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是在98~99年全国排球甲级联赛中正式实行新赛制后,发球在比赛中的运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赛制发球得分制比赛中发球方任何环节的失误最多仅造成失去发球权而已,所以其只有得分的机会,而没有得分的担忧。而每球得分制使发球成为失分的因素之一,它要求运动员发球既不能“死拼”(攻击性)而失误太多,也不能力求“保险”(准确性)而无攻击性球。  相似文献   

2.
从近几年排球规则对发球条例修改的历史看,其目的是限制一次攻的威力,因为在排球的攻防效果分析,排球的进攻战术强于防守战术,尤其是一次攻战术成功率很高,所以近年来规则对发球一再修改,以达到攻防的相对平衡,使比赛更加精彩激烈。规则首先将发球区扩大至9米宽,使得发球队员能够选择更多的发球位置,有更多的发球路线,使接发球的一传加大了难度,导致一次攻战术的组成率下降,威力相对降低。其次规则将获得发球权的队胜一球时,才能得分,改为每球得分制,每球得分制的最大变化,是将发球的性质改变了:以前发球是得分的重要手段,因为只有有了发球权才能得分,没有发球权的队,首先夺得发球权后,才能得分,发球失误不失分,只是失去发球权。  相似文献   

3.
一攻、防反 双刃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攻与防反历来是排球比赛中的两大战术系统。一攻是指在接起对方发球后所组织的第一次进攻 ;防反是指后排防起对方攻过来的各种球所组成的反击和在网上直接拦击对方的各种进攻 ,即一攻以外的任何一次进攻。在发球得分制规则下 ,一攻是直接为了夺取发球权 ,不给对方得分的机会。一攻的好坏关系到能否夺取发球权和力避失分 ,关系到能否为防反创造有利的条件。一攻若占优势 ,不但不易失分 ,还能为防反得分创造有利的条件。一攻若不稳定 ,则往往会造成被动挨打的混乱局面 ,也很难获得反攻机会。防反是得分和巩固发球权的重要手段 ,也是夺取发球…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在排球比赛中,发球是三项主要得分技术之一,而且是先发制人的进攻性技术。发球失误过多是当前排球比赛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五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八强发球的平均失误率为6.91%,1986年全国甲级男排前八名在决赛阶段的平均失误为6.90%,  相似文献   

5.
每球得分制 对发球运动员心理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排球比赛实行每球得分制,对发球运动员的心理产生了很大影响。过去只有接发球一方失误才失分,而新规则使得发球成为失分的因素之一。有排球比赛的调研材料表明: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因素的影响占80%,而技术因素只占20%。由于实行每球得分制,发球失误即失分,使得唯一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发球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发球队员的心理影响也就更加突出。排球比赛场上千变万化,比赛时间缩短,得失分速度加快,每次发球时场上情况各不相同,这些诸多的变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在比赛中出现,并影响发球队员的心理。过去为破…  相似文献   

6.
在排球比赛中,唯一一项不受对方干扰的得分技术就是发球。能否有效合理地利用好发球这一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比赛的胜负,而发球的技术发挥如何主要取决于技术因素和心理因素。从心理因素入手,分析排球比赛中发球失误的几个非常典型的情况,阐述提高发球心理素质的方法,使排球教师、排球教练员在抓好发球技术和身体训练的同时,应重视从心理方面来分析如何提高发球的得分率。  相似文献   

7.
排球比赛的全过程通常被划为第一次接发球进攻和防反两大系统,即夺发球权和防反得分(发球得分除外)两个体系。这两大系统都具有其重要性,但又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多得分首先要夺取发球权,拿不到发球权,不但不能多得分,相反则要多失分,直至失败,这就是有些人所认为第一次接发球进攻极其重要的一个主要原因,首先保证少失分,然后才能谈得上多得分。同样,在当前发球威力不大的情况下(发球得分只占总得分率的10%左右),防反不仅成为多得分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排球运动员发球心理障碍及心理训练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球是排球比赛的开始 ,也是进攻的开始 ,是排球运动中三项主要得分技术中唯一一项不与他人配合而又可直接得分的技术。发球不仅可直接得分 ,而且还可以破坏对方进攻的战术意图 ,迫使对方只能调整进攻而无法组织战术进攻。一个队如果具有威胁性强的发球 ,无疑会给对方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从而为取得比赛的胜利创造有利的条件。但是要想在临场比赛中能有高质量的发球 ,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所以对发球队员进行心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对造成发球失误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训练方法和建议 ,以利于解决在教学、训练…  相似文献   

9.
排球飘球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研究目的排球比赛总是从发球开始的,只有发球的一方才能得分,要连续得分必须掌握发球权。有威力的发球可以直接得分,即使不能直接得分,也可以破坏对方接发球的效果,打乱其战术部署,影响对方士气,给本队防守反击创造有利的条件。飘球是发球的一种,它的特点是球过网后出现一种轨迹类似周期性摆动,或球过网后不是一直按抛物线运动,而是轨迹突然以接近垂直下降方式运动的下吊飘球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依据和目的羽毛球规则规定,运动员在比赛中有发球权才有得分的机会。没有发球权,即使胜了亦不能得分。双打的发球是在比单打短76公分的发球区里、对方在小场区用威胁的姿势举起球拍等着扑、杀、推、放发来的球的情况下发的,所发的球质量稍不好,马上就有被扑、杀造成被动或失误的可能,从而影响比赛的成绩。可以说,难度极大的双打发球是胜利之门。而我国羽毛球双打的发球是个薄弱环节,所以有必  相似文献   

11.
发球的心理训练及方法谷春爱发球是排球比赛中三项主要的得分技术之一。一场排球比赛的胜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发球技术发挥的好坏。发球受技术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制约.在训练中,教练员,特别是运动员往往只重视技术训练而忽视了心理训练。要想在比赛中很好地发挥发球技...  相似文献   

12.
关于羽毛球双打发球落点变化及稳定性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羽毛球双打比赛中发球点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规则规定没有发球权就没有得分。发球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比赛的胜负。而发球落点的变化性是高水平双打选手发球技术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在旗鼓相当的排球比赛中,发球直接得分,往往对比赛的胜负起着关键性作用。特别是实施新规则以后比赛将出现新的变化,每局三十分,每球得分。由于发球失误就要失分,使发球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4.
"双自由人"新规则对排球比赛和训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人是排球比赛中全队接发球和防守最突出的队员之一.自由人的运用大大提高了一传的到位率,保证了一攻的成功率,防守机会也大大增加。自由人的出现,促使各队在发球技术环节上进行分析、研究,其指导思想是拼发球。所以在有些比赛中,发球要么直接得分,要么失误频频,这种发、接不稳定的局面,也随之在排球比赛中出现。因此,国际排联又有意向推行双  相似文献   

15.
发球和接发球是当今乒乓球运动的两项主要技术,也是影响乒乓球回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比赛中,发球和接发球有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发球直接得分 2.接发球直接得分 3.接发球积极主动,使发球方处于被动 4.接发球直接失分 5.接发球质量很低,对方发球抢攻直接得分 6.发球失误  相似文献   

16.
排球比赛从发球开始,亦进攻的开始。发球可破坏,削弱对方进攻战术的组成至直接得分,起先发制人的作用,发球在排球比赛中之重要是尽人皆知的。但由于发球动作较单一,无需集体配合,故多年来就发球与其它几项基本技术、攻防战术而言,发球技术的发展相对显得迟缓、突破不多。  相似文献   

17.
发球是排球比赛中唯一的一项不受他人技术动作直接影响的个人技术,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术。攻击性强的发球不但可以直接得分,还可以鼓舞士气,挫伤对方的锐气,打乱对方的部署,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发球对比赛的胜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这次上海国际男排邀请赛中,明显看出,一些队力图通过组织拦发球,以求在网上直接拦截对方各种有威胁的低弧度发球,夺回发球权或企图迫使对方增高发球弧度,以减少一传失误次数,提高到位率,为充分发挥快速多变战术提供有利条件。拦发球的优越性在这次比赛中已较充分的显示出来。为了更好地分析当前被人们认为是排球运动发展趋势之一的拦发球在男子排球比赛中的现状与效果,我们仅运用中国队与法国队、南斯拉夫队、日本队、美国队、巴西队(因竞赛规程原因,中国队未能与加拿大队相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1999年世界杯中国与世界强队7场23局比赛的技术统计分析以及综合分析文献资料,探讨“每球得分制”对排球技战术发展态势的影响,兼析中国男排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 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第九届男排世界杯中国队与西班牙、阿根廷、美国、韩国、古巴、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队的7场23局比赛。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2 结果与分析在“发球权得分制”规则下,构成得分的因素有发球、拦网、防守反击和对方失误四个因素,而在“每球得分制”条件下,构成得分因素有发球、拦网、防反、一攻和对方失误。因此,在“每球得分…  相似文献   

20.
前言扣球技术在排球比赛中是一项最有效的进攻方法,是得分和得发球权的重要手段。评定扣球技术的优劣,一般是判断助跑、起跳时机、击球点和空中击球等几个相互衔接的部分。当然,在实际比赛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