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地论述我国小说发展历史的专著。它在国内外有着很大影响。日本友人增田涉,在鲁迅的热情指导下,于一九三四年五月将《史略》译成日文,后由鲁迅用日文写了《〈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本序》;一九三五年七月,由日本赛棱社出版。日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小说史著述,开创于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自此之后,近一个世纪以来,各种类型的小说史不断涌现,形成了一种非常繁荣的局面。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所规划的小说史系列丛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全部出齐,为小说史园地又增添了一项新的成果。这套丛书包括五部论著,《中国神怪小说通史》、《中国历史小说通史》、《中国社会小说通史》、《中国人情小说通史》  相似文献   

3.
2003年10月《中国小说史 丛书》的出版,使小说通史、断代史、题材史、体裁史、艺术史、研究史等17种小说史新著展现在我们面前,汇总了20世纪的研究成果,当之无愧地获得了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中国小说史丛书》17种的作者,都是当代小说研究界的名家,所著各有千秋,短文难以尽  相似文献   

4.
《梼杌萃编》像一颗尘封已久的明珠,出版至今已八十余年,但几乎被人遗忘,既没有评论文章,文学史、小说史也不提及。近来才逐步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评价悬殊,贬之者认为思想艺术上都比较平庸,甚至把它说成是一部黑幕小说;扬之者则认为是杰出的晚清小说,甚至超过四大谴责小说。 清末民初这一段小说史,是我们小说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突破困境     
自从1988年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一书迄今,陈平原已经在文学史尤其是小说史领域摸爬滚打了七八年的光景。七八年来他出版了七八本书,而这七八本书又大多与文学史尤其是小说史有关,其中如(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与人合著,1988)、《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1989)、《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武侠小说类型研究》(1992)等,无不如此。如果了解5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史以及小说史研究所面临的尴尬困境,那么,这些探索实际上正是一次艰难的学术突围。这才是它的真正意义之所在,至于成  相似文献   

6.
小说史理念的内在视景--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以下简称《小说史》,下引此书只注页码)从1961年问世伊始,直至21世纪的今天,可以说聚讼不断。该书问世的同一年,捷克著名汉学家普实克就发表长文《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问题——评夏  相似文献   

7.
十年书成见功力———评《中国小说发展史概论》□韩军近几年来,小说史研究园地比较寂寞。山东教育出版社刚刚出版的王恒展编著的《中国小说发展史概论》打破了这种寂寞的局面,格外引人注目。与以往的小说史相比,它有以下四点突破:第一,以科学的、历史的观点来界定研...  相似文献   

8.
空而未了──读《近代中国小说史》献疑房向东夏志清是华裔美籍的著名学者,在港台学界颇有影响,也受到新时期大陆文学界的注目。夏志清先生的《近代中国小说史》,对鲁迅的小说作品作了他的评价。其中,他指出《狂人日记》的缺点是“缺乏一个现实的情节去解释为什么狂人...  相似文献   

9.
苗壮教授《笔记小说史》是高校古委会支持的“中国小说史丛书”中的一种,作者以多年深厚扎实的积累,对笔记小说史进行了本质的多重概括。首先,该书是以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以中国古人的小说理论为源头,适当联系当代的小说观,总结出笔记小  相似文献   

10.
林高航 《大观周刊》2011,(21):52-53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海外学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英独特的批评视角和诊断标准,给学术界注入了新的空气,也曾一度引起学术界的争论。实际上,他的这种衡量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的文化价值观,他在政治上的偏见和他的西学背景有着密不可分关系。对时下批评家而言,夏志清坚定的新批评主义立场及其诚实的学术品格是值得深思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1.
5.小说翻译在世界小说之林,法国小说占有非凡的地位。郑克鲁在《现代法国小说史》绪论中这样评价道:“法国小说在世界小说史上占有数一数二的地位,19世纪如此,20世纪自然如此。19世纪的法国小说与俄国小说共执世界小说的牛耳,20世纪的法国小说则与美国小说共执世界小说的牛耳。”在中国,法国小说  相似文献   

12.
读陈文新教授的《中国传奇小说史话》(台北正中书局1995年3月版),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可以看出,它并没有简单地沿用近年来小说史著作的套路,而是在尊重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研究心得,对传奇发展的线索、具体作家作品,作了新的理解和处理,具有相当的深度和独创性。 陈文新教授研究文言小说已经多年。自从1987年发表第一篇关于文言小说的论文《蒲松龄笔下的名士风度和佳人韵致》以来,他在这一领域辛勤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收获,《中国文言小说流派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版)、《中国笔记小说史》(台湾志一出版社1995年3月版)相继问世,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韩锡铎同志与他的助手王清原同志合编的《小说书坊录》,于1987年11月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约20万字,作为一部小说史与出版史的工具书,部头不大,但价值却很高。用“体例首创”四字概括这本书,是当之无愧的。对于研究小说史的人来说,小说书录是手头必备的工具书。孙楷第先生的书目在这方面首屈一指,佳惠良多。近年来,日本学者大塚秀高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中国小说史研究著作的出版,比较活跃。通史、断代史、题材史、体裁史不断有新著问世;不仅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而且开始突破了“朝代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加作家与作品选讲”的旧格局。同时,小说史上的一些具有关键性的症结、历来研究的空白点以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因之也越来越显得集中而且突出。例如,关于小说的诞生。  相似文献   

15.
论从己出详明深细--评《侠义公案小说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最后十年,伴随着通俗文学的繁盛,人们纷纷寻究传统文学和文化成因,于是带来了中国大陆武侠史论的丰收。在武侠史的著作之林中,捧读曹亦冰《侠义公案小说史》,以其立足于文学本位,论从己出、平实严谨、深细详明的特色,引发着读者的深思。 该书作为“中国小说史丛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在中国小说史上出现了一大批才子佳人小说。这批小说和明清科举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明清科举制对封建社会末期的影响。中国的科举制始设于隋代,直到清末为止。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和前代的科举制相比,有着自己明显的特点。首先,明清科举考试的形式和内容有了更严格的限制,更加严重地束缚了有才华考生的发挥,扼杀了一大批有才有识之士。明清科举考试专以“四书五经”命题,文体使用对偶,禁止考生随意发挥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后人所谓的“八股取士制”。八股制的实行,使一些具有真才实学,…  相似文献   

17.
张兵先生的新著《宋辽金元小说史》以下简称“张著”,不仅体现了一位长期浸淫在中国小说研究中、有一定学术积累的学者深厚的学养,同时也为宋辽金元一代的小说史作了一个大致完整、详尽的描述。而其所采用的类型描述的叙写方法,更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索。在这样一个学术史背景下,张著所呈现出的姿态,就成为小说史叙写中大势所趋的结果。统览其书,大致是以史为纲,将整个宋辽金元时期的小说,基本上以朝代的更迭,划分为六个时期,在每个时期的论述中,沿用了鲁迅以来对文言小说的类型设计,对白话小说则详论“话本”这一大门类。“非有…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上的任何史书的重加修纂上,没有像中国文学史要变动得那末利害的。"半个世纪前郑振铎先生的这句感慨十分准确地概括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整体特点,具体到古代小说史的研究来讲,更是如此。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重要史料的不断发现是与中国古代小说史这一现代学科的建立、完备以及发展同步进行的,也是相互促进的。在此之前,中国古代小说尤其是白话通俗小说,虽然拥有大量的读者群,而且其中还包括为数不少的文人士大夫,但它始终居于文学家族的边缘,被排斥于主流的文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5,(31):66-66
《我的书房》;《中国现代小说史》;《自由的遗产》;《中目文明的秘密档案》;《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  相似文献   

20.
近来重读十几部小说史专著(包括我自己写的书)时发现,关于小说的起源,都从神话说起。于是写道:什么是神话? 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 被众多小说研究者反复引用的《中国小说史略》中的这番话,源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或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逝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