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时间性很强。所载“干支”绝大部分都很准确,但错误之处也不是没有。试列数则,仅供参考:1《通鉴》卷199永徽元年十月条载:“十月,己未”褚遂良左迁为同州刺史。《旧唐书·高宗记》、《新唐书·高宗纪》及《新唐书·宰相表》则说十一月己未,褚遂良被贬为同州刺史。案,十月丙寅朔,无“己未”,而十一月有之,为十一月二十四日。《通鉴》所谓“十月己未”当为“十一月己未”之误。2《通鉴》卷200显庆二年十月条载,十月“戊戌”,高宗幸许州;“乙巳”,畋于水之南;“壬子”,至汜水曲。查本月丙辰朔…  相似文献   

2.
《新唐书·贾曾传》辨误一例《旧唐书·贾曾传》:"曾后坐事,贬洋州刺史。开元六年,特恩甄叙,继历庆、郑等州刺史。"《新唐书·本传晰载略同,唯*庆州"作"虔州"。又《册府元龟》卷172帝王部《求旧二》亦载此事:"开元六年二月,以少府监齐景胄为益州大都督府...  相似文献   

3.
《新唐书》卷 6 1《宰相表》载 :“长寿二年九月癸丑 (2 7日 ) ,文昌右丞韦巨源、秋官侍郎陆元方为鸾台侍郎 ,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司宾卿豆卢钦望守内史。”《新唐书》卷 4《则天本纪》、《旧唐书》卷 6《则天本纪》、《通鉴》卷 2 0 5长寿二年条均系之于“九月辛丑” ,即九月十五日 ,恐《新唐书·宰相表》有误。《新唐书》卷 4《则天本纪》 :长安四年正月“壬子 ,天官侍郎韦嗣立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同书卷 6 1《宰相表》同。《旧唐书》卷 6《则天本纪》和《通鉴》卷 2 0 7则作以韦嗣立“同平章事”。查《唐大诏令集》卷 4 4有《…  相似文献   

4.
《辞海·神策军》条有两处明显错误。一是把白志贞说成宦官,而新旧《唐书》白志贞传却明白记载白为朝官而非宦官,其它有关记载亦均无白为宦官之说。一是定神策军分为左右厢于贞元时,而新旧《唐书》及《通鉴》几乎所有有关记载都能证明神策军分为左右厢在德宗兴元年十月。至于《新唐书·兵志》及《通鉴》卷223代宗永泰元年十月载神策军分为左右厢于永泰元年,唐长孺早已指出其谬。  相似文献   

5.
王仙芝进攻沂州,别传无载,《新唐书·黄巢传》提及此事,但未注时间。《通鉴》卷252记:乾符二年“十二月,王仙芝寇沂州。”三年秋七月“宋威击王仙芝于沂州城下,大破之。”《通鉴·考异》曰:“实录,去年十二月,‘宋威自青州与副使曹全最进军击王仙芝,仙芝败走。’按仙芝若以去年十二月败走,中间半年,岂能静处,盖实因威除招讨使连言之。其实仙芝败在此月,不在十二月也。”《实录》原记为二年十二  相似文献   

6.
1 《通鉴》卷 2 0 0永徽六年十一月条载 :“武后数见王、萧为崇 ,被发沥血如死时状。后徙居蓬莱宫 ,复见之。故多在洛阳 ,终身不归长安。”所谓“多在洛阳” ,确系事实 ,但“终身不归长安” ,却与事实不符。同书卷 2 0 7长安元年冬十月条载 :“壬寅 ,太后西入关 ,辛酉 ,至京师  相似文献   

7.
《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载:贞观三年十二月“癸丑,诏建义以来交兵之处为义士。勇夫殒身戌阵者各立一寺”。《新唐书·太宗本纪》作“润十二月癸丑”。案十二月丁卯朔,无“癸丑”,而润月有之,为润十二月十七日,《旧唐书·太宗本纪》误。《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贞观五年秋八月“戊申(二十一日),初令天下诏死刑必三覆奏,在京诸司五覆奏。”《新唐书》卷2《太宗本纪》则云:十二月“丁亥(二日),诏决死刑,京师五覆奏,诸州三覆奏。”案《资治通鉴》卷193贞观五年八月条载:“诏自今有死罪虽令即决,仍三覆奏乃行刑。”在十二月…  相似文献   

8.
《通鉴》是一部史学名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在纪事方面偶尔也有失误之处。兹举数例,以说明使用《通鉴》也应当采取审慎的态度。 例一,《通鉴》卷200永徽六年十一月条载,王皇后和萧叔妃被杀后,“武后数见王、萧为崇,被发沥血如死时状。后徙居蓬莱宫,复见之,故多在洛阳,终身不归长安。”“多在洛阳”确系事实,但“终身不归长安”却非信史。《通鉴》卷207长安元年十月条载:“冬,十月,壬寅,太后西入关。辛酉,至京师。”此即为武则天曾返回长安的本证。据两《唐书》记载,武则天晚年曾在长安住过两年时间。 例二,《通…  相似文献   

9.
《魏书·薛辩传》云 :“(辩 )祖陶”。“陶”与“焘”音近形异 ,“涛”与“焘”音同形近。《北史·薛辩传》、《新唐书·宰相世系三下·河东薛氏西祖房》薛辩祖父名字均作“涛”。北魏太武帝名拓跋焘 ,《魏书》作“陶” ,当为薛辩祖父本名“涛” ,薛氏家族仕魏后 ,子孙为避太武帝讳 ,在公私谍谱之中改其祖名为音近形异之“陶”字。商务印书馆重版《中华人名大辞典》薛强条云 :“强父陶与同族薛祖、薛落分立部众 ,世号三薛” ,此说因袭《魏书·薛辩传》。河东薛氏是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重要的世家大族之一 ,薛涛 (陶 )又是薛氏家族发展史上…  相似文献   

10.
在唐末农民起义的战旗上,“平”字极为突出。裘甫年号“罗平”,印文“天平”(《通鉴》卷249)。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通鉴·考异》引《续宝运录》)。黄巢号“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新编五代梁史平话》)。如此强调均平,那么“均平”是指什么呢?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是均产的象征”,“是对地产要求重新分配的平等思想”,“实质上是农民对所有权的普遍化的理想”(《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的农民战争及其纲领口号的发展》载《历史研究》59年四期),以后这种观点又被发展为“唐农民起义从政治口号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土地问题”(《试论黄巢“禁刺史殖财产”》,载《历史教学》64年九期)。  相似文献   

11.
《旧唐书·顺宗纪》勘误三则《旧唐书》卷14《顺宗纪》在干支和记事上有多处差错,但标点本都未在校勘记中指明,列举如下。一、贞元二卜一年二月“辛卯,以吏部郎中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按:“辛卯”为“辛亥”之误。《新唐书》卷7《顺宗纪》:贞元...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志·行政建置志》记 :“清雍正三年设立怀远县 ,民国二年改名横山县 ,195 8年 12月撤销县制 ,辖地并入榆林县。 196 1年 9月复设横山县。”怀远县为今陕西横山县前身 ,建置于清雍正三年。《清史稿·地理志》记 :“雍正九年 ,改置榆林府 ,并置榆林、怀远、定边、靖边四县” ,表明怀远县始建于雍正九年。据此 ,关于怀远县建置时间两书相悖 ,相差甚远。然清怀远县究竟置于何时 ?《清代·地理沿革表》又记 :“榆林府 ,雍正八年以绥德州地置榆林府…… ,又改绥德州所属旧榆林卫之怀远堡为怀远县……。”以为怀远县置于雍正八年 ,同“三年…  相似文献   

13.
《旧唐书·李昭德传》云:“延载初,凤阁舍人张嘉福令洛阳人王庆之率轻薄恶少数百人诣阙上表,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则天不许。”按《旧唐书·武承嗣传》记此事在天授元年后、如意元年前,则为天授二年。《旧唐书·岑长倩传》亦载此事在天授二年。《通鉴》卷204更明确记载此事在天授二年九月。又《旧唐书.欧阳通传》云:“天授二年,封夏官尚书。二年,转司礼卿,判纳青事。为相月余,会凤阁舍  相似文献   

14.
《旧唐书》卷190上《杜审言传》载:“乾封中,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预选”。按:“天官侍郎”乃武则天光宅元年九月以后由吏部侍郎所改,“乾封”是高宗年号,不当有此官。疑“乾封”为“登封”之讹。《旧唐书·苏味道传》云:“证圣元年,坐事出为集州刺史,俄召拜天官侍郎。”可知苏味道拜天官侍郎远在光宅元年以后。按苏味道“坐事”被贬的原因,《旧唐书》卷90《豆卢钦望传》有专门记载:“时李昭德亦为内史,执权用事,钦望与同时宰相韦巨源、陆元方、苏味道、杜景俭(全)等并委曲从之。证圣元年,昭德坐事左迁涪陵尉,则天以钦望等不能执政,……乃左迁钦望为赵州刺史,韦巨源……为鹿州刺史,陆元方……为绥州刺史,苏味道……为集州刺史。”上述诸人所贬,《旧唐书·则天皇后纪》作”证圣元年春一月,戊子”。《新纪》及《新宰相表》均作“万岁登封元年正月戊子”。按则天证  相似文献   

15.
戴叔伦事迹补证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事迹,傅璇琮、蒋寅先生(分别见《唐代诗人丛考》及《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4辑)已考之甚详,然于江西抚州刺史任诸事,尚存缺漏或谬误,兹补证如下。擢任抚州刺史的时间,蒋氏之说近是,然言之不确。《新唐书》卷143叙伦本传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旧唐书》中的《经籍志·史部·目录类》和《新唐书》中的《艺文志·史部·目录类》为证辨对象,证辨二家的著家、部数、卷数等异同,以及相关存在的舛误,以为研究者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探隐张玉璞据《宋史·孟后传》、《康熙成安县志》卷三和《乾隆赣县志》卷三十四记载,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十月,金兵从湖北侵入江西隆裕太后(高宗的伯母)从洪州(今江西南昌市)乘舟沿赣仓皇奔至造口,然后弃舟登陆,逃往虔州(...  相似文献   

18.
中华书局1956年6月第1版《资治通鉴》卷225《唐纪四十一·代宗大历十三年(七七八)》记载说:“已亥,吐蕃遣其将马重英帅众四万寇灵州,夺填汉、御史、尚书三渠水口以弊屯田。”元胡三省注引史■曰:“三渠,谓填汉渠、御史渠、尚书渠也。”案:历史上并没有“填汉梁”之名,而只有“汉渠”之名。《新唐书》卷216下《吐蕃下》载:“(大历)十三年,虏大酋马重英以四万骑寇灵州,塞汉、御史、尚书三渠以扰屯田。”《唐会要》卷97《吐蕃》亦载:“(大历)十三年正月,遣将马重英率众四万侵灵州,夺我水口,填汉渠、御史渠,…  相似文献   

19.
唐九成宫即随仁寿宫在什么地方?《通鉴》胡注在岐州普润县,翦伯赞《中国史纲要》说在千阳县。此二说都是不对的。据《麟游县志》载. “隋大业初,置普润于麟西,乃汉漆地也。始隶扶风,后属麟游郡,唐武德初废郡为州,贞观中州废,以县属岐州……洎五代,麟与普润并隶凤翔而属关西道,宋兴置秦凤路以统郡,金置天兴军于郡,麟与普仍为之属,有元以来,普润废而入麟。“又《旧唐书·地理志》载:  相似文献   

20.
选自《论语·先进》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是《论语》里难得的长篇,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一幅古圣先贤言志的生动图画,在语录体的《论语》里算得是独具学特色的一章了。而曾皙“春风沂水”的情怀和孔子“吾与点也”的“喟然之叹”,引得后世评论家们猜想不断,并为此而津津乐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