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为着法呢?即在特定环境和范围内的太极技击方法。包括有打法、拳法、拳势。也是攻防技击术概括的统称。 为什么要学练着法呢?拳论曰:“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前辈拳师经验强调了量质变规律。两句话概括了练太极拳求功的三部曲。首曲“着熟”是练太极拳的基础之功,是“懂劲”、“神明”的前提条件。“着熟”是两个含义组成。“着”是着法,“熟”是指求着法  相似文献   

2.
昔日泰国拳师,比武形式与今迥异,机巧与智慧是必备条件。尤其在本世纪初期,拳斗还采用缠麻方式,很为普罗拳迷热爱。自拳赛受现代赛制规则限制之后,拳师须佩戴手套,传统技击风范从而逐渐失色。前代拳家的花形技艺,如今已难见到,拳师多数重用西洋拳术手法,腿肘之技,已退为副成份,依赖体魄气力与敌抗衡,思巧与技法运用屡见贫乏,令人感慨。  相似文献   

3.
黑虎查拳又称黑虎查(cha),是查拳中最有实战性的一套拳法。以一百单八掌著称,是败中取胜的套路,破武林界誉为“查拳王”,是查拳师们的看家拳,轻易不  相似文献   

4.
程元江 《武当》2014,(3):61-61
2014年1月13日,菏泽市洪拳协会年终座谈会隆重召开。协会名誉主席马守义、主席陈勇、秘书长赵效合及各县洪拳协会主席,和部分老拳师参加了这次座谈会。  相似文献   

5.
鹤拳     
少林派的鹤拳在台湾被称之为“国术”.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大陆武林高手纷纷赴台.其中有位叫王大鹏的拳师擅鹤拳,初在一富户做保镖,立足之后招徒授艺,所传弟子多有成就,素有台湾鹤拳鼻祖之称.  相似文献   

6.
清人陈鑫在《学拳须知》中强调,“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太极拳艺术大师杨禹廷说:“打拳打个理。”这是先辈拳人给我们后继学子的至理名言,不可不悟。太极拳博大精深,拳理源于老子、易学,不理解拳理,难于练好太极拳。一般健身无须过高苛求,如果深入修练必须读书,懂得拳理。笔者认为,习拳有一个公式,“认识──理解──明白──懂。”认识,可以到各公园看人练拳,这是直观认识;还可以问拳师,请都教练,这是听中求认识;读太极拳理论书、拳书、以及对名拳师专访的纪实类文章,从中体会太极拳的拳理拳法,…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拳师,他20岁迷上了鸭子,至今已有28年的历史。他能维妙维肖地模仿鸭子的各种形态、动作,还能演练一套十分罕见的“鸭拳”。这套鸭拳曾使他名噪一时,因而他得了一个“活鸭子”的绰号  相似文献   

8.
文龙 《武当》2006,(6):21-21
“形意拳三绝响,任何英雄见了倒。”这句赞美之词传于一百年前的京津渤海一带。三绝响,就是三招连环,一招打入,二招灭威风,三招打垮对方。形意拳讲求步似龙卷风,拳头如雷箭。劈拳像泰山压顶,树倒房塌!猛力劈出一拳要打断对方的颈脖子,击断对方的四肢, 或者一记劈拳当胸要把对方打得闷气栽倒爬不起来;炮拳要步似火车向前碾压直冲,架拳要像手臂裹铁皮,中平拳要有击穿大  相似文献   

9.
中州精武馆由省查拳名师,著名散手搏击教练付再庆任馆长,并有少林名拳师,查挚名拳师,陈式太极名拳师执教。武馆办学严谨、讲求实效,先后在短时期内培养了一批武林新秀。两人在全国级武术散手擂台赛中获得冠军。受训一年多的学生张俊勇在对香港的搏击擂台赛中一拳打败香港拳王。在省、地市级比赛中成绩卓著。一、武馆学制两年(四个学期)每期六个月,两年学  相似文献   

10.
江淮武术     
建国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安徽武术活动得到了迅速提高,群众性武术日益普及。最近,省体委进行了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使古老的九华山拳、叉拳、晰阳拳、东乡拳、五禽戏、石头拳、五童气功拳、岳王锤等又焕发了青春。参加这次武术挖整工作的老拳师有三十余人,最大年龄93岁,共献出各种套路  相似文献   

11.
王志强 《中华武术》2002,(10):59-59
我生长在矿区,家乡是一武术之乡。找从小喜欢武术.武术也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记得还未上学的时候.随父亲回家过春节,村里一位老者开玩笑问我:“孩子,学拳了吗?”我摇摇头,他又说;“得学,得学好。”并且还给我打了几下子.老人冲拳踢腿的样子,至今我还忆犹新。从那时起我开始有了学拳的念头。后来才知道,这位老先生是远近闻名的拳师,叔叔的师博。  相似文献   

12.
泰拳的拳法分为五种,综述诸如: 一、刺拳;二、直拳;三、摆拳;四、屈臂勾拳;五、重击拳。泰拳的拳术,分为大招式与小招式两种。其中大招式有十五套,小招式亦有十五套。不少泰拳名师都以脚上硬功夫而著称,如全泰第二号拳师乃沙玛,号称“飞将军”,浑名“穿心腿”;老冠军狄西利,号称“通天膝”,1985年应邀赴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比赛,美方拳师因畏惧其脚上功底坚实而拒赛,结果他只能和同去的徒弟“小超人”差莫碧登擂台作示范表演。泰拳中的拳、脚、膝、肘都是招招凶狠的杀着,特别是坚硬的膝盖和肘  相似文献   

13.
平遥信拳属于全国稀有拳种,文章在20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成果的基础上,以平遥本地拳师对信拳流传的谚语为切入点,将二郎神信仰的产生年代与流传地域的史料和南少林产生年代的考证相结合,认为平遥信拳有可能产生于明中期的福建南少林。  相似文献   

14.
贵州黑虎拳是南派少林拳,广泛流行于与湖南、广西二省交界的黔东南地区。该拳短小精悍,实用性强,既防身又健身。由于该拳的拳论、拳理、拳谚分散在民间,没有完整的文字记载,故虽有拳理拳论,却未形成系统的文字资料。本文通过考察21位老拳师手中的资料,采用分套路总结,求同不存异,归类合并,保持原貌的方法,首次将民间资料汇总总结。并...  相似文献   

15.
婷婷  良良 《精武》2010,(6):22-23
宗锡元先生,自幼在家人支持下步入武坛,师从著名拳师郑崇亮先生,习武十余年。又师承李氏查拳一代宗师、著名武术家刘东海先生,习练查拳。在刘先生精心培育下,不仅较全面地掌握、继承了查拳系列的真传技艺与精华,而且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真功夫,成为李氏查拳一代很有名望的传人。1994年,随全国著名武术家、武术教授康戈武先生习八卦掌。冬去春来,  相似文献   

16.
指东慢拳     
指东慢拳,又称指东太极拳,是我国明代就已出现并流传的拳术。它由陕西省宝鸡市指东拳老拳师苏太和继承传授。1981年,苏太和的学生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铁路职工武术观摩表演大会上,以古典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地坛公园紧靠南墙的一块空地上,人们常常可以看见一个身材魁梧、头发花白的老人在那里打拳练功:他的一推手、一移步,优雅自如,柔中有刚;他的一拳一腿,动有韵,静有势,引来了不少前来观赏和向他学拳的人们。他——这位老人,就是北京市武术协会委员、在武林中教拳达半个世纪的民间拳师刘晚苍先生。  相似文献   

18.
李昌 《精武》2006,(5):52-53
现在的学术界普遍认为河南的社旗为戴氏心意拳和形意拳的发源地,但对社旗当地的现况却鲜为人知,更少有人进行实地考察。2005年10月1日,胡刚先生打电话过来,探讨拳史以及拳史研究等,兴致勃勃地交谈约有3个小时,并说社旗县现在尚有两位老拳师,建议我们再去社旗考查。于是马雷石老师开始委托社旗清真寺韩传金阿訇打听老拳师的下落以及知情人。韩传金阿訇帮忙联系到社旗武术学校的校长王松臣先生(现任社旗县武术协会副主席),王先生又帮忙找到一位熟知历史的老拳师,于是我们决定再访社旗。  相似文献   

19.
郭贵志,1933年生于山西省怀仁县。10岁开始跟随外祖父朱国选先生在有武术之乡美称的吴家窑村习武,曾经练过金刚拳、八法拳、太祖拳、弹腿等,精于单刀、双刀、虎头钩、枪、棍、绳鞭等器械。当时朱国选老先生已经是怀仁、左云一带有名的拳师,俗称拳棒手或拳把式。  相似文献   

20.
李昌  刘海峰  冀潜 《精武》2008,(3):52-54
蒙古拳是一个稀有的拳种,在武术界流传面很小,但由于一个特殊的机缘,却使我们和蒙古拳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随马雷石先生习练心意六合拳时,马先生在教到滑步掌时说道:“此法就是蒙古拳的核心步法——滑步。乃是我师水普慈先生在镇平老家时和蒙古族拳师王俊三先生交流换艺而得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