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NOS抑制剂(L-NMMA)阻断牛蛙坐骨神经干的NO合成代谢使神经组织NO缺落后,观察不同手段处理对神经组织兴奋过程的强度因素和时间因素的影响规律。用不同浓度L-NMMA液浸泡牛蛙坐骨神经干30min后,以改变波宽的选频法,观察其对动作电位幅值、上升斜率及下降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波宽的选频法,其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削弱程度与L-NMMA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在频率1.5 Hz、强度1 V、波宽2 ms、延时1 ms的连续电刺激下,测出蟾蜍和蛙的腓肠肌单收缩并进行比较分析。蛙和蟾蜍的潜伏期、收缩期及舒张期存在明显差异,蛙和蟾蜍的单收缩性是不同的,可能与两者在不同环境下的活动能力及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 《生理卫生》教材第31页写道:“骨胳肌里分布着许多血管和神经。肌肉受到刺激,能够收缩。在人体内,骨胳肌所受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肌肉受刺激后,牵动所固着的骨,产生动作。”《生理卫生教学参考》书中通过介绍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实验得到证明:肌肉无论受到哪种直接刺激、都有收缩反应,在受到间接刺激(电流刺激神经)时、同样产生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微机技术在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上的运用 ,实验运用微机 (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结合电生理实验技术测定蟾蜍坐骨神经干的单相、双相动作电位和其中A类神经纤维兴奋的传导速度 ,并观察记录神经损伤、理化环境改变和药物对其的影响 .结果显示 ,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度在 0 .5 12± 0 .0 2 3V~ 1.72± 0 .793V间随着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金浩良 《生物学教学》2012,37(12):52-53
浙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节中图2~5表示的是蛙坐骨神经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图1),图中1~6表示通过电表检测离体的蛙坐骨神经在受到电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情况,当在左侧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后,电表会发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这主要是由于刺激部位产生一个负电波且负电波会沿着神经传导所引起的[1],学生一般易于理解。而对于图中7所表示的相应的波形曲线,学生往往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明下丘脑室旁核(the 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hypothalamus,PVN)兴奋后对心交感神经放电及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不同条件下(神经完整、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干、静脉注射心得安),电刺激猫的下丘脑室旁核.同时记录刺激前、后下心交感神经放电及心肌收缩力.结果:不同条件下,电刺激猫的下丘脑室旁核,刺激前与刺激后相比,下心交感神经放电均增加;左心室收缩压也均升高,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刺激PVN可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加,其中间途径和机制是心交感神经兴奋变力效应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初二《生物》“骨路肌收缩特性”首先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用蛙胀肠肌──神经离体标本,说明骨胳肌不论受到何种刺激,包括电刺激、机械刺激以及神经传来的兴奋的刺激,都会发生收缩.从而说明骨胳肌具有收缩的特性。接着课文说明,人体内骨胳肌受到的刺激,是神经传来的兴奋,从而使人体产生各种动作。在讲述上述内容中,我援引了生活中的两个人体实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第一个例子很有趣:小时候,小伙伴之间经常闹这样的恶作剧——用手欢别人上臂肽二头肌,肽二头肌发会生收缩,砍得越猛,收缩得越厉害,越是痛。当肽二头肌收缩时…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生理学实验经常使用蟾蜍制备离体组织和器官标本,但野生动物不能保证个体的均一性。随着动物伦理学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健全,应使用更符合规定要求的动物进行实验教学。牛蛙是一种可食用的两栖类动物,在各地都有广泛的养殖。本文对比了牛蛙的神经和肌肉组织在标本制备和实验结果等方面与蟾蜍的异同。经过教师的预实验以及学生课堂上的实际操作,表明可以使用牛蛙代替蟾蜍进行神经干动作电位和骨骼肌收缩的实验。这种实验材料的改进是生理学实验的进步,有利于教学的规范开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心肌-成纤维细胞电力耦合模型,探讨成纤维细胞增殖对心脏兴奋传导和力学收缩的影响。创新要点:基于人心室肌细胞的实验数据,修正了ten Tusscher等人发表的心室肌模型,构建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的耦合模型,仿真了成纤维细胞对心肌组织电生理及力学的影响。通过改变耦合模型中重要参数的数值,如网格分辨率、成纤维细胞模型参数、缝隙连接电导等,观察其对心脏去极化、复极化和动作电位周期的影响。重要结论:在细胞水平上,耦合成纤维细胞使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周期延长,主动张力峰值下降(见图4、5)。在组织水平上,成纤维细胞增殖降低兴奋波传导速度并引发传导阻滞(见图6),降低成纤维增殖区域的应变,延长组织的去极化和复极化(见图8),并维持折返(见图10)。  相似文献   

10.
1.为探究ATP的生理作用,科学工作者做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剪下长约1cm、宽约0.5cm的一小条新鲜的蛙腓肠肌,放在盛有质量浓度为0.65g/dL的NaCl溶液(浓度与蛙细胞外液的浓度相当)的培养皿中。步骤二:在载玻片的中央滴2滴质量浓度为0.65g/dL的NaCl溶液,用玻璃针挑取该腓肠肌,放在载玻片上的NaCl溶液中,并且使肌肉呈直线状。步骤三:将载玻片放在坐标纸上,测量并记录肌肉的长度。用铜锌叉间歇刺激肌肉,直到肌肉疲劳不能收缩为止。步骤四:向刚丧失收缩功能的肌肉上滴1滴某种溶液,用铜锌叉刺激肌肉2~3次,测量并记录其长度。测量结果,肌肉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