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作为一名具有30多年党龄的党员,在此刻回首我们家三代人追随中国共产党的经历,不禁心潮起伏…… 我的父亲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这个农民的儿子开始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党在苏北根据地的骨干分子和中坚力量.新中国成立前夕,父亲带着一支队伍南下,肩负着为沿途各地输送党的干部等任务.当队伍...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在坚持全面抗战、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抗战团结、进步方针等方面取得巨大胜利的同时,开展了对根据地在职干部的教育活动,该教育历经兴起、繁盛和巩固发展等几个阶段,培养、提高了干部全面素质,为抗日战争输送了大量中坚力量,为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在职干部教育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学习性、前瞻性、原则性、灵活性,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党的成熟,显示着党的活力与生命力。干部学习与干部教育是保持党的独有的政治优势的关键之一。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为当今乃至今后的干部教育、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解放初期由于干部不足,党中央从上海招收了一批知识青年组成“南下服务团”到福建来参与建设。本文对“南下服务团”的成员进行分析,认为其成员具有年轻化、知识化、政治素质高、来源广泛等等特点,并进一步阐明其在福建省解放初的建设及稳定中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方志敏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他创立和领导的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特别是为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方志敏创立的革命根据地极富"方志敏式"特色,在坚持武装斗争这一中国革命基本形式的前提下,波浪式地发展革命政权,忠心实意地关心群众利益,采取灵活多样的斗争策略,高度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红军干部的培养,从而把赣东北苏区建设成为"苏维埃模范省"。  相似文献   

5.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建设,通过创办革命报刊、进行文艺宣传、举办干部训练班、开办平民夜校等,在根据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工作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党政军干部,推动了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促进了左右江地区的社会进步和文明传播,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宋荐戈 《教育史研究》2009,(3):46-48,71
从民主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多年中,董纯才都是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他既从事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工作,也进行了大量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无论是在革命根据地还是在新中国,他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理论研究都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豫皖苏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在华中地区规模较大、建立较早的革命根据地。该根据地在财政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建设和斗争,有力地支持了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为支援抗日革命斗争,打破日军、伪军的经济封锁,活跃革命区经济,稳定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等作出了一系列贡献。  相似文献   

8.
解放战争初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其历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根据地建立后拥有独立开展对外贸易解决根据地建设的经济困难、利用城市优势支援根据地建设等特点,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根据地的建设、历史地位与贡献、群众运动与党群关系、革命与乡村社会、"敌人"及其活动等的专题研究,构成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的主要方面。学术研究与抗战纪念和意识形态理念的互动、从宏大叙事到微观述描的并重、从普遍意义到山东特点的发掘、重中共抗战研究与轻"敌人"及国民党研究并存,是目前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的主要特征。为推进山东根据地研究,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在跨学科的视野下引入社会史、新文化史、新革命史等研究理念和研究视角,注重山东与各抗日根据地的比较研究,都是今后可行的学术探索。  相似文献   

10.
曾希圣等领导的新四军七师和开创的皖江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抗战和建国培养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干部和人才,壮大了抗日骨干力量,激发了群众参加抗日战争和建设根据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于兴卫 《红领巾》2005,(4):42-4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判断,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并且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领导根据地军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克服严重困难,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不但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证,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后领导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干部,并且在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小学教材内容单一,民国后教材逐渐变化,文体美各方面皆有兼顾。华北抗日根据地,经济困难,交通难行,教材匮乏,为解决这一问题,根据地小学语文教材呈现出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变革。语文教材从形式上不限于课本纸质教材,报纸期刊、生活劳动等活教材广泛存在;从内容上不限于已编印之课本,报纸期刊刊登的故事、劳动实际所需知识都是教学教材。抗战时期根据地小学之语文活教材为培养少年儿童参与民族独立战争及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49年华北局、东北野战军(四野)和北平市委在北平地区招录与征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南下工作团及"原冀察热辽来平干部"南下工作。在"南下"组织动员工作中,北平党政机关采取正确的动员策略,放宽招考条件,简化录取程序,解决南下动员对象的思想负担和家庭实际困难,严格培训,成功地将大批青年培养成为合格的革命者,为南方接管、土改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党校教育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的管理干部和理论人才,为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贡献。本文试图探索一条改善党校教育的途径,以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增强党校类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乌兰夫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新中国成立前,他主持创办了多所干部院校;新中国成立后,他又领导建立了中央民族学院和内蒙古大学等.他重视发展师范教育,强调办高水平的学校首先要有高水平的教师,注重教师素质的培养.乌兰夫在民族教育领域的实践和理论,具有现实价值,值得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批壮族将领在战争中成长起来。抗日战争爆发后,壮族将领在保卫党中央机关与首长安全、培训抗日军政干部、建设与保卫根据地以及参加对日的最后反攻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民主革命时期邓小平在广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9年7月至1931年1月邓小平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在广西领导革命,他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与俞作柏、李明瑞等国民党左派建立合作的统战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支工农红军,领导了百色、龙州起义,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建立革命根据地之后,邓小平模范地实行党的民族政策,培养了一大批民族干部,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作为重要的历史人物,赵佗南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赵佗南下的历史地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目前也尚存争议,但总体而言,认为其是南下干部第一人的居多,无论是对赵佗评价的分裂论还是肯定论,赵佗的历史影响大,其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赵佗南下做出了巨大的社会贡献,主要体现在人文、政治、文化、客家民系、民族融合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提供了重要的落脚点,之所以能提供这个落脚点,就是因为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在创建根据地的时候注重文化方面的建设,通过文化建设来促进和巩固根据地的发展。基于这个原因,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根据地的文化建设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在配合和促进根据地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的成就,为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四军七师所开创的皖江抗日根据地,在文化教育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抗战和建国培养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干部和人才,壮大了抗日力量,激发了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战争和建设根据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