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炳灵寺附近城关考石磊炳灵寺石窟,地处黄河上游甘、青交界的永靖县境内。这个幽居在小积石山深处的石窟,有着漫长的历史。《法苑珠林》①上说:“有石门滨于河上,镌文曰:晋泰始年之所立也。”晋泰始年是公元二六五年。如果按这一说法,炳灵寺石窟在晋代时就已开凿。又...  相似文献   

2.
颜廷亮、王亨通主编的《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于2003年10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论文集共收集会议论文34篇,其中关于炳灵寺石窟研究、保护历史的回顾和现状分析的论文有《五十年以来的炳灵寺石窟研究》、《炳灵寺石窟研究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等,关于炳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 9月 2 3~ 2 5日 ,甘肃敦煌学会、炳灵寺文物保护所主办了“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这是炳灵寺石窟第一次专门的学术研讨会。在永靖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与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 ,会议开得相当成功。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学者 60多人 ,提交论文 (或论文提要 ) 3 2篇。一、关于炳灵寺石窟研究历史及现状杜斗城、王亨通《五十年来的炳灵寺石窟研究》、王亨通《炳灵寺石窟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学术问题》 ,既是对半个世界以来炳灵寺石窟研究、保护的历史总结 ,又是对目前状况的客观分析 ,还提出了一些亟需完成的任务。二、关于…  相似文献   

4.
炳灵寺石窟包括上寺、下寺和洞沟区三部分。现存洞龛216个,壁画约1000平方米,造像近800尊。开创于西秦,经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至明,历代续有开凿修缮。特别是第169窟开凿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窟内保存着我国石窟中最早的造像题记和西秦时代的造像及壁画,反映了我国早期佛教艺术的风格特点,为我国石窟断代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由王亨通、杜斗城主编的《炳灵寺石窟研究论文集》收录了自50年代以来至今天空炳灵寺石窟的论文、介绍60余篇,由炳录寺文物保篇所编印…  相似文献   

5.
刘家峡水库建成蓄水后窟区水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严重影响了处在水库库尾的炳灵寺石窟。十年来,通过开挖排水沟、外运淤沙等方式没有改变大寺沟河床持续增高的局面。根据炳灵寺石窟环境现状,本文试从保护植被、固沙、治水方面解决炳灵寺石窟的沙患和水患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明碑是炳灵寺石窟中仅存比较完整的古碑之一,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是研究炳灵寺石窟和古代河州地方史的重要资料.通过对大明碑的研究,揭示炳灵寺石窟在明代以来的重修历史和发展脉络,探索明代时期,炳灵寺与周边主要寺院之间的依存关系,进一步阐述元明以来藏传佛教在炳灵寺传播演变的历史和明朝政府对河湟、洮岷地区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统治方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大正藏>,对炳灵寺石窟第169窟内北壁西秦墨书<佛说末曾有经>作了校录.  相似文献   

8.
炳灵寺第169窟丙申题记是炳灵寺石窟中为数不多的北朝时期的题记之一,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了"丙申"的具体时间。针对丙申题记中的"灵岩"二字进行分析,厘清"炳灵寺"名称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以揭示炳灵寺石窟文化内涵的民族性、历史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X-衍射(XRD)和偏光显微镜(PLM)的方法对马蹄寺石窟群、天梯山石窟和炳灵寺石窟壁画颜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报道了炳灵寺明代壁画颜料的种类,对比讨论了三处处石窟颜料的种类和特点,特别报道了炳灵寺明代壁画颜料的种类.  相似文献   

10.
炳灵上寺是炳灵寺石窟的一部分,属藏传佛教寺院,有一定数量和研究价值的藏传佛教文物。由于地处偏僻的山区,加之交通不便,过去鲜为人知。1997年8月炳灵寺文物保管所组织了对上寺的文物普查,进行了龛窟的统一编号,现将石窟壁画、雕塑、藏品和有关资料整理刊布,以供研究,并对上寺的文物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炳灵寺建弘纪年应为建弘五年王惠民炳灵寺第169窟6号龛内发愿文尾署“建弘元年在玄枵三月甘四日造”,此建弘纪年为研究炳灵寺石窟者必述,然多从建弘元年说,因为:“‘元年’二字是清楚的,应以建弘元年为是。”(张宝里《建弘题记及其有关问题的考述》,《敦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炳灵寺石窟及其三个重要阶段陈海涛,刘惠琴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黄河北岸挺拔灵秀、雄竣壮丽的小积石山,大寺沟西面的悬崖峭壁之上.在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从内地去西域,在张掖以东,一般有北、中、南三条道路,炳灵寺就位...  相似文献   

13.
敦煌莫高窟青金石颜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莫高窟青金石颜料的初步研究王进玉,郭宏,李军一、课题的提出从1979年开始,我们在从事“敦煌莫高窟壁画、泥塑用彩色颜料的剖析研究”和“中国古代颜料史”科研项目时,曾对莫高窟、西千佛洞、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彩绘颜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②。...  相似文献   

14.
近期炳灵寺石窟发现了两块有铭文的明正德年间的方砖,通过对正德砖和保存在第146窟明正德十二年所立的《大明碑》以及洞窟内的有关明代题记的综合研究,探讨了炳灵寺石窟从明成化到清同治时期四百余年的重修情况。  相似文献   

15.
魏文斌  吴荭 《家教指南》2001,(1):128-133
炳灵寺石窟位于古代丝绸之路南线的交通要隘上,唐时随着唐蕃古道的繁荣和唐蕃关系的日益密切、交往的频繁,炳灵寺留存了唐蕃关系的史料。仪凤三年(678年)李敬玄率大军代蕃,开元十九年(731年)以崔琳为首的和蕃使团途经炳灵寺礼佛、出使及使团成员、唐代召募防御吐蕃抢麦的防秋健儿等,皆见于题记。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炳灵寺属寺东乡嘛哈啦寺发现了一块北魏正光六年的红砂岩石碑。本文介绍了石碑的概况,对背面的文字做了初步的识读和注解,并对石碑的来历和价值做了一定的研究,认为石碑是研究炳灵寺石窟艺术在北魏后期发展演进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月17日,甘肃省直石窟管理机构整合移交仪式在敦煌研究院兰州分院举行。根据甘肃省政府的决定,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三家石窟管理机构,正式整建制划归敦煌研究院统一管理。甘肃省、市、州相关领导干部40余人参加了此次仪式。仪式由省文物局马玉萍局长主持,甘肃省夏红民副省长做了重要讲话,并提出三点要求,确保省直石窟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8.
我曾经参加过的几次石窟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记叙了笔者曾经历了1952年的永靖炳灵寺石窟的首次考察,1952年天水麦积山考察,1953年安西榆林窟的第一次考察和1959年武威天梯山石窟的搬迁等活动,再现了文物工作者为石窟的考察与保护所做出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9.
炳灵寺景区的旅游吸引力提升是当前景区建设和发展最重视的问题,目前景区建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却很少考虑游客需要,使得景区发展停滞不前,也没能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炳灵寺景区的现实问题,针对石窟型景区自身特点,提出了相关的提升建议,为其日后发展提供方向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炳灵寺景区的旅游吸引力提升是当前景区建设和发展最重视的问题,目前景区建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却很少考虑游客需要,使得景区发展停滞不前,也没能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炳灵寺景区的现实问题,针对石窟型景区自身特点,提出了相关的提升建议,为其日后发展提供方向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