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蓬莱地处山东半岛北端,是登州(1376-1913年)府治所在地,素以"海市蜃楼"、"人间仙境"著称于世.曾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1858年6月中法、中英、中美签订的<天津条约>增开登州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改为烟台,随即传教士便登陆蓬莱聚居,办学传教.1873年9月1日,慕拉第女士被美国浸信会派到蓬莱,成为美国基督教组织派往国外的第一位女性传教士.  相似文献   

2.
蓬莱水城地处山东半岛北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贸易港口和军事基地。蓬莱水城的发展轨迹大致为:登州海湾—→古登州港(或前登州港)—→登州港—→蓬莱水城,距今已有5千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狄考文(1836-1908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1863年7月,他接受美国长老会差会的派遣,和新婚妻子从美国纽约乘坐带帆的舢板船,在太平洋上航行了166天到达上海,在上海又花了21天时间经烟台于1864年1月到达登州(今山东蓬莱).  相似文献   

4.
一、现代中国大学出版业与民营出版业概述 从产生的时间来看,中国现代大学出版远远落后于世界大学出版业.1877年"在华传教士大会"上设置的"益智书会"为中国大学出版之滥觞,5年后,位于山东登州(今烟台市)的教会学校"登州文会馆"开始自印教材,正式开创了中国现代大学出版之先河.  相似文献   

5.
登州港位居山东半岛北端,是我国占代著名的港口和军事基地.登州港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707年,伴随登州治所南牟平县迁至蓬莱县,遂正式称为“登州港“.……  相似文献   

6.
“五口通商”后,西医随着传教士开始传入宁波,使宁波成为西医最早进入中国的地区之一。1843年,美国基督教浸礼会派传教士马高温开设了宁波第一家西医诊所,取名“浸礼老医局”,传教施治,后更名为华美医院.即今宁波市第二医院前身。自马高温之后。美、英等国传教士又相继在宁波城乡建起一批教会医院。到1870年.城区内先后办起美国长老会的惠爱医局、英国循道公会的体生医院和英国圣公会的仁泽医院。  相似文献   

7.
登州港位居山东半岛北端,是我国占代著名的港口和军事基地.登州港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707年,伴随登州治所南牟平县迁至蓬莱县,遂正式称为"登州港".……  相似文献   

8.
黄慧 《出版广角》2016,(6):39-41
传统的“文化殖民史观”认为,西方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侵略行为.但客观而言,晚清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例如文学翻译、科技书籍翻译和其他形态的文化传播方面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美国传教士在晚清的中西文化交流中担当了桥梁和媒介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出版的快速发展.研究当时美国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对今天的跨文化交流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教士与华洋义赈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勤禹 《历史档案》2006,2(3):73-79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基督教传教士自西徂东,进人中国。尽管最初的几十年教难不断,但传教士在华人数仍然不断递增。基督教新教传教士1901年只有1500人,1914年增至5400人,1919年更达到6636人,其中美国在华传教士人数就达4500余人,占60%多。天主教传教士从1901年的1075名,增加到1920年的2000余名。传教士在传播上帝“福音”的同时,将赈灾作为其事业的一部分,将近代西方救济思想和理念传到中国,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民间救济事业的发展路向。华洋义赈会(全称“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就是新教救灾思想主导下的产物。它诞生于风雨如磐的20世纪20年代初,终结于40年代末,是由传教士与中国社会新兴力量联合筹设的一个专业性救灾组织,最盛时影响遍及全国16个省,设立地方分会、事务所、赈务顾问委员会17个,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民间性救灾组织。  相似文献   

10.
登州是我国历史上山东地区重要的行政区划,地处山东半岛一带。据档案文献记载,登州行政区始建于621年,废止于1913年,历时1200余年。登州行政区的设置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和  相似文献   

11.
《北海十二石记》(载《长岛县志》)是苏东坡的记石散文名作,也是关于北海长岛石的扛鼎之作.该记作于1093年,也就是“五日登守”苏东坡,离开登州8年之后,回朝任礼部尚书,又至定州任上所作,离吴子野游登州也有二十四年之久. 苏东坡在《北海十二石记》里写道:“登州下临大海,目力所及,沙门、鼍矶、车牛、大竹、小竹凡五岛.惟沙门最近,兀然焦枯.其余皆紫翠峻绝,出没涛中,真神仙所宅也.上生石芝,草木皆奇玮,多不识名者.又多美石,五采斑斓,或作金文.熙宁己酉岁,李天章为登守,吴子野往从之游.  相似文献   

12.
从鸦片战争后到辛亥革命前,中国共发生反对西方传教士的教案1600余起,其中较大教案400余起。江苏是教案多发区之一,仅在扬州一地就先后发生了三起影响较大的教案。笔者曾长期在历史档案里寻觅,试图勾勒出这一历史事件的轮廓。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依仗不平等条约所攫取的“入内地自由传教”特权,重返“江南”,疯狂向该地区扩张教会势力。扬州地处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经济文化较为发达,法国天主教士急于在此处寻找立足点建教堂。1866年传教士雷?骏不顾扬州知府“不准私相租赁”的禁令,偷偷在辕门桥三义阁租屋建教堂。次年,传教士金…  相似文献   

13.
“蓬莱”作为行政地名,究竟起于何时?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蓬莱”作地名,始于西汉,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其根据源于唐朝杜佑《通典·九问》之记载:前133年,“汉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莱山,因筑城以为名”。之后,一些文献典籍如《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登州府志》等,也多加以载录。然而,通过综合分析研究,笔者认为,《通典》的这段记载,多有疑义,缺乏可信度和说服力,难以成为“蓬莱”地名始于西汉的直接证据。一、缺少田野考古发现一般来说,历史资料不外乎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实物资料,二是文献资料。其中,实…  相似文献   

14.
仇华飞 《历史档案》2003,14(1):92-97
早期中美关系,自1784年“中国皇后号”(China’s Empress)首次来到中国,经历一段较长缓慢的发展时期,中美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广州港的货物贸易,文化交流仅表现在一些美国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地区建立慈善机构方面,中美两国官方交往几乎没有。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中美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中英《南京条约》迫使中国沿海五口对外开放,美国认  相似文献   

15.
沈毅 《编辑之友》2011,(9):113-115
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中国办的报刊中,以存世时间长短和影响大小为标准,考察英文的《中国丛报和中文的《万国公报》大概是有相当的典型意义的。一英文期刊《中国丛报》美国传教士裨治文1832年在广州创办的英文《中国丛报》(以下简称《丛报》),鸦片战争后一直坚持到  相似文献   

16.
广学会,由英美基督教传教士于1887创立于上海,系由1884年设立的同文书会改组而成,1892年始称广学会。英人赫德为第一任董事长,英国传教士韦廉士·李提摩太等先后任总干事。该会为外人在华创设的最大的出版机构。主要会员有英人慕维廉、艾约瑟,美国的林乐知、李佳白,德人花之安等。以“输入最近知识,振起国民精神,广布基督恩纶”为幌子,对  相似文献   

17.
李安定 《新闻知识》2023,(8):60-66+95
文章通过梳理应思理时期的传教士期刊《中外新报》的报道,发现新教传教士初期的宗教情怀和道德关怀逐渐降温,取而代之的是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导致不同文化融合的难度增大。在传播内容上,增幅最大的是科学知识,这种变化主要取决于美国传教士独特的新教气质,科学不仅是传播宗教的形式和手段,还成为重要的传播内容。在比较注重效用诉求的中国,科学知识最后成为促发社会变革的新动力,为19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思潮中的“体用”侧重点的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 ,礼仪之争爆发后 ,康熙与罗马教廷发生严重冲突 ,终至决裂 ,颁布了禁教令。他对颜当等反对中国礼仪的传教士十分愤怒 ,予以了惩治。那么 ,他对遵从利玛窦的规矩 ,领取信票留在中国的传教士态度如何呢 ?关于这个问题 ,学术界尚缺乏研究。在清代档案中 ,有许多关于传教士的资料 ,本文根据这些资料 ,对这一时期康熙与传教士的关系进行分析。一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这部书中有许多关于传教士的资料 ,生动地反映了礼仪之争爆发后 ,康熙对传教士的态度 ,其中有人用了“度量宏大”一词1。礼仪之争暴…  相似文献   

19.
迟钝的中国     
丁韪良是一个需要重新评价的重要历史人物。他曾声名显赫——当过同文馆的总教习,也做过京师大学堂的首任总教习,对近代中国历史有过不可磨灭的影响。他的英文回忆录《花甲忆记》初版于1896年。英文版里并没有“一个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这样的副标题,尽管他1850年到中国  相似文献   

20.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资料。拉贝是一位德国人,其日记以保持原始档案史料价值见长;东史郎是一位原日本士兵,是作为加害者一方的日记;而魏特琳 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其个人亲历档案──日记具有其它档案资料不可取代的价值。 明妮·魏特琳(Minnie Vantrin),中 国名华群,美国传教士。1886年出生于美 国伊利诺州。1919年至1940年5月,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等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