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预热处理前后大鼠急性运动股四头肌热休克蛋白70(HSP7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探讨预热处理诱导HSP70表达对运动机体的保护作用.方法:三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室温安静组、室温运动后即刻组、室温运动后3 h组、预热处理安静组、预热处理运动后即刻组、预热处理运动后3 h组.预热处理组进行热暴露处理后,室温恢复24 h后,运动组大鼠进行一次急性运动,运动后即刻和3h进行取样,对股四头肌HSP70的含量、SOD活性、MDA含量进行测试.结果:(1)预热处理安静组HSP70含量明显高于室温安静组(P<0.05)(2)室温组运动后即刻股四头肌HSP70有上升的趋势,但与安静组比较没有显著性的差异,预热处理组运动后即刻HSP70的含量与预热处理安静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运动后3 h,两组HSP70的表达都明显增加.(3)运动后即刻股四头肌SOD的活性明显升高,3 h后其活性降低,但与安静组比较仍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变化过程中预热处理组SOD活性高于室温组.(4)运动后即刻股四头肌MDA的含量明显升高,3 h后减少,在运动后前3 h,预热处理组MDA的清除比室温组迅速,有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预热处理诱导HSP70的大量表达可提高运动时SOD活性,降低MDA的含量.提示HSP70可能会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对运动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动是提高生理应激能力的有效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学说是由加拿大人Hans Stlye创立的,它包括生理应激和病理应激.不同的刺激引起不同的应激.应激反应属于全身性非异性反应.运动是提高生理应激水平的有效手段,运动得当,能使机体产生直接及代偿性反应.机体对运动刺激产生局部或全部的适应性,从而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成绩.通过对生理应激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和探讨,提出要想使机体应激能力提高,必须坚持经常性的运动.  相似文献   

3.
运动本身对机体是一种“损害”过程,这种损害是因为自由基的产生而致.运动过程中,使机体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运动对机体的积极作用发生在运动后的恢复期中。运动后适当地补充抗氧化剂能使机体提高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从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并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远红外瓷珠热敷对一次性力竭运动疲劳消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远红外瓷珠热敷对一次性力竭运动后血乳酸的变化,探讨其对运动性疲劳消除的作用以及促进机体恢复的可行性.通过对20名运动员一次性力竭运动后血乳酸的测试结果表明:远红外瓷珠热敷能使一次性力竭运动后血乳酸明显下降,有利于消除疲劳,改善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综述法,针对急性剧烈运动引起机体细胞内过氧化和抗氧化失衡,造成氧化应激损伤的情况,分析了不同运动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并探讨了抗氧化剂的补充.研究表明:通过运动中生成抗氧化剂、补充外源性抗氧化剂及提高抗氧化剂酶的活性,可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的损害,为今后抗氧化剂在运动机体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论述了谷氨酰胺的合成及代谢功能,谷氨酰胺对免疫机能的影响,运动对谷氨酰胺的影响,以及外源性补充谷氨酰胺对运动机体的调节作用.指出:在运动应激状态下,机体对谷氨酰胺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从营养的角度提供充足的谷氨酰胺能缓解中枢疲劳,降低免疫细胞的凋亡率,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等.同时,谷氨酰胺具有增强和调理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运动强度对免疫机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运动免疫学的发展,运动与免疫系统的关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同的运动形式和运动强度对免疫机能的影响也不同,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抗感染能力,但大强度、剧烈的运动或训练则能使机体的免疫机能和抗感染能力下降,进而使运动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有关疲劳问题的研究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消除疲劳作为机体机能恢复的必要措施是保证训练和比赛、提高运动水平的重要条件.本文研究了排球比赛后运动员心理、生理的疲劳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9.
有研究认为Ca2+离子浓度的变化以及运动本身产生的自由基对机体的攻击,是促进大负荷运动后肌肉的进一步损伤的两个重要机制.本文就这两种机制的作用机理及其相关性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中长跑是一个较多枯燥的项目,体力消耗很大.增加了负荷,大运动量训练中及训练后,运动运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若身体经常承受过大的负荷而得不到恢复,必将导致运动器官的过度疲劳而引起伤病现象的发生因此必须具有科学而有续的恢复手段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创建以人为本的形体教学理念进行探索,提出了构建以人为本的形体教学理念的理论依据和实现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理念的可行性;论证了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理念,既体现教师职责又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并通过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指出了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课堂场域里规训的重要依据和形式为课堂行为规范和惩罚;课堂规训的主要作用点是学生身体,包括对身体的惩罚和磨练,对身体的格式化,对身体的空间限制等;课程(知识)和考试,也是一种隐形的规训。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探究身体功能性训练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价值作用,作者从身体功能性训练相关概念阐述入手,对身体功能性训练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利用身体功能性训练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男子排球运动的快速发展,身体素质越来越成为优秀运动员提高和发挥技战术水平的基础与保证.对不同位置男子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优劣势的特征研究,能较好地揭示其内在规律,为制定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计划与训练比重提供理论依据,使身体训练与排球"专位化"技术所需的身体素质紧密结合,从而达到科学化训练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张璐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5):116-118
对坚持参加三个月健美操锻炼的青年女性受试者锻炼前后身体形态指标和心肺机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显示:3个月有氧健身操练习能明显改善青年女性的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表明每周3次,每次40-60分钟,持续三个月的有氧健身操锻炼方案能对青年女性的身体围度和心肺机能产生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6.
跆拳道运动员机体能量代谢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运动成绩,为了更好的提高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机能及运动成绩,寻找新的训练方法。文章综述了跆拳道运动的供能特点及高原训练对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赣州市98名中年妇女6个月大众健美操训练前后心功能和身体形态指标的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中年妇女训练后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减慢,舒张压和收缩压有明显下降;身体形态得到改善,特别是腰腹部脂肪消除多.反映了大众化健美操对中年妇女的心功能调节能力和身体形态的改善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健美操运动员身体协调能力及其培养进行了研究。结合竞技健美操运动项目的特点与需要,探讨了健美操运动员在技能训练当中进行协调性训练的重要意义。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为运动员更好地提高协调能力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体能是运动员素质的一个测试点,也是提高运动技术的基础。通过体能训练,人体的机能和运动素质可得到有效的提高。体能训练的基本原理即辩证地处理训练负荷、机体恢复、适应性这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新教师入职培训需要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窘境,用最短的周期实现从学生到教师、从不熟悉课堂教学到能站稳讲台的两个转变。反思四年来连续四轮的新教师培训实践,具身认知理论为新教师培训突破窘境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以"教学语言技能训练"实践案例为载体,呈现了具身认知理论下的新教师培训实践创新的五个方面:培训模式从接受学习向具身学习的模式创新;参训教师由离身旁观者变为具身建构者的角色转型;课程内容从惰性知识设计到认知、身体与环境系统知识设计的范畴迭代;学习过程从头脑参与到身心参与的全人学习;培训目标从知道知识指向知识理解、应用与创新的认知升级。这种培训实践创新为新教师及各类教师培训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