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音乐圈舞是白马藏族祭祀、娱乐、庆典中的一种古老歌舞形式,其依托火民俗活动与火圈舞歌舞共同构成了白马藏族独特的圈舞文化体系,至今保留着氐羌民族圈舞最为古老的文化遗迹。随着时代发展,白马藏族音乐圈舞从表演形式、圈舞形制、歌曲数量、舞蹈动作、文化功能等多方面不可逆转地出现了流变。研究对白马藏族音乐圈舞的传统类型、艺术形态以及流变轨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白马藏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他们采用礼俗活动中的模仿、师承、家传等多种方式将古老、传统的傩舞"池哥昼"、圆圈舞、传统酒歌等音乐文化样态保留至今,体现出无文字民族特有的文化传承特征及人文内涵。从无文字环境中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特点入手,对白马藏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特性及文化功能进行初步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池哥昼是白马藏族傩祭祀仪式遗存,祭祀以驱鬼逐役、酬神纳吉为目的,围绕逐家串户跳池哥昼傩舞的方式进行,具有浓郁的原始特性和民族特色。作为祭祀仪式表征符号的池哥昼傩舞,古朴、原始,以其丰富的表演形态和风格全方位地透析出无文字民族独有的聚合信仰、娱人娱神、以舞叙事、重温历史等多重文化特性,是研究白马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4.
文县白马藏族音乐文化传承现状的考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县白马藏族由于久居深山,远离城市,开发迟缓,保留了相对完整的白马藏族音乐文化样态,其传统面具傩舞“池哥昼”、圆圆舞、传统酒歌极具魅力至今洋溢着古氐遗风,承传着白马藏族文化的精魂,成为我国多元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逐步趋同,文县白马藏族音乐文化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发展经济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矛盾和困惑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5.
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斗争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的民间舞蹈,为藏族人民所喜闻乐见并世代相传。藏族人民通过这些歌舞来体现他们的审美情趣、社会理想。通过藏族传统舞蹈——"锅庄"舞的动作、姿态、风格、身韵,多侧面、多角度地探寻其内部规律和审美特点,揭示藏族"锅庄"舞蹈真正的、内在的本质特点,以便更好地把握古老民族在发展中所具有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白马藏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它蕴含着这个族群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白马藏族儿童是白马藏族文化主要的继承人,对白马藏族文化与幼儿教育的融合探究不仅能够实现白马藏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扬,还能让幼儿在教育、生活与游戏中充分吸收民族文化资源的精髓,让儿童获得文化归属感。  相似文献   

7.
白马藏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它蕴含着这个族群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白马藏族儿童是白马藏族文化主要的继承人,对白马藏族文化与幼儿教育的融合探究不仅能够实现白马藏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扬,还能让幼儿在教育、生活与游戏中充分吸收民族文化资源的精髓,让儿童获得文化归属感。  相似文献   

8.
民族体育是体育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白马藏族"火圈舞"是集民族特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体育艺术活动,是白马藏族人民长期在特定的生活环境及社会实践中所传承的社会文化,是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体育人类学为视角展开对白马藏族"火圈舞"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的研究,旨在对群众体育的发展方向、规划和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为促进大众体育的长足进步提供较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陇南白马藏族保留了较为完整而又独特的生活习俗,在音乐、舞蹈、语言、宗教、美术和体育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性.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考察法和访谈等方法对白马藏族体育形态特征及文化意义进行了梳理.认为白马藏族传统体育具有祭祀体育的独特性和综合性、健身体育的和谐性,以及娱乐体育的多样性等特征.在我国和谐社会文化的影响下,白马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将以社会和谐为主轴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陇南白马藏族保留了较为完整而又独特的生活习俗,在音乐、舞蹈、语言、宗教、美术和体育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性.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考察法和访谈等方法对白马藏族体育形态特征及文化意义进行了梳理.认为白马藏族传统体育具有祭祀体育的独特性和综合性、健身体育的和谐性,以及娱乐体育的多样性等特征.在我国和谐社会文化的影响下,白马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将以社会和谐为主轴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许多宝贵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不断流失,主要是由于各种传统民俗事象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发生了根本变化。白马藏族世代居住在陇南山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及相对独立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在白马藏族的众多传统民族艺术文化中,服饰是最有代表性的类型之一。但在文化、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冲击下,陇南白马藏族民族服饰赖以生存和传承的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导致儿童服饰已断代,男子服饰基本汉化、藏化,基本保留了民族传统样式的妇女服饰也正处于变异之中。面对白马藏族服饰文化遗产消失速度加快的严峻现实,对其采取得力措施进行有效保护,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白马藏族是生活在岷江上游、具有独特民俗风情的族群,其传统文化面临消失的危险。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要遵循整体性保护原则、差异性发展原则和动态保护原则,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白马民众主体意愿。对白马藏族传统文化要加强调查、抢救、整理和研究工作,要积极推进白马文化传承工程,建设白马文化生态博物馆,开发生态、民族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中保护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藏族舞蹈是西藏人民生活的缩影,是藏族近5000年历史发展的文化沉积。藏族舞蹈所特有的审美特征与舞蹈特点是西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探讨藏族舞蹈的风格特.量及其在表演中的把握是继承优秀藏族舞蹈艺术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舞蹈多元化的发展,民族舞蹈的形态和风格多种多样,很多少数民族的舞蹈在人们的视野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藏族舞蹈具有浓厚的藏族文化气息,让人领略与众不同的藏族风俗、民俗。本文将从文化特性和艺术价值两个方面对藏族舞蹈进行略探。  相似文献   

15.
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具有版本差异性和情节共生性,题材来源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其主要的类型,主要是族群历史的艺术呈现、底层意识的口传记录和地域叙事的民间色彩.这些主要的题材类型,表现了陇南这块土地上白马藏族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和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认识陇南民族文化提供了指针,也为重造民族间的关系提出了白马藏族自己独有的文学与文化方面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6.
白马藏族文化是白马人在千百年的生活中传承和积淀的完整而独特的文化传统,它蕴含着白马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幼儿园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渠道之一,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因此,基于白马藏族文化资源的园本课程开发研究,不但有利于白马藏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而且是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园本课程开发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白马人"池哥昼"傩舞活动的主要形式,以酬神驱鬼、逐役纳福、传承信仰、娱神娱世、以舞叙事,再现历史等多重文化形态为一体的民族民间祭祀活动。它古朴原始、庄重肃穆、情趣盎然,文化内涵丰富,是白马藏族人的一块靓丽的玫宝。  相似文献   

18.
白马人"池哥昼"傩舞活动的主要形式,以酬神驱鬼、逐役纳福、传承信仰、娱神娱世、以舞叙事,再现历史等多重文化形态为一体的民族民间祭祀活动。它古朴原始、庄重肃穆、情趣盎然,文化内涵丰富,是白马藏族人的一块靓丽的玫宝。  相似文献   

19.
学界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白马人系古代氐人的后裔,陇南白马人主要聚居区在甘肃文县铁楼乡的白马河流域,其现存傩舞戏形式丰富多样,重要种类“池哥昼”、“麻昼”和“甘昼”等展示了其文化的典型性、原始性和稀有性.最具代表性的傩舞戏“池哥昼”人物内涵源于父系氏族公社初期炎帝时代的刑天,与商周时期的雕题风俗有关.在春秋时期或略早形成氐羌三眼神土伯、二郎神崇拜的同时,融合殷周傩仪四目神(黄金四目)造就出傩舞戏形式并随之演进,延及明清至今,但傩舞戏扮相和表演形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甘肃文县"池哥昼"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音乐与舞蹈特征独特鲜明,是以祭祀、音乐、舞蹈、文学语言、美术、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独特艺术特征,在融入众多文化元素基础上,彰显了文县白马人少有的文化根基和民俗色彩。通过对文县铁楼乡入贡山白马人"池哥昼"乐舞的调查及探究,分析文县白马人文化意蕴及特色,对弘扬文县白马人池哥昼乐舞和人文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