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这是中国近代以来遭到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帝国主义侵略。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和代价。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本单元的内容在历年高考中均有所涉及。有些重点内容反复变换角度考查。考生在复习时。着力把握三条基本线索:1.一对矛盾:中日民族矛盾始终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2.国共两党推行的两条抗战路线和领导的两个战场:3.抗战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另外,考生可联系有关时事,分析、理解当前的中日关系。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借鉴功能。使中日关系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精神的指示下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这两个政党的抗日战争出发点与目的是不一致的,因此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出现了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抗日战场,即:中国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它领导的正面抗日战场;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抗战路线与相应的敌后游击战场.这两条抗战路线、两个抗日战场,在抗日战争中,都曾经作出过自己的贡献,但坚持持久抗战、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决定因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敌后抗日战场的人民战争.抗日战争一开始,“我们共产党人就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两条路线:或是人民的全面的战争,这样就会胜利;或者是压迫人民的片面的战争,这样就会失败.我们又指出:战争将是长期的,必然要遇到许多艰难困苦;但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努力,最后胜利必归于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它之所以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法宝,是基于时代赋予它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领导力量、利益诉求与基本经验四个方面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4.
第五章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重点问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意义.2.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3.两条不同的抗日指导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1938年3、4月间);全面抗战路线——中共中  相似文献   

5.
第五章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重点问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意义.2.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3.两条不同的抗日指导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1938年3、4月间);全面抗战路线——中共中  相似文献   

6.
<正> 1938年5月,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还不到一年,毛泽东就发表了理论巨著《论持久战》,深刻阐述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基本趋势,并预见了抗日战争将要经历的三个阶段:(1)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2)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战略相持;(3)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从那时到现在的50多年里,特别是在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的这种三个阶段划  相似文献   

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它之所以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法宝,是基于时代赋予它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领导力量、利益诉求与基本经验四个方面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8.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八年级学生在本学期要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部分近代史。如何结合史实与现实开展有效教学,完成课程标准要求?本人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设有下列问题:1.今年中央电视台“庆中秋”晚会为什么在农历八月十六举行?2.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标志事件是什么?3.你对这段历史了解最多的是什么?是通过哪些途径知道的?4.你认为近年来中日关系如何?你的这些观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5.你认为未来中日关系发展走向怎样?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调查结果概括如下:第1、2题80%学生能…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从深层根源上说,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和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爱国主义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赖以建立和巩固的精神支柱,也是抗日战争得以持久并最后取得胜利的精神原动力。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这个伟大民族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在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之际,就预见到:统一战线的建立“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旅居海外的爱国侨胞为促进国共合作,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重要的贡献。 (一) 众所周知,没有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会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可是,从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百年来在反对外敌入侵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坚持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本文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中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以及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关系等作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共同纲领,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三民主义,即对外独立解放的民族主义;对内民主自由的民权主义;增进人民幸福的民生主义.理由:(1)国民党坚持以三民主义为抗战建国的最高纲领.(2)中国共产党愿以三民主义为基础,与国民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日.(3)抗日战争的实践进程也表明,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共同的指导思想,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与纲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进行的一次全民族抗战,是近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时候,对国共合作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作一探讨,是有意义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和当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迅猛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国共合作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经验,我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抗日的政治团结和民主改革;一是抗日的军事联盟和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4.
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反蒋抗日(1931年9月—1936年5月)、逼蒋抗日(1936年5月—1937年2月)和联蒋抗日(1937年2月—1937年9月)三个阶段。其中,逼蒋抗日是反蒋抗日转变到联蒋抗日的桥梁。它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究当年逼蒋抗日的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对于加深理解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政策策略思想,加深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主要形式建立起来的,它的建立是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国共两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国共两 之外尚有第三方,即中间势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而又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政策的贯彻实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筑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到来。  相似文献   

1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项根本性政策。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长期的努力,使广大进步爱国民众不断参与到抗日民主政治体系中,为中国人民赢得反法西斯斗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处理党派关系特别是国共关系的思想原则和根本指针。这一思想提出于抗战初期,形成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抗日战争中得到全面贯彻。这一思想所体现出的一系列真知灼见对于保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顺利健康发展、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第七章全民族抗日战争的爆发重点掌握: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相比具有四个显著特点:1)广泛的民族性。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包括了抗日的中小地主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的亲英美派。这既有利于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也使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2)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两党都保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围绕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问题,论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并存这种极端复杂的局面,党和毛泽东坚持唯物辩证法,既坚定地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社会经济政策,又坚持独立自主,严肃地保持党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纯结性,从而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我党我军的发展壮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好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