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镕基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教育时说:“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他明确地把教育方针中“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内容调整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有人认为,德育包含了美育,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极其有害的。德育与美育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但是美育有其独特的内涵、独特的作用,德育包含不了美育,美育不是德育的一部分。德育包括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2.
一、“德”的内容规范的历史与现实教育应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已经构成了教育理论界的一大共识。但是,与智、体、美三方面相对存在且居首要地位的德育之“德”的内容应包含哪些要素,如何规范,目前仍无定论。关于“德”或思想品德的内容规范,在教育史上有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进程。古代的教育家们虽然观点不一,但大多偏重于把“德”归结为“品德”或“道德品质”。孔子主张“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孟子则认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设立学校的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3.
在我看来,就素质而言,人应是情、知融合得十分完备的和谐结构,我们的教育方针正体现了这种结构:德、智、体、美、劳。如果把“体”作为中心存在,那么,德、美属于“情感领域”;而智、劳则为“认知范畴”。这两方面的对称均衡发展,是一个公民所必备的素质,是人格完...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人们对素质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因而对素质教育内容的描述也存有差异。综合报刊资料,有关素质教育内容的表述大体有如下几种: 其一,把素质分为相对素质和绝对素质。相对素质即专业素质,绝对素质包括德能、智能和体能。其二,把人的素质结构归结为德、智、体,或德、智、体、美,或德、智、体、美技。其三,素质培养包括基本素质、超常素质与专能素质的培养。基本素质培养包括精  相似文献   

5.
全面发展的涵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发展是指人的身心的几个重要方面都能有所发展,一般地讲德、智、体是最基本的三个方面。现在有人提德、智、体、美,美育是不是也可以放进去?凯洛夫《教育学》提过德、智、体、美、劳,劳动也是一个方面。究竟怎么提法最合适?这类问题在教育学中是可以作为研究的课题的。 (2)每“育”又有个方面发展的问题。譬如智育,现在需要学的东西多了,除工具学科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又分很多学科,人的知识广得多  相似文献   

6.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实施素质教育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乐质的全面性和个体性的关系素质结构包括德、智、休、美、劳诸方面,一个人某一方面的能力,是不足以断定他的素质水平状况的,也不能对几个单项能力考核结果的简单相加来判定一个人的素质水平。这是因为,只依靠任何单一能力是不能出色地完成实践任务的。只有实现了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在实践中形成诸方面的最佳结合,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因此,素质教育必须突出全面性,要求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取得…  相似文献   

7.
人的综合素质的组成,不外乎我们一直所说的“德、智、体、美”四个方面,我国人才培养的根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  相似文献   

8.
怎样成为高素质人才?成为高素质人才是一个过程,要在先进文化的氛围中不断地实践。为此,应当对于综合素质包含的几个方面予以关注。综合素质包含德、智、体三个大的方面,又可以细分为更具体的方面。在德的方面包含政治思想素质和伦理道德素质两个方面,决不可忽略了伦理道德素质,而简单地用政治思想素质代替。如果不是政治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各类人才。所谓“美育”是指一种属性,它需要有各种形式的载体,最终表现为人的修养、品格、情操,即做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高尚素质。正因为如此,在德育中有美,在智育中有美,在体育中也体现着美。一个人的心灵、仪表讲求美,智力发展中包含美,而健康的体魄本身就是一种美。所以说在所有的教育活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我国教育研究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必将对我国的普教事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实践中,我对小学语文科实施素质教育有如下的认识和体会:一、关于“五育并举”说与“三个层面”说当前,对素质教育问题的探讨,大致有两种见解:一种是将人的素质分解为德、智、体、美、劳五种素  相似文献   

11.
古往今来,圣人贤达、仁人志士无不重视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孔子就有“德者为人(仁)之本,为政之本”的说法,清代名臣曾国藩也有“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的论述。建国初期,我国就制定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新时期的教育方针虽由三方面延展到“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德育始终处于首位。  相似文献   

12.
一、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人的素质,如果从教育学角度来定义,可以概括为人在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基本要素及其品质的综合。我们通常把它分为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对于青年学生来说,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素质,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审美的情操、没有正确的劳动观点,没有文化知识,怎么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呢?同样,作为最重要素质的思想政治素质,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一般来说,思想政治素质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的素质;一个是思想品德方面…  相似文献   

13.
论德,智,体诸素质有机整合的人才成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人才素质分为德、智、体三方面是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传统的人才素质的分类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人才学的不断开发,人的素质的分类逐渐细化,提出了人才素质应包括德、智、体、美、劳、心等,这种分法尽管便于人们有针对性地把握和研究,有它合理的方面,然而它仍没...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们对南京几所幼儿园的家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和跟踪采访。结果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性质,什么样的教育才合乎幼儿成长规律等问题的理解,是正确、科学的,但也有少部分家长的观点失之偏颇。 在回答“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什么”这一问题时,11%的家长认为是“使幼儿学会识字、计算”,77%的家长选择的答案是“使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为孩子长成一个素质健全的人打基础”,另有12%的家长认为两个答案都对。  相似文献   

15.
周益民 《教师》2008,(2):96-97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当代中国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对学生素质内涵的理解,先是认定为德、智、体三个方面,后来发展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随着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情商素质。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公民的素质,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提高公民素质打基础。作为中小学基础学科的语文,对形成和发展中小学生的素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如何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困扰中挣脱出来,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如何将语文教学纳入素质教育轨道?我认为必须解决好几个问题。首先,必须致力于构建语文教学的目标体系。“素质”包括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包含着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并非是现时的、我国独有的教育术语。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当时有人已注意到素质教育。我国早在三十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问题。但真正引起世人普遍关注的还是今天。“素质教育”的含义是用教育手段对人的素质的形成、发展给以积极的影响。其内容包括三个层面四个素质。三个层面即:生理层面、心理层面、社会文化层面;四个素质即: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素质教育有三个特征:(1)稳定性。无论是先天固有的禀赋条件,还是后天环境、教育形成的人的品德、智能和才干的内在质地,都必须比较稳定地持久地潜入“人”这一载体里。(2)全面性。要求每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取得尽可能平衡和谐的发展。(3)独特性。要求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特性,使学生各有所好,各展其长。 美国的英格斯认为整个国家向现代化发展的进  相似文献   

18.
自1957年我党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之后,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容不断地加以丰富和补充。近几年,又有人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观点,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欠科学性和严密性。试图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9.
从静态角度上看,可以把人的基本素质概括为德、智、体、美、劳等几个方面,它是对人们以往的实践和修养的总结。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是人们的最基本的意志品质素质。这些意志品质动态地影响着人们在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的发展,从而构成了人的动态素质。做为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态素质,可以使自己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0.
《教育研究》一九八八年第六期发表了俞启定同志的文章《论素质》,拜读之余,感觉该文存在一些问题,似有必要提出来商榷。下面就谈谈我对人的“素质”问题的看法,并就教於俞启定同志。《论素质》一文将整个人的素质“概括为四个方面”即(1)人格的素质;(2)自我调节的素质;(3)进取发展的素质;(4)适应群体的素质。在每一个方面中,又包含若干个小的方面,其结构可用下表示之(这里姑且称为“俞氏素质结构表”),见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