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借薪助火"作为雄辩术,是指借助当事人以外的第三者或其他因素,以柔克刚,说服或战胜对方。剧作家萧伯纳在剧本《武器与人》首演成功之后,接受要求上台与观众见面。这时,突然有人大叫:"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停演吧!"萧伯纳向那人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但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2.
“借薪助火”作为雄辩术.是指借助当事人以外的第三者或其他因素,以柔克刚,说服或战胜对方。[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借薪助火"作为一种雄辩术,是指借助论辩双方以外的第三者或其他因素,以柔克刚,说服或战胜对方。剧作家肖伯纳在剧本《武器与人》首演成功之后,接受要求上台与观众见面。这时,突然有人大叫:"肖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停演吧!"肖伯纳向那人鞠了一躬,  相似文献   

4.
5.
古代希腊修辞演讲术极具影响,后世罗马、中世纪及至近现代演讲艺术乃至历史著作均不同程度的能在古代希腊演讲术中寻找到原始模型。对古代希腊演讲术概况探析,初步缕清古代希腊修辞演讲艺术的发展线索,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古代希腊修辞演讲艺术在历史著作中的运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借薪助火”作为一种雄辩术,是指借助论辩双方以外的第三者或其他因素,以柔克刚,说服或战胜对方。 剧作家肖伯纳在剧本《武器与人》首演成功之后,接受要求上台与观众见面。这时,突然有人大叫:“肖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停演吧!”[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留侯论》是苏轼早期论说文的代表,该文是1061年(宋仁宗嘉祐六年),作者为答御试策而写的一批论策中的一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之妙,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体现了苏轼史论汪洋恣肆的风格。这篇文章很典型地表现出了苏轼早期论说文的特色。其中纵横捭阖、雄辩畅达的文风,层层深入、鞭辟入里的论证,新颖独特,自成一家的观点都是本文的闪光之处。同时,客观上我们也能看到其有失偏颇之处。通过对此文的分析,能够使我们对苏轼的论说文风格有更好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吴代芳教授新著《古典文学论辩集》主要有三个特点和优点:一、雄辩滔滔,时有新见;二、实事求是,立论公允;三、视角含有审美,笔端常带感情,有着"明确的是非"和"热烈的好恶"。  相似文献   

9.
文体     
近来,"学报体"被称为"新八股""新古典"范式在学界引起争议。按照中国古代文论的定义,"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语体、风格等,而西方从雄辩术修辞到诗学修辞,指向文体的原始意义是"以文字装饰思想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什么当今所谓"学报体"会引起学界的争议呢?由于"文章体制与时因革",文体的兴衰反映了一种时代风气和思潮。静观当下在各种考评制度牵引下,我国学界人人都要求写论文,为应付各种评价考核而写的论  相似文献   

10.
《学记》和《雄辩术原理》都是世界上极有影响的教育论著。两部论著系统地论述了教学关系、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问题 ,并且揭示了许多教学规律 ,在教学观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与共识 ,两者颇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学记》和《雄辩术原理》课程思想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分别是古代中国和西方的第一部教学论专著.两者的课程思想非常丰富,都主张开设的课程内容要广泛,且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主张分科教学等,但在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开课的具体形式、课程设置的原则等方面却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周璇 《教育探索》2021,(9):9-14
孔子与昆体良生活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二者的言语教育观有所不同,但仍有共通之处.一是二者言语教育之目的 均为塑造德行,但因中西方文化对道德的界定不同而展现不同的言语风格;二是二者所处的历史境遇和所持的教育观念不同,所以言语教育方法亦风格迥异;三是二者言语教育旨归均在政治,但形成了孔子重"慎言政事"、昆体良重"精于讼事"的言语教育特点.两种言语教育观皆为言语教育之宝藏,为言语教育提出了诸多良方.  相似文献   

13.
西方雄辩家教育强调的培养社会精英的伦理思想、道德规范和统治秩序,由于其能够充分满足维系社会君主统治秩序的现实需要,因而被国家政权用来作为稳定社会秩序的基本工具。雄辩家教育实际上成为了西方历史上具有国家意识形态性质的观念体系。以社会精英统治和构建道德秩序为手段,从而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我读昆体良     
"昆",是中国"百家姓"之一"姓"。看到"昆体良"这一人名,绝大多数的中国教育工作者,会一头雾水:有这么个人?什么朝代的?——这真难怪读者!因着表达的需要,在我某一本专著的"前言",我曾这样写:昆体良不是今人,也不是中国人,而是公元1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全名为马库斯·法比尤斯·昆体良(Marcus Fabius Quint ilianus),古代希腊、罗马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之集大成者,是夸  相似文献   

15.
鲁迅曾明言中过韩非思想的毒,但韩非思想的具体观点并未对鲁迅发生任何影响。韩非对鲁迅的影响发生在两个层面,一是思维方式,二是文章风格。韩非思想的一个重大特点是善于洞察人心的深层动机,其文章的风格特点是雄辩犀利,这两个方面对鲁迅都有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孟子的雄辩有其技巧,如抬高倾听者的心理预期、在漂亮的语言中蕴含逻辑思辨以及用常识来纠正时代、个人的偏见等。同时,孟子辩之“雄”更体现在他的辩论并不是“为辩而辩”,而是“为用而辩”,并在“为用而辩”中始终凸显“仁政”“王道”的价值观。学习孟子,不仅要理解他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更要去发掘他沟通、传递这些价值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静 《语文学习》2021,(3):17-19
师:我们从三个篇章大量使用的排比入手,去体会《孟子》的滔滔雄辩.同学们先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开始,勾画出其中的排比句. PPT: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回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师:齐读这两组句子,读完之后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读来很有气势,...  相似文献   

18.
刘秋云 《教育与职业》2006,(32):116-117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分别是古代中国和西方的第一部教学论专著。本文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教学艺术等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二者教学思想的异同,揭示所蕴涵的教学发展规律,以借鉴其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19.
20.
《雄辩术原理》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Marcus Fsbius Ouintilianus,约35—95)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昆体良在罗马曾从事教育达20年之久,取得辉煌成就.成为罗马最受尊敬的教师。公元90年左右.应朋友请求,昆体良花了2年多时间写出《雄辩术原理》。公元96年出版。该书曾遗失1300多年.1416年在瑞士一座修道院的藏书楼的积尘中被发现.这才重见天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