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加坡新闻管理简况李斯颐新加坡是一个富裕而有秩序的城市国家,其新闻业管理体制由于三种因素的影响,即殖民地背景、民族问题和人民行动党领导人倡导的东方传统观念,形成了一套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有效而严格的制度和政策。一、背景及一些措施新加坡于1959年...  相似文献   

2.
田萱  王慰 《新闻知识》2004,(2):13-14
我国新闻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与一般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有不同的内容和特征,而且与其它事业单位的改革也有不同的要求和侧重点。1978年我国新闻单位逐步推行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这一富有弹性的框架式模式,为新闻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20多年来,新闻业无论是规模数量,还  相似文献   

3.
2007年7月至8月,江西省领导干部第一期公共管理培训班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办,我作为学员参加了为期20天的培训学习,收获颇丰。期间,新加坡《联合早报》副总编辑、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美元华博士,南洋理工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新华社前记者郝晓呜博士分别授课,课余我又向两位教师讨教,对新加坡政府对新闻业的管理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报业集团化自本世纪初出现以来,在西方新闻业中不断发展壮大,已形成很大规模。在美国、欧洲等的主要西方发达国家中,报业集团掌握和控制了绝大多数的报纸,在新闻业和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实影响。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的报业集团化也有了较大发展。了解和研究当今世界报业集团的发展原因,对改革和探索中的我国报业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报业集团化的发端.开始于本世纪初期。随着西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新闻业自身规律的作用,报业集团有了长足的发展。美国的新闻业十分发达,报业集团的规模十分庞大。全国前12…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1986年第一期《新闻记者》刊登的《边缘新闻学有哪几门?》一文中,提到有门边缘新闻学叫“新闻经济学”。“新闻经济学”是研究什么规律的学问?包含那些内容? 南京读者金惠风新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业经营方式、经济活动、企业管理特点及规律的边缘学科。研究的领域,从宏观上来说,包括新闻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新闻业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方式。从微观上说,着重研究新  相似文献   

6.
二、对策从上篇分析看,知识经济时代对中国新闻业的挑战是全方位的,下面择其要点谈谈应采取的相应对策。l、转换管理观念,进一步优化新闻媒介的社会环境。新闻业发展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权能部门对其实行怎样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全世界情况看,世界各国对新闻传播事业的管理不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控制为本位的,一种是以自由为本位的。这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门)是为了把新闻媒介控制在管理者手中,使之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还是允许新闻媒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独立发展,使之成为社会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7.
瑞典新闻业的管理斯颐瑞典是北欧典型的福利制国家,政治长期稳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1766年,瑞典颁布了世界最早的一部新闻法,目前其新闻业较为发达,人均报纸拥有量超过了美、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瑞典自70年代以来实行的由政府对报业资助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买方市场是基于买方议价能力为主导的市场模式,中国新闻业已然是买方市场。在新闻业双重市场和买方市场的压力下,中国新闻业出现经营与管理等各方面的变动和危机,本文通过分析澎湃新闻的发展路径,总结其如何在买方市场的强大压力下缓解危机,求得发展并受到消费者和广告商的信任。同时,澎湃新闻的发展路径对中国新闻业的经营与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周边传播这一理论视野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华文报业改革的启迪与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力 《新闻大学》2000,(2):82-84
我在赴香港参加“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年会时,曾与新加坡《联合早报》驻香港特派员吴丽英女士(现任驻北京特派员)就新加坡报业改革问题进行交流。后又在“’95世界华文报刊与中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幸向与会的新加坡《联合早报》总编辑林任君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专事研究华文报业的王慷鼎教授请教。去年赴新加坡访问时,又专程参观了报业集团公司,使我深受启发。 一个国家不同政治体制与它的国情和历史发展密不可分,新闻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又与它的经济发展程度分不开。了解新加坡政府所推行的新闻体制和新闻政策是如何建立和发展完善起来的?探讨新加坡政府对报业独特的管理方式,对海外潮起潮落华文报业以至国内一些大城市正在走集团化道路的新闻业,想必都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和香港公共图书馆考察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通过对新加坡和香港公共图书馆事业及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分析,阐述了两地图书馆事业发展值得借鉴的六个方面,及其对本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田浩 《新闻界》2023,(8):14-23
近些年,全球新闻业都尝试开展一系列实践转型来回应受众疏远新闻业这一行业危机,介入性新闻在其中有突出的影响力。在实践层面,介入性新闻主张通过提升卷入度、构筑情感体验以及助益社群行动等手段来为受众设置积极的参与平台,进而带动受众的参与行动并以此来提升受众对新闻业的依赖与认可。在理论层面,作为一种整体性的生产趋势,介入性新闻代表着数字新闻业对新的行动者协作体系的探索方向,新闻从业者需持续伸张数字新闻业的助益型角色,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闻业对于构建基于亲密关系的数字公共生活体系的积极意义。但这一生产趋势的普及化仍然面临着诸多组织文化与社会环境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业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人们对新闻真实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实际新闻报道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许多新闻的真实性有待提高,这些"虚假"新闻很容易误导社会大众,从而产生不良的影响。为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新闻业的监督和管理,以便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进一步促进新闻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梳理的主要是对新闻业的行政管理直接作出了规定的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政府共同行政执法行为的依据”,如《行政处罚法》、《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等等,不在讨论范围之中。  相似文献   

14.
关键事件意指能够影响新闻业运作模式,甚至可以动摇新闻业在人们心目中形象和地位的事件。这一概念肯定了新闻业的“不确定性”,即新闻业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在重要的阶段或时刻发生某种转向或是变化。新冠疫情也被西方新闻学界视为影响新闻业的关键事件之一,在疫情期间,新闻业的生产模式与其社会意义都发生了显著转变。本文通过使用“职业角色、新闻生产和新闻合法性”框架对西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透视西方新闻业在关键事件中发生的转变。尽管由于语境差异,中西方新闻业在新冠疫情中的变化可能存在些许差异,但全球新闻业的共通性又可以使我们通过对西方新闻业变迁的解读,重新审视中国新闻业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境遇和变迁。  相似文献   

15.
分析新加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运作模式,与深圳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对比,对深圳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新闻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业兴起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百余年来,少数民族新闻业走过了艰难曲折而又迂回发展的道路。如今,呈现出空前繁荣景象: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图像为其信息载体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全面快速发展,少数民族新闻业队伍日益壮大。少数民族新闻业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我国民族大团结,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民族新闻的定义及民族新闻工作的特殊规律,做出既符合新闻信息传播活动规律又符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基…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科技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大数据时代随之来临,大数据技术不仅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对当今的新闻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尽管对大数据时代是机遇还是挑战的争论较多,但本文认为,大数据时代给新闻业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只有对此进行辩证的认识和分析,才能使新闻业更好的应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新闻业改革和创新。本文对大数据时代给新闻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首先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给新闻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就新闻业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对新闻业在大数据时代实现新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3,(8):75-80
赞比亚的新闻业与其他非洲国家一样,也是由殖民者带来的。独立后该国的新闻业发展缓慢,除了国家经济落后外,当权者强化对新闻业的控制也是主要原因。本文论述了该国新闻业的曲折发展历程,谈到该国新闻业存在的专业化和职业道德诸问题。2012年,该国出现独立的新闻业组织,政府承诺部分国营私有化。作者认为,赞比亚新闻业的独立和自由发展,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19.
新闻管理体制与新闻行政机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庆 《传媒》1999,(5):10-12
在现代社会,国家对新闻传媒业实行社会化的监督管理,(它一般包括政府的行政管理、社会的监督管理、新闻业的自身管理等)以维持社会  相似文献   

20.
2005年3月,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这一对新闻采编从业人员的管理详规,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在新闻业快速发展,新闻队伍不断壮大的背景下,规定的出台有其现实和长远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