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笔者听过三位教师执教《圆识》,这三位教师在教使用了一个内容基本相同的课件。但由于使用的时机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习兴趣A教师教学情景描述:上课伊始播放课件:四只小熊骑自行车,车轮分别为正方形、三角形、车轴在中心的圆形和车轴不在中心的圆形。学生被画面吸引,在笑声中看完了演示。师:看完四只小熊骑自行车,你有什么发现?生1:第三只小熊骑得又快又稳,车轮不是圆形的自行车上下颠簸得很厉害。生2:车轮是圆形的,车轴不在车轮的中心,车子也上下颠簸。师:从这些现象中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生:…  相似文献   

2.
一、智力小测验自行车、汽车、玩具小车,这些“车”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多媒体出示自行车、汽车、玩具小车的实物图。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圆中蕴藏着哪些秘密?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评析:智力测验让学生感到具有挑战性,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让学生开  相似文献   

3.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这一理念,笔者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中,花15分钟时间,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车轮的探究,发现圆的特征,学习圆的知识,效果颇佳。首先出示问题: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可以设计成圆形,也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但车轮就一定要设计成圆形,你知道为什么吗?这是出现在学生身边的一个“鲜活”的生活问题,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易激发兴趣。紧接着各小组按实验要求,进行了长达15分钟的探索实践的学习活动(学生按下…  相似文献   

4.
付华兵 《四川教育》2001,(12):30-30
一、直观引入,感知“圆”。 多媒体演示:播放汽车行驶的画面,定格车 轮;播放人们骑自行车的画面,定格车轮。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以上画面,你发现了什 么? 师:对,所有的车轮都是圆形的!人们为什么 要把车轮设计成圆形,而不设计成其它的形状呢? 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椭圆形、圆 形学具作车轮进行滚动实验,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实验后教师抽学生汇 报实验结果。 师:不错,圆具有能滚动的特性。像车轮、锅盖 等物体的形状,我们叫做圆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 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同学…  相似文献   

5.
“汽车轮子的形状就是圆的。”在初步认识圆后,课堂上学生纷纷争着说出周围物体中圆形的实例。紧接着教师追问:“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呢?”这个大家既熟悉却又从未深究过的问题,一下子便使学生懵住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顿时被激发起来了。“圆形车轮跑得快”,一个学生猜测。另一个学生补充:“还省力呢!”还有一个学生理直气壮地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6.
1、联系实际,唤起兴趣 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能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问学生:“为什么车轮要用圆形的?如果不采用圆形,改为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这样常见的事例,  相似文献   

7.
顾丙杰 《甘肃教育》2006,(3A):51-51
一,教学举例 教学片断一:“圆的认识”教学。新课快要结束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可以设计成圆形。也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但车轮就一定要设计成圆形,你想知道为什么吗?车轮设计成圆形后车轴应该装在哪里?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想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时教师将学生分成每小组4-6人的若干小组,用手边的纸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学生事先准备),选择出适合做车轮模型的一张,组装成一副合适的车轮模型。  相似文献   

8.
1.运用多媒体导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与兴趣。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产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开始教师问:“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回答:“圆形的”,教师又问:“为什么造圆形的呢?”这时学生不知如何解释,教师激情地说:“今天老师带大家去看一看动物们在运动会上的表现。”播放汽车拉力赛:小猪驾驶方形轮子参赛,小兔驾驶椭圆形轮子参赛,小猴驾驶他的圆形轮子参赛。当比赛开始后,学生都放声大笑。这样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2.化静…  相似文献   

9.
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举目皆是,为什么有些物体要做成圆形的呢学生一般是不能准确地回答的。因此,“圆的认识”的教学就可以从这里开始。教学时,教师可先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学生的回答一定很多,如碗、杯、盘、桌、硬币、钟面、车轮等的边缘。接着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都要做成圆形的呢让学生想象这些物体不是圆形的会怎样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自己总结出:如果这些物体不是圆形的,使用起来不方便:钟面的刻度不均匀;硬币棱角磨损衣袋;车轮滚动颠簸……根据用途把某些物体做成曲线图形——圆,就可以克服…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创设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情境 ,诱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从而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内部动力 ,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运用计算机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受时空的限制 ,能够生动、具体、形象地把某些生活情境“迁移”到课堂上。在上《圆的认识》时 ,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 ,而不做成椭圆形或正方形 ?针对学生的质疑 ,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创设了动态化的教学情境 ,…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举例教学片断一:“圆的认识”教学。新课快要结束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可以设计成圆形,也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但车轮就一定要设计成圆形,你想知道为什么吗?车轮设计成圆形后车轴应该装在哪里?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想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时教师将学生分成每小组4 ̄6人的若干小组,用手边的纸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学生事先准备),选择出适合做车轮模型的一张,组装成一副合适的车轮模型。这一下每个小组忙开了,选车轮、装车轴、探缘由,…  相似文献   

12.
教学现状 笔者发现,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普遍存在三个问题。 一、注重学生对圆的直观认识,没有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 圆在生活中是依附于具体物体而存在的.许多物体上有圆形的面。因此,教师通常从生活实例中引入圆,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的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举例时往往说什么物体是圆的,没有区分物体和物体的面,  相似文献   

13.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开课伊始,教师说:“现在动物园的动物运动会中的100米骑车决赛准备开始,三只小猴参加决赛(教师出示课件,其中一个车轮是圆的,一个车轮是正方形的,一个车轮的轴不在车轮中心),请同学们猜猜哪一只小猴能得第一名?”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到小熊家里去》这一课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效果很好。一按鼠标,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动画片:小熊住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一大早,小熊就起来了,打扫完屋子,提着篮子买菜去了,一会儿又蹦又跳地回来了。瞧它买了一篮子什么呢?原来今天小熊请客。小朋友很快就被眼前的场景吸引住了,并产生了悬念:小熊形声相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导入新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小猫、小狗、小鸡唱着歌,乘着车来了,画面上也相应地出现…  相似文献   

15.
一、情境激励法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借助一些电教媒体精心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如:在教"圆的认识"时首先向学生提出:你们见到哪些物体及其部件是圆形的?学生会说:"盘子、圆  相似文献   

16.
学生对圆形物体并不陌生,对圆的特征亦有初步感知。基于学生经验,设计有关车轮的备学问题,激活学生有关于圆的经验,并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这一朴素问题,直抵圆的本质属性。将圆的学习放在一个大问题背景之下,通过交流展示、质疑研讨,剖析车轮是圆形的原因和优势,从而有效突出圆"一中同长"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课例一圆的认识一位教师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有这样的教学片断。教师出示小猴坐在方形车轮的车上前进的情境。问:小猴感觉会怎样?生:小猴会不停地上下颠簸,很难受。教师出示小猴坐在椭圆车轮的车上前进的情境。问:这时的小猴感觉会怎样?生:小猴的感觉还是很难受。因为它还会不停地上下颠簸。教师出示小猴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前进的情境。问:这时小猴的感觉又会怎样?生:小猴会感觉很舒服。因为车不会上下颠簸。这段时间的课堂气氛很活跃,师生情感很好,从老师的表情可知很满意。可这时,突然有一位男生说道:“圆形车轮的车也…  相似文献   

18.
正确、合理地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到教学中,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新发现、新突破。实践证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应用,对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一、创设教学情境,变苦学为乐学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语言讲授为主,辅以卡片、黑板、图形、模型、挂图等静态实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单调、枯燥、乏味,往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若能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历其境,受到感染与启发,就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同时,教师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借助计算机课件中的图像引导,点拨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例如,讲解“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点的轨迹”时,先设置问题:①为什么自行车的车轮制成圆形而不制成正方形;②方轮战车和圆轮战车哪个坐上平稳?不同轮子的战车在平直路面行进时,轴所经过的路线形状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在音乐声中观察计算机上不同形状的车轮在平直路面行进的过程,回答提出的问题,并在教师点拨、启发、引导下,归纳结论。这样使教师通过口头讲解和板书难以理解的问题,利用计算机动态效果将抽象内容具体...  相似文献   

19.
昨天,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一辆小熊客车。小熊胖胖的身体变成了一节车厢,小熊的四条腿变成了四只车轮。小熊张着嘴慢吞吞地喊道:“欢迎你们乘坐我的客车。”我连蹦带跑跳上了小熊客车。嗨,车上坐的还有小兔、小猫和小狗呢!车里面桌子、椅子摆得整整齐齐,桌上有  相似文献   

20.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小学生真能“创造”数学(或“再创造”)吗?笔者有幸在福州听了连城县吴声季老师上的“圆的认识”,体验到他是如何通过活动实现数学“再创造”的。课堂片段实录如下:师:(投影出车轮、硬币等)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们是什么图形?生:圆形。师:你们想知道圆形的知识吗?(生答后板书“圆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学习,乐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