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扩招后我国研究生入学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2008年<高校本专科生学业发展状况调查>和<研究生学业发展状况调查>的数据,对扩招后我国高校研究生入学选择及其入学动机展开了分析.分析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本专科毕业后表示读研意愿的学生群体的特性、研究生入学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生群体的入学动机及其结构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读研已成为扩招后我国高校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发展路径之一;2)毕业后选择升学和选择就业的两大学生群体,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和学业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差异;3)学生的个体特征、家庭背景、高校教学环境、学生学业参与、学业成绩和经济因素对学生选择升学都具有显著影响;4)研究生入学动机呈现多样化趋势.在保持学术研究兴趣的同时,强化就业竞争力、拓展社会资本以及荻取户籍等非学术型升学导向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育》2018,(5):36-45
本文基于江苏、湖北、云南3省12县24所农村学校575名教师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工作因素、学校因素、地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六个方面对农村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在教师个体因素中,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个人月收入等变量显著影响农村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在家庭因素中,配偶工作地点、子女就学状况等变量对其流动意愿影响显著;在工作因素中,与领导的关系、晋升机会等变量显著影响农村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在学校因素中,学校地理位置变量对其流动意愿有重要影响;在地区因素中,地区变量对其流动意愿影响显著;在社会因素中,社会压力、教师对自身职业社会地位的评价等变量显著影响农村教师职业流动意愿。  相似文献   

3.
论流动儿童教育公平化的策略——文化资本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文化资本是影响儿童学业的重要因素。农民工三种类型的文化资本均十分薄弱,对流动儿童学业产生不平等性影响。要促进流动儿童教育公平化,必须采取以下策略:推进社会公平,促进农民工家庭文化资本建设;从教育方面为流动儿童提供非家庭的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4.
职业期望代际流动性是代际职业流动的早期特征,表现出青少年子代相对于父代职业的流动倾向。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对初中生职业期望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重点探究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城市本地学生的差异性。研究发现:随迁子女相对缺乏学校、朋辈以及家长的支持;随迁子女的代际流动性更强,相对而言更期望从事高于父代阶层的职业,比城市本地学生更“上进”;学校、朋辈和家长支持维度的多项因素影响着初中生职业期望的代际流动性。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理念,对培育农民工随迁子女之职业期望提出三点对策建议:促进社会融入,培养新型市民;开展职业启蒙,塑造职业期望;加强三方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5.
关爱流动儿童,让流动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目标能否实现。学业表现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通过梳理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相关文献,总结了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据此提出了提升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五条教育对策: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大力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培养流动儿童的积极学业情绪;引导流动儿童设定恰当的成就目标;增强流动儿童的学业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转向的政策背景,通过对全国10660位中职生的问卷调查,研究了影响我国中职生升学的若干因素。研究发现:中职生具有很高的升学意愿,且以本科为主要期望学历;毕业班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强的中职生更可能选择升学;学生干部身份和学校生涯教育质量会影响中职生升学意愿;家庭对中职生升学与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但影响方式和程度与普高生存在差异;对省域中职升学政策的了解和认同会促进学生升学,而对就业市场和本科招生政策的了解和认同会削弱中职生升学意愿。基于此,未来应从职教本科办学规模、高等职业教育招考机制、央地项目设置、公共财政兜底、生涯教育和升学指导等方面优化中职升学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11年和2012年浙江和陕西两省106所中职学校7411名高一年级学生的跟踪数据,分析了留守经历对中职学生的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与其他儿童群体中参加过中考的学生比例、辍学率和打算上高职高专的学生比例存在差别;但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剐,留守时间对中职学生的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也无显著影响。因此,使用工具变量或者其他识别策略也许是这个领域研究的一个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国际流动受限、高校集体线上授课、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等问题,深刻改变了在外留学人员的生活状态,对他们的学业和职业发展造成了影响。本文通过深入访谈留学人员收集一手数据,分析中国留学人员在疫情背景下面临的困境和机遇,探讨这个群体中潜在的个体发展轨迹。研究表明,疫情影响了中国留学人员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系统的互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留学人员的学业安排和职业规划,延期毕业、间隔年、升学难等情况在疫情下较为常见,而国际就业市场的改变等因素也使海外留学人员整体回国求职的意愿增强。  相似文献   

9.
家庭资本会影响儿童学业,从而影响城乡教育差异以及教育公平.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数据库(CFPS)的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和边际效应分析,从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以及社会资本三方面,对家庭资本对农村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家长主动与孩子沟通、检查孩子作业、家庭藏书量与家庭教育投入正向影响农村儿童的学业成绩;各项家庭资本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地理位置以及不同学业阶段的农村儿童学业成绩影响不同;当儿童成绩处在优和良水平上时,增加藏书量、增加家庭教育支出以及家长主动与孩子沟通能更有效地提高孩子学业水平,而对于成绩在中和差水平上的儿童,孩子成绩不理想时的家长行为更能有效地影响孩子学业水平.基于家庭资本视角,增加儿童学习工具投入、加强亲子沟通、塑造适当的身体化形态以及增加家庭教育支出等,有助于提高农村儿童学业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相似文献   

10.
家庭资本会影响儿童学业,从而影响城乡教育差异以及教育公平.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数据库(CFPS)的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和边际效应分析,从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以及社会资本三方面,对家庭资本对农村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家长主动与孩子沟通、检查孩子作业、家庭藏书量与家庭教育投入正向影响农村儿童的学业成绩;各项家庭资本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地理位置以及不同学业阶段的农村儿童学业成绩影响不同;当儿童成绩处在优和良水平上时,增加藏书量、增加家庭教育支出以及家长主动与孩子沟通能更有效地提高孩子学业水平,而对于成绩在中和差水平上的儿童,孩子成绩不理想时的家长行为更能有效地影响孩子学业水平.基于家庭资本视角,增加儿童学习工具投入、加强亲子沟通、塑造适当的身体化形态以及增加家庭教育支出等,有助于提高农村儿童学业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人口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近年来产生了因教育而流动的群体。但流动对学生学业能力的影响到底如何,人们的认识并不统一。本文在厘清流动儿童、留守儿童、随迁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概念的基础上,根据流动的主要目的是否涉及教育,区分了主动教育流动群体与被动教育流动群体,并探究主动教育流动对学业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数据可以发现,主动教育流动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业能力,相较于不同对照群体,提升效果在0.06至0.08个标准分之间;主动教育流动通过家长教育期望与家长参与对学业能力产生了直接与间接的影响;主动教育流动对不同户籍群体和不同流入地存在异质性作用。研究试图分离出流动效应中具有积极影响的部分,为流动正名,给不同背景家庭制定流动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的纵向关系,以及该纵向关系在城市与流动儿童之间的差异,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对653名城市儿童和686名流动儿童进行连续五次追踪。交叉滞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1)虽然总体上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的纵向关系支持了交互影响模型,但儿童类型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城市儿童支持了发展观,而流动儿童则支持了交互影响模型;(2)在七年级上学期到八年级下学期期间,流动儿童先前的学业成绩对后来的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显著大于城市儿童。未来教育实践中要注重群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培养流动儿童的积极学业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从家庭视角考察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现状,资料来源于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的三所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问卷调查,并辅之与相关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家长访谈,结果发现: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整体状况良好,但学校适应的各维度不平衡,适应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人际适应、学业适应、学校认同。另外,家庭因素独立于个人因素对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状况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安置方式与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整群取样法对北京市1164名流动儿童,525名当地儿童及流动儿童主要来源省份的568名农村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现状及其与教育安置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北京当地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社会文化及心理适应不足,但与农村儿童相比,他们的社会文化适应更强,但心理适应不佳;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在社会文化和心理适应上都明显优于打工子弟学校儿童;控制了性别、年龄、来京时间及家庭经济地位等影响因素后,教育安置方式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仍然有显著预测作用,公立学校流动儿童社会文化适应更好,自尊更高,且更少产生孤独、抑郁等心理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福特基金会课题组2008年初对北京市流动儿童教育状况的调研数据,采用有序概率选择模型考察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流动儿童转学次数的增加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特别是对女童、初中阶段和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负面影响更大。分性别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只对男童有积极的影响,说明流动儿童家庭可能更倾向于增加男童的教育投入;在分教育阶段模型中,家庭生活状况只在初中有显著正影响;在分学校类型模型中,家庭经济状况在公立学校和有证打工子弟学校有显著正影响。研究建议减少公立学校接受流动儿童的限制,规范收费制度,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流动儿童特别是女童和高年级的学生提供经济资助。  相似文献   

16.
儿童同伴交往影响着儿童社会适应情况,因而笔者对H学校一至六年级学生在与同伴交往以及朋辈交往中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从儿童交往中年段差异、性别认同、朋辈影响等方面进行要素分析;同时从儿童朋辈交往中的人格培育进行策略探索,以及从团队文化、班级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等方面化解儿童朋辈交往中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教育期望、社会资本与贫困地区教育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家庭、学校的社会文化资本对儿童教育参与程度以及学业成绩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儿童的教育期望、学业自信、学业努力和学校情感问题时他们学业成绩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这种影响并不亚于我们以往所研究的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对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家庭、学校的社会和文化资本因素以及学校课堂环境时儿童的教育期望、学业自信、学业努力程度的提高和学校情感问题的解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分析影响学业成绩的因素时,不能单纯考虑儿童的家庭经济和人力资本特征。还要考虑与家庭、学校相关的一些社会文化资本因素。我们可以通过社会、文化资本以及学校环境的改善来提高贫困地区儿童的学业成就。从而达到发展贫困地区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选取10岁超常儿童共74名,其中城市超常儿童34名,流动超常儿童40名。采用问卷法,考察了两组超常儿童在自我概念和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分析了家庭教养方式对超常儿童自我概念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和流动超常儿童在自我概念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城市超常儿童的非学业自我概念要显著高于流动超常儿童。(2)在家庭教养方式方面,城市超常儿童在情感温暖理解这一维度上的得分明显地高于流动超常儿童,而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这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流动超常儿童。(3)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保护和拒绝否认对超常儿童的自我概念总分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具体来说,家庭教养方式对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是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对超常儿童的学业自我概念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而成长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因素对超常儿童的非学业自我概念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依恋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流动儿童依恋特点及其对心理韧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女生、家庭收入高于3000元、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亲子依恋中社会度和心理韧性中的目标专注均高于男生、家庭收入低于3000元、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流动儿童亲子依恋的总分与心理韧性的各维度、心理韧性总分与亲子依恋各维度均有显著相关;安全型流动儿童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四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种依恋类型的流动儿童,恐惧型流动儿童在以上四方面均最低.尽管流动儿童个人、家庭、学校因素对其心理韧性有预测作用,但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对其心理韧性有更强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本地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教育期望、教育投入、学习投入对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父母教育投入与自己的学习投入、学业表现上,三类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公立学校本地儿童在父母教育投入上得分最高,而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在自己学习投入和学业表现上得分最高,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各项得分都最低;(2)三类儿童自己的教育期望与感知到的父母的教育期望存在显著差异,儿童感知到的父母的教育期望显著高于儿童对自己的教育期望;(3)教育期望差和父母教育投入影响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期望差越大,父母教育投入越多,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越好;(4)流动儿童学习投入在教育期望差、父母教育投入和自己的学业表现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