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在日精功     
梁志海 《武当》2007,(6):10-10
功理自在日精功,乃道家一种性命双修的功法,主张清净无为。“道法自然而复归”“天人合一”,以达到气功的最高境界。自在,即以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相似文献   

2.
(五)五脏 夫捶以言势,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性命之源,生气之本,而各为心、肝、脾、肺、肾也。心属火,而有炎上之象。肝属木,而有曲直之形。脾属土,而有敦厚之势。肺属金,而有从革之能。肾属水,而有润下之功。此乃五脏之意,而犹准之于气,皆有所配合焉。凡世之讲拳术者,要不能离乎斯也。其在于内,胸廓为肺经之  相似文献   

3.
第一节《河车功》法小考《河车功》法,为道教正宗法门,实为修真炼丹之基石。远在周朝时代,称为周天功,到了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养生法与佛教并流,方法上已有不少改进,道教“以身心”恩兼顾为主,称“性命双修”,佛家则以“炼心为主”,置身于度外。到唐代晚期,道教正宗传人,吕洞宾,钟离权,将周天功进化为《河车功》,并著有:  相似文献   

4.
胡鸿章 《武当》2005,(6):42-45
九、性功修持吕嵒《敲爻歌》云:"性命双修元又元,海底洪波驾法船。生擒活捉蛟龙首,始知匠手不虚传。"吕祖说,金丹大道必须性命双修,自从三元合一,金丹已结,命宝已经到手。此后,在性功修持中,自然而然显现特异功能。于是,从常态转入功能态,从五官感知转入超世俗人的五官感知。例如,内外透视、遥视、遥感、思唯传感等特异功能相继出现。而此种特异功能也不可执着追求,功行圆满就会自然显现。例如禅宗,不炼功,不坐禅,不念经拜佛,一旦开悟就自然得了菩提子,见到  相似文献   

5.
文治禄  孙国梁 《精武》2010,(7):73-75
由一代太极宗师冯志强先生(以下简称冯师)创立的“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以下简称混元太极拳)以道家内功和中医经络学为基础,以陈式太极拳和心意六合拳为母,建立了科学、完整的“混元太极拳”练功体系。混元太极拳突出体现了拳功一体、内外双求、性命双修、练法合道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孙建国 《武当》2014,(9):23-23
太极十三桩功是太极拳古朴的练功形式,是太极拳的母拳,也是武李氏太极拳(即武氏太极拳李锦藩先生支系)的根基和玄关。武氏太极拳有160多年的历史,但太极十三桩功却传承久远,横跨数代,流传至今,实属不易。太极十三桩功是以道家全真派理论为基础,按照人体任督二脉和十二条经络走向,结合拳术起承开合、站立行走的姿态而创编的一套性命双修的功法。太极十三桩功的名称分别为无极式桩、举式桩、承式桩、走式桩、下式桩、按式桩、挑式桩、起式桩、式桩、展式桩、开式桩、  相似文献   

7.
孔德 《武当》2000,(9):49-51
三丰祖师此金丹诗内容,主指炼己之后入室下手法工。丹家将炼己作首步筑基功夫.炼己即炼性,性定则心静。心静则神归,神归则真种得。得真种方可谈培养、采炼、搬运、沐浴、温养、攒簇、封固诸般金丹返还之事。故炼己是以性还命,侧重于性功;金丹是性命双炼,征验在命效。然性命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在后天可作两面观,故修功分性分命,分先后次第;在先天实为一物,故修到后来便无分别。  相似文献   

8.
杜子宇 《武当》2005,(11):14-16
李派太极是依“人天相应”之情而精“人天合一”之功,造化养用真益。“相应”的关键在于知己知彼,即知人知天。所谓“知天”就是详明无极而太极的自然真体和真机、真常和真在。无极、太极是我们祖先对自然大道精深理念的高度抽象和概括。也正因如此,才让后  相似文献   

9.
杨群力  时保平 《武当》2013,(3):29-31
七、性命双修(一)“性命双修”是武当拳功的主题,是仙道重生、长生久视、得道成仙的途径,也是道教养生思想的组成部分。何谓“性”?何谓“命”?《道教五派丹法精选》第三集,明代道人陆潜虚所著《玄肤论》中文日:“性者,万物一源;命者,己所自立。性非命弗彰,命非性弗灵。性命所主也。命性所乘也。今之论者,类以性命分宗,而不知道器相乘,有无相因,虚实相生,有不可歧而二者。故性则神也,命则精与气也;性则无极也,命则太极也。可相离乎?”意思是说,性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命是万物存在的基础。性没有命就不能显现,命如果没有性就没有灵机。性是命的主宰,就是神,是思想情志活动,是先天之性,真性;命就是精与血,是筋骨肉及形态外在表现,是性的基础。现在人将“性”与“命”分宗分派,不知道“道”与“器”的相互联系,“有”与“无”的互为因果,“虚”与“实”的相互依存,其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0.
张三丰  天家新 《武当》2008,(2):20-20
天地即乾坤,伏羲为人祖。 画卦道有名,尧舜十六母。 微危允厥中,精一及孔孟。 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 授之到予来,字著宣平许。  相似文献   

11.
魏晋江 《武当》2008,(12):11-14
道家信奉黄老,主张清静、无为、不争、退让、养生、全形。在修炼的途径上,全真教龙门派主张性命双修。因此,武当龙门派将性命双修作为本派武功体系的核心,认为本派武术既是性命双修的手段,更以性命双修为目的,手段与目的务必有机结合,否则或暴戾性情,或自戕身体,是谓差毫厘而谬千里。  相似文献   

12.
务真子 《武当》2000,(5):51-53
道家修炼有人仙、神仙、天仙等不同证果。初关炼精化无,坚固命宝,名日“百日筑基”。功成能百病莫侵,返老还童,寿延无限,长留人间,名为“人仙”。中关炼气化神,气满神全,名日“十月怀胎”、“三年哺乳”。功成能六神俱通,阳神离体,名为“神仙”。上关炼神还虚,性命合真,名日“九年面壁”。功成形神俱妙,白日飞升,周游六合,得大逍遥大自在,名为“天仙”。  相似文献   

13.
性命双修,人与天一——庄子养生理论及其实践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体存在是庄子思想的基本立足点。性命双修、天人合一是其养生学的主旋律。它以气本气化的宇宙生成论为理论依据,以"无待"为人生态度,以"养气"为基本功夫,以"人与天一"为理想境界,以创造美和自由的人生为归宿。  相似文献   

14.
拳道修悟     
张金普 《武当》2013,(8):53-54
一、我国道家始祖老子著述的《道德经》,是国人修身养性,益寿延年的指路明灯。"顺为凡,逆为仙"。通俗地讲,那就是顺则生人,逆则成仙。欲成仙体,那就得修道。经过百日筑基,十月怀胎,三年哺乳,而九年面壁则是修道的最高层次。其中有阳神出壳漫游,体羽化而升天,我等方外之人若能全收百日筑基之功,无疾而终足矣。一、百日筑基包括小三候。即蓄积元气为初候;疏通周身关窍,气血周流为中候;百病消除为三候。百日筑基,须性命双修。所谓性功,是精神方面的修炼。即去除私心杂念,返璞归真,识神退位,元神主宰,明心现性,心平气和,  相似文献   

15.
杨群力  时保平 《武当》2012,(12):43-46
武当武术的理论基础根植于老庄哲学,在传统文化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发展,自然融汇了易学、道学、中医学、伦理学、兵法、天文、地理、养生等传统文化。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等"道"理为指导和规范,其文化内涵深厚,功理深博,功法精妙。主要特征如下:清静为基、圆柔为用、阴阳为本、养气为宗、自然为韵、丹拳合一、性命双修、整体圆融。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是性命双修的最好动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极拳是在《周易》哲理指导下,集中医、道家养生和武术健身于一体的“智者之拳”,是练养兼修、性命双修(静心养神锻炼体魄贯通内气)的内家功夫拳,是特殊的最好的动功。  相似文献   

17.
下卧钉板、上覆石碑,石碑上再站立数名壮汉或锤打石裂.精彩的表演,赢得满场掌声.这位硬气功表演者就是人称"钉板陈"的著名气功师陈新华.陈新华年仅39岁,现为上海市气功康复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办公室副主任、气功门诊部主任.他自幼嗜好技击,自八岁起便学习少林拳术,成年参军后又刻苦钻研散打、拳击,打下了良好的外功基础.后赴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辅导站学习内养功、强壮功,深感内家气功之深奥,因此多方求学各家秘功.先修"少林内劲一指禅",后师从"江南力士"陆国柱,深研武当派"悟性气功"及"双修性命功",专心习练气功近二十年,不管三伏三九、酷暑  相似文献   

18.
郑清 《武当》2000,(11):33-33
气功之争为什么一直反复不止,致使无数气功爱好者尚在十字路口觅寻路标?其关键在气功界对“气功”一词尚不能下令人信服的定论,无论考其年求其世为实,还是掌门人手中有传度手令,哪怕有道有德,均难说明问题。更何况他类。因气功修炼在于修性炼命,决不是以气为功的修炼所能包容的。修为贵在返本还原,以治心为要,若能证得其法,则神功生,神通在。若言修得其功,则金丹何成?因此,我们只能说气功本无气,是人体能量流协调运动的性命之学,并调动元神用事的自动系统。  相似文献   

19.
儒、释、道三家均重视人生修养,而修养的方法内容与境界又各有不同。道家讲人生修养以法天地、法自然为不二法门,以明道、悟道、修道及证道为次第功夫,以"人天合一"与宇宙共洪荒为最终目的。强调恪守知行合一,精进不已地做功夫,以求达致终极。太极文化与道家文化密不可分,太极拳以太极文化为依托,于武则强体健身,在文则修身养性。具体实践是从动功与静功两方面入手。以行拳讲,对眼、手、身、心等有一定的要求,动中求静,静中寓动;以静功讲对身法、  相似文献   

20.
我年已八十有二,在长期推拿临床实践中总结有八种手法,即按(也是同道们常说的"点穴")、拿、滚、摩、抹、摇、揉、拽等八法,而八法之一的"拽",即"点穴"与气血的关系。人们一向认为少林为外家拳,武当为内家拳。又认为外家拳以刚为主,内家拳以柔为主。岂不知少林中的功法之一——点穴功却以柔克刚。由此可见,少林亦有柔术。"点穴"功法难学、难练,其功理奥妙,所以,流传至今,练习点穴功的人或会点穴功的人实在太少了。点穴的理论与其功法,不但是制服对手的武功,也是治疗疾病的疗法。从医武结合的观点来讲,它可以解人之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