本,光绪年间的《浙江  相似文献   

16.
集报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既可以大量积累报纸史料,又可以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目前我国出版的各类报纸有一千六百多种,随着报业发展的兴旺,近年来我国集报爱好者已遍及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发展到三百多人,其中有党的基层干部、有科技工作者、文学爱好者、业余作者等。他们有的是十几岁的学生,有的是年逾花甲的老人。各人根据所好,自定集报范围和类型。集报行家、贵州贵定县的石天柱、江苏无锡市的潘传荣等,所收集的报纸均在二千种以上。目前,杭州、无锡、徐州、内蒙等地的集报爱好者已先后在当地建立了集报协会和集报兴趣小组,杭州市集报协会还不定期的编印资料,在报友中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7.
《湘潭报》是中共湘潭县委机关报,创刊于1956年春。当时我主持报社全面工作。 1957年6月,根据县委指示,报省委宜传部批准,《湘潭报》由五日刊改为三日刊,报纸搞了一次革新,从内容到编排出现了崭新面孔。为了扩大报纸影响,经编辑部的同志研究,决定把改刊后的报纸向中央及省市一些湘潭县籍的领导同志寄送。给彭德怀元帅寄报纸时,编辑部的同志还专门开了一次会,决定给彭老总写一封信,介绍《湘潭报》改刊前的一些情况和改刊后的设想,请求彭老总给我们作些指示。彭老总收到报纸后,很快于“八一”前夕给我们寄来了他亲笔书写的龙飞凤舞、遒劲有力的行书回信: 报委同志: 湘潭报从改刊号起,即按期收到,使我对于了解故乡情况和增加农村生产知识,深为感谢。从收到  相似文献   

18.
我们都知道言论在报纸上的地位,常把新闻评论喻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虽说如此,但地州市报言论薄弱的问题又是我们不得不直面的现实。这种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言论在整个报纸中所占的地位弱;二是重要言论更弱。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地州市报,有的报纸一年没有一篇社论或重要的评论员文章,有的报纸即使偶尔有那么一两篇,也是堆砌概念,正襟危坐,套话连篇,干瘪苍白,读来味同嚼蜡。对此,领导和读者不满,报人也感到棘手。当前我们应当切切实实做些努力,来转变地州市报言论薄弱的局面。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扎扎实实地搞好调查研究,不尚空谈。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新闻言论亦  相似文献   

19.
北鱼 《新闻三昧》2009,(1):23-25
他既有新闻人的敏锐,亦有企业家的智慧和文人的情怀;既凌空妙舞于精神和思想的高地,又低俯切近于现实和民生的土壤,勤奋、博学、敬业.他曾被视为平煤集团内部的少壮派,从多种经营处副处长一职精彩转身,成为一名成功的新闻人,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把一家默默无名的企业报,带到了河南省十佳报纸和全国二十佳企业报的高度,为他和他治下的这张报纸迅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掌声.2007年,他又捧回了由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省级文明单位这块亮闪闪的牌匾,使报社再一次登临荣誉的顶峰——他就是平顶山矿工报社社长、总编辑聂世勇.……  相似文献   

20.
有来必复     
如何对待读者、作者的来信、来稿,列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火星报》、《前进报》、《无产者报》期间,列宁和他领导下的报纸编辑部,有一项不成条文的制度,那就是"有来必复".他们处理来信、来稿的办法是:1.直接复信.在浩瀚的《列宁全集》中,粗粗计算一下,就有十分之一是列宁直接答复读者、作者的信件.对一些不适于在报纸上刊登的信稿,列宁还直接或委托他人说明不能利用的原因.可以想象,这些信件花去了列宁多少精力.2.编发来信来稿.凡能在报上刊用的信、稿,列宁则直接或委托他人进行编辑加工,或摘要发表,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