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例1有如下反应:X(g)+Y(g)3Z(g);ΔH>0,在适宜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欲使其正反应速率增大而Z的浓度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A.升温B.降温C.加压D.以上都不对定性分析达平衡后欲使正反应速率增大,在前三个选项中应选A、C;欲使Z的浓度减小,此平衡应左移,在前三个选项中应选B、C。定量分析若加压(即平衡体系体积缩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平衡左移,但加压后c(Z)并不是减小,而是增大。根据平衡常数k=c(cX()Zc)(3Y),k只与温度有关而与浓度(或有气体参加反应时体系的压强)无关。据此,加压后平衡左移,c(X)、c(Y)一定增大,…  相似文献   

2.
在化学平衡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对于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的可逆反应,如N2+3H2=2NH3,若其它条件保持不变,仅增大压强(即缩小体积),那么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将如何变化?显然,氨的百分含量增大,而对于N2和H2,其百分含量如何变化就不好说了,虽然增大压强后平衡右移,N2和H2的物质的量减少,但是反应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也在减少,从定性的角度不能判断N2%和H2%如何变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利用数学不等式来定量讨论.我们先讨论H2的百分含量如何变化,令原平衡中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摩、b摩和c摩,…  相似文献   

3.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例1(广东化学卷-17)对可逆反应4NH3(g) 5O2(g)(?)4NO(g)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4.
在2NH_3(?)N_2+3H_2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其它条件不变,缩小容器体积,问[N_2]如何变化?关于这道题的解答曾出现过两种截然相反的答案:一是[N_2]减少,另一则是[N_2]增大.本文想对这一道争议题,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图象进行分析,并就图象法解化学平衡移动题作一些探讨.若用 v_正、v_逆代表平衡前正、逆反应速度,则平衡时有:v_正=v_逆=v_平.当缩小容器体  相似文献   

5.
一、气体溶水的原理气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与固态物质相似,气体进入溶液后达到溶解平衡时,溶解程度最大.其溶解度常用1L水所能溶解的标准体积(L)来表示,但和固体不同,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水是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如NH3、HX、SO2等气体易溶于水,而H2、O2、N2、He、CH4、C2H4、C2H2等非极性分子则难溶于水.但是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除单纯的物理溶  相似文献   

6.
化学平衡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多同学对化学平衡中典型问题的分析把握不好而出错,下面对化学平衡问题分析中的常见错因归纳如下,供参考.易错类型1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确定例1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 Y(g)2Z(g),减少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错解:误选选项A,减小压强时,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平…  相似文献   

7.
首次用水热方法合成了配合物[Pr(C7H10O4)(OH)(H2O)]·H2O(C7H10O4为庚二酸二价负离子),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并做了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配合物[Pr(C7H10O4)(OH)(H2O)]·H2O的结晶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3,Z=4。二维配位高聚物层之间通过Cmc2(1),晶胞参数a=22.934(9) A,b=6.795(3) A,c=8.219(3) A,v=1280.7(8) AO-H···O氢键组装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盐类的水解反应是可逆化学反应中的一类,其水解平衡移动规律完全符合勒夏特列原理。本文对外界条件的改变对CH3COONa H2O!CH3COOH NaOH水解平衡体系的移动是如何影响的进行了探讨。一、温度的改变对该平衡体系的影响由于CH3COOH和NaOH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CH3COONa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该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即增大水解程度的方向)移动,溶液的碱性增强;降低温度,该水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即减小水解程度的方向)移动,溶液的碱性减弱。二、压强的改变对该平衡体系的影响CH3COONa的水解反应是在溶液里进行的,压强的改变,对该平衡无任何影响。因此,改变平衡体系的压强,CH3COONa的水解平衡不发生移动,其水解程度不变。三、浓度的改变对该平衡体系的影响1、增大CH3COONa的浓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的碱性增强;CH3COONa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的碱性减弱。2、在平衡体系中增加水的质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水的质量增加后,溶液中CH3COONa、CH3COOH、...  相似文献   

9.
化学问答     
问题1.在一定体积和一定条件下有反应N2+3H2(?)2NH3,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平衡:Ⅰ.起始浓度N2为1mol·L-1,H2为3mol·L-1.Ⅱ.起始浓度N2为2mol·L-1,H2为6mol·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和Ⅱ两途径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相同B.达到平衡时,Ⅰ途径的反应速率v(H2)等  相似文献   

10.
“化学平衡”既是中学化学知识的重点,又是高考化学试题的热点。现以高考题为例分类说明其解题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1.学平衡标志的判断【例1】可逆反应N2 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相似文献   

11.
题型示例一 :基本概念的认识【例 1】 对于反应 :4NH3(g) + 5O2 (g) =4NO(g) +6H2 O(g) ,在 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 1min后 ,NH3减少了 0 .1 2mol,表示该时段的反应速率中 ,正确的是A .v (NO) :0 .0 0 1mol·L- 1·s- 1B .v (H2 O) :0 .0 0 2mol·L- 1·s- 1C .v (NH3) :0 .0 0 2mol·L- 1·s- 1D .v (O2 ) :0 .0 0 1 2 5mol·L- 1·s- 1解析 :先根据概念求出用NH3表示的反应速率 ,v(NH3) =0 .1 2mol2L× 60s =0 .0 0 1mol· (L·s) - 1,然后根据 :v(NH3) ∶v(O2 ) ∶v(NO)∶v(H2 O) =4∶5∶4∶6;比较其他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12.
1对"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理解与拓展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1)v正=v逆;(2)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不变. 理解v正、v逆是针对反应体系中同一物质而言的,v正即某物质在反应中的消耗速率,v逆则为该物质在反应中的生成速率,因此"v正=v逆"是指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题型一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例1 (2003年上海高考)可逆反应:N2 3H2(?) 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相似文献   

14.
极限法又叫极端假设法,即假设本来不存在的两个极端,拟定两种虚拟状态,求得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该量的取值范围。一、极限法解物质燃烧问题中的取值范围例1.(2002年全国高考24题)在25℃、101kpa条件下,将15LO2通入10LCO和H2的混合气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L,V(H2)=L;(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V(H2)=;(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则a的取值范围是。解:设与CO反应的O2为xL,与H2反应的O2为yL,则2CO(g) O2(g)=2CO2(g)2H2(g) O2(g)=2H2O(l)2122102xx2x2yy因是完全燃烧,当有O2剩余时,不可能有CO或H2剩余,则剩余气体为O2和生成CO2的总量。根据题意可得:(1)2x 2y=10[15-(x y)] 2x=1 x=2.5y=2. V(CO)=2x=5LV(H2)=2y=5 (2)2x 2y=10[15-(x y)] 2x= x=a-10/2y=20-a/ V(CO)C(H...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1.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 Y(g)一Z(g) 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人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人X,上述反应的△H增大2.已知反应饥X(g) 。Y(g)一qZ(  相似文献   

16.
化学问答     
8 .湖北荆州沙市中学高三 ( 7)班王力群同学来信问 :假设反应A(g) + 2B( g)C( g)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达到平衡 ,若增加C的量 ,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 ?我认为 ,一方面C的浓度变大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 ,压强变大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不同角度考虑 ,我得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 ,到底向哪个方向移动呢 ?请编辑老师帮我解答。答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其实质仍是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在恒温恒容时 ,A( g) + 2B( g) C( g) 平衡体系中若增加C的量 ,C的浓度增大 ,逆反应速率增大。这时虽因增加C的量总压强增大 ,但…  相似文献   

17.
高二化学新教材第44页[实验2-4]关于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实验装置,违背了平衡移动原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时,必须强调在其他外界条件始终不变的情况下,只改变其中一个外界条件。对2NO2N2O4这一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得容器中的压强比初始时要大;反之,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得容器中的压强比初始时要小。[实验2-4]中2个烧瓶中的压强在反应时均发生了改变。为了保证反应过程中压强始终不变,我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图1)。a.实验步骤。将NO2和…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下册中,关于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这样叙述的:“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我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发现这样叙述会影响学生对勒沙特列原理的正确理解,容易使学生对条件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方向这两个不同概念发生混淆,误认为增大压强(即减小体系体积)与向减小气体体积的方向移动是一会事。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化学》第三册中,安排了一个说明化学平衡移动的演示实验.但在实际演示中,平衡体系2NO2(g)=N2O4(g)的混合气体在加减压时的颜色变化并不显著.因此,我们用NH3(g) H2S(g)=NH4HS(s)反应代替教科书中的2NO2(g)=N2O4(g),来说明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并运用正交设计法寻找到最佳实验条件,实验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化学》第三册中,安排了一个说明化学平衡移动的演示实验.但在实际演示中,平衡体系2NO2(g)=N2O4(g)的混合气体在加减压时的颜色变化并不显著.因此,我们用NH3(g)+H2S(g)=NH4HS(s)反应代替教科书中的2NO2(g)=N2O4(g),来说明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并运用正交设计法寻找到最佳实验条件,实验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