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主持人语:世界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历史,如果以目前新闻史学界比较公认的17世纪中叶德国人最早开始研究报纸算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世界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和发展大致是沿着以下两个脉络发展的:一个是以德、美、英、法、日等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西方新闻理论;另一个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创办的报刊以及前苏联、中国、前南斯拉夫、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中国的新闻传播理论深受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影响,在长期的发展与实践中逐渐系  相似文献   

2.
新闻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在中国新闻传播业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迁 ,市场经济的新环境要求新闻理论给予新闻工作以新的解释和指导 ,而新闻理论落后于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实际 ,已成为一个显在问题。本文是陈力丹教授在纪念中国社科院新闻所建所 2 5周年会议上的发言。文章在梳理中国新闻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就新闻理论与传播学的融合、谨防学术研究的浮躁、以理性的态度研究新闻的客观性原则等问题 ,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背景下新闻实践的结构性变化催生了数字新闻研究领域的兴起.相较于欧美学界,国内的数字新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梳理中国数字新闻研究论文的基础上,总结了数字新闻研究的主要议题、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以此描绘当前中国数字新闻研究的现状,并对中国数字新闻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贾牧笛 《新闻界》2023,(6):73-82
每个理论均有其特定的生命历程。在新闻传播学界,驯化理论形成“国际新闻驯化”和“媒介技术驯化”两大理论路线,并正在成长为“明星”理论。本文以“生命历程”为经,“理论旅行”为纬,试图呈现正处而立之年的驯化理论在中国的命运。研究发现,驯化理论在中国新闻传播学界经历了移植、扎根和生长阶段。在移植阶段,中国学者挪用驯化理论解释中国新闻事件和媒介发展过程。在扎根阶段,基于理论既有研究纬度的在地研究大量扩展。在生长阶段,中国学者以中国宏观现实和人文关怀调试驯化理论,重新问询理论预设,从时间、空间、性别、权力、技术、生命历程等纬度推动理论创新。但中国新闻传播学术共同体也应警惕驯化理论可能遭遇被“经典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刘鹏 《新闻记者》2002,(1):12-14
新 世纪第一年 ,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繁荣发展、深化改革的一年 ,也是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创新发展的一年 ,也是新闻传播学术论著出版的丰收年。一、新闻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长期以来 ,新闻理论研究停留在经验总结、实践随感、政策诠释的水平 ,“新闻无学”的说法流行一时。但随着近年来新闻实践的深入和新闻理论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 ,新闻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2001年发表的新闻理论研究单篇论文虽然不多 ,但新闻理论著作精品不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分别推出了———《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和《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时代即将到来的新形势下,我国新闻理论被赋予了时代的精神,添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本文将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大背景下,以各阶段新闻理论的发展变化为主线,论述拥有百年历史的新闻理论,在各阶段中国新闻现实的情况下是如何不断创新和完善,完成符合当代中国社会要求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理论的历史性演变的.  相似文献   

7.
与时俱进的中国新闻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已经整整30年了。30年来,中国新闻理论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在对中国新闻理论研究30年进行回顾性阐述的时候,我们的考察不能不注意到如下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8.
大师大家的形成产生对于一个领域一个行业一个学科的创新至关重要。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体系需要更多的大师大家,有了一流的、堪与其他学科世界同行相比肩的大师、泰斗级人物,才能建立起一流的精美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理论体系。历史的发展为新闻传播理论在创新中出现更多大师大家提供了良机,其关键在于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作为。为了推进创新,培育大师,必须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立足中国大地,面向中国实际,书写中国理论。中青年学者是未来和希望,尤需奋发努力。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基于框架理论下,新闻传播需要对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较好的把握,从而保证新闻传播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新闻传播框架理论在当下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这一理论在新闻传播当中应用较为普遍,在框架理论影响下,新闻传播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多元化的发展特征。在基于框架理论下,对新闻传播问题研究过程中,本文从社会学和心理学框架理论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新闻传播日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0.
杨保军 《新闻界》2020,(1):39-45
在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学科层面,实际存在着多种名称或概念(有些准确,有些模糊),诸如新闻学、党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学)等,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但又互有区别。最基本的关系是:党报理论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理论立场和基本方法。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就是以中国新闻现象、新闻活动特别是以"党媒"新闻宣传活动、新闻舆论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党报(党媒)理论为核心内容的新闻学。其中的"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特征描述,"社会主义"则是当代中国新闻学性质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与新闻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的价值取向上虽有相同之处,但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闻理论研究正在逐渐深化。以一种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都有所发展。新闻工作者以自己的创造性的实践,不断地为新闻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也提供了密切联系实际的理性思考成果。新闻理论工作者则既潜心于经典新闻理论研究,同时又密切关注新闻实践的现实发展.对此进行了近距离的跟踪研究。由此,当今新闻理论研究出现了逐渐深化的态势。但是,新闻理论研究的空间依然是很大的,可继续深化的地方也还是很多的。笔者想从八个方面加以说明。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我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新闻传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理论建设相对滞后。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是理论创新和指导实践的需要,是适应新闻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深刻变革的需要,也是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需要。这一理论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理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丰富滋养,以国内外新闻学、传播学等理论成果为有益补充,重点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本质与作用、制度与控制、内容与导向、手段与功能、对象与需求、艺术与效果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具有鲜明特色与独特内涵,构成了逻辑严密、自成一体、开放发展的完整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世界》杂志是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新闻学术期刊,是安徽省唯一的新闻学术理论期刊。三十年来,本刊以关注传媒发展动态,研究新闻传播规律,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传播理论为宗旨,为新闻工作者、宣传文化工作者、科研院校师生和广大的新闻爱好者服务,立足权威性、知识性、可读性,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新闻理论作品,每年都有论文获得省级以上奖项。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世界》杂志是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新闻学术期刊,是安徽省唯一的新闻学术理论期刊。三十年来,本刊以关注传媒发展动态,研究新闻传播规律,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传播理论为宗旨,为新闻工作者、宣传文化工作者、科研院校师生和广大的新闻爱好者服务,立足权威性、知识性、可读性,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新闻理论作品,每年都有论文获省级以上奖项。  相似文献   

15.
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面对因为新闻传播所引发的国家、民族、社会、个人之间的对抗与纷争等问题,全球新闻界开始反思以揭丑、记录、暴露阴暗面为导向的新闻理念与传播实践。于是,融会了“解困新闻”“公共新闻”“积极新闻”“参与新闻”“和平新闻”等理论内涵的建设性新闻概念,逐渐成为国际新闻学界的研究热点。在新闻实践方面,建设性新闻也正成为形成普遍共识的全球性新闻运动。虽然建设性新闻理论经由西方学者提出,但是此一概念背后的哲学基础与文化源流却具有浓厚的中国色彩。将建设性新闻理念置于中华文化视域下,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休戚与共的命运观”“中庸和谐的价值观”以及“挫锐解纷的社会观”四方面对建设性新闻的理论内涵进行解读,以探究其中的中华文化渊源。期望以此促进中国本土新闻传播理论的建构以及中西新闻理论的融通。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语境下,研究者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新闻理论研究,应该以什么样的方法论观念面对新闻理论问题,本文就此从宏观层面上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17.
发展新闻实践亟需发展新闻学的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敏 《现代传播》2006,(4):40-42
中国发展新闻实践呼唤发展新闻学的建构。中国发展新闻学研究应该具有发展的、开放的视野,应该以中国新闻具体实践为对象,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在全球化和在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跨文化传播等多重语境下研究和推进。中国发展新闻学的研究贴近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贴近中国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和现实,对中国新闻事业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教育在民国时期发生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邵飘萍、谢六逸、成舍我、顾执中等一批杰出的新闻教育家,他们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对中国新闻教育做出贡献:一方面他们强调新闻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理论与实践并举、强调通才教育、记者素养教育的新闻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创办新闻教育机构、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编撰教学讲义教材、开展新闻学研究。这些教育贡献背后是教育家们对中国报业的忧虑,也源于他们自身的新闻从业经验和留学西方的教育经历。也正是由于这些新闻教育家的贡献,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使得我国的新闻教育得以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扎根理论及其在新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钰  陆洪磊 《新闻大学》2020,(2):32-43,120
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大多为质性研究,一定程度上存在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单一、规范性不够的困境,宏观论述与微观观点较多,中观研究图景缺乏。作为质性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致力于构建原创性中观理论,是以科学范式主导质化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本文梳理了扎根理论的产生、发展与应用,分析了它在中国新闻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认为这一方法与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具有高度的结构性匹配,对于提升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的规范性、原创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闻学理论研究整合期(1949—196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成立新闻总署,统一管理全国新闻事业(1952年新闻总署撤消,归中宣部领导)。通过对反动报刊、通讯社的接管和改造,对私营新闻机构进行公私合营,逐步形成了中央、地方相结合,报刊、广播和通讯社多种媒体分工合作的全国规模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网。延安时期成熟的以党报理论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新闻学理论,理所当然地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新闻学理论研究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