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利用常规观测及自动站等资料,对2012年3月5日锡林郭勒盟地区出现的大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雪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条件是乌拉尔山高压脊和西伯利亚冷涡,而蒙古低槽、暖湿切变线是这次大雪的触发机制,整层湿层深厚,低空急流的建立为大雪提供了很好的水汽辐合条件,高空辐散低空辐合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此次大雪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2.
李海军  李云泉 《科技通报》2007,23(5):641-645
分析2005年3月10~12日嘉兴市寒潮、大雪天气过程发现:强寒潮是由乌拉尔阻高东移南垮引起强冷空气南下和前期明显回温共同造成的。500 hPa南支槽前的西南暖湿气流为大雪天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物理量诊断显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和弱的不稳定能量,为大雪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高空西南暖湿气流突然加强,近地面层有大片逆温层存在,是预报大雪的关键,为今后预报大雪起到了一定参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022年3月30-31日,受高原槽东移南压影响,青海青南牧区出现了一次降雪天气过程,班玛、久治2站为大雪,班玛县知钦乡站为暴雪。文章利用高空、地面、各物理量场以及数值模式资料,对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高空影响系统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脊,阻挡西风槽东移,西风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南支槽前西南气流将孟加拉湾的水汽向北输送,切变提供动力条件,暖式切变进行水汽的接力,降水区在高空急流入口右侧,加强上升运动;地面影响系统中地面冷高压是冷空气的来源,冷锋引导地面冷空气南下,提供动力条件,中尺度地面辐合线与地形配合,触发不稳定能量;高低空散度场配置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强降雪的产生。充沛的水汽条件是造成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必要条件;有不稳定层结条件存在,为此次强降雪天气提供了有力的不稳定条件。分析总结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大雪天气过程预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今年的12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节气,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我国不少地区会有较明显的降温、大风天气过程,这次冷空气的到来,有可能会将南京市区的最低气温降到0℃。专家提醒,大雪节气养生要从饮食开始,  相似文献   

5.
王志远 《青海科技》2009,16(4):38-41
2008年7月30—31日青海省海东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大~暴雨天气过程。本文对这次大~暴雨天气发生前后大尺度环流形势的演变以及产生大-暴雨的基本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资料、NCEP资料对2004年12月20日~23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一次大雪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属于弱冷空气类槽涡型,受低空风场辅合配合高空短波槽的影响造成的,大气层结不稳定,且低层有明显的水汽输送和辅合,并伴有较强的上升运动,为降雪提供有力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层结条件。  相似文献   

7.
王硕  于晶  刘长成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18+123-18,12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雷达回波图,从天气学、不稳定层结及水汽条件和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了2009年6月28日影响齐齐哈尔的天气过程的活动规律和物理成因,分析表明:此次较强的天气过程是在高空冷涡后部西北气流的天气尺度形势下出现的,高空弱冷空气的入侵加剧了层结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空和地区资料对2014年1月6日雾霾天气产生的天气背景及其形成的动力条件、水汽条件和层结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预报结论:高空形势为暖脊控制时,地面为鞍型场形势,气压梯度较小,比较有利内蒙古西部地区形成雾霾天气。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010年12月13~16日发生在柴达木盆地的寒潮天气过程从高空形势和地面形势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在类似天气形势下寒潮天气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降雨量观测资料和雷达监测资料,针对2012年7月25日呼和浩特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雷达产品影像的结构及发展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带状暴雨落区位于西太副高外围强盛西南暖湿气流和弱冷空气交汇处;带状云系中不断生成中-β云团,强回波单体的生消形势类似"列车效应",为暴雨天气过程提供了丰沛的水汽条件和能量抬升条件。  相似文献   

11.
应用加密自动站及常规观测资料等,从形势场变化、水汽、热力、动力条件等方面,探讨和分析了2012年11月3日~5日锡林郭勒盟暴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是强冷空气类蒙古低槽(涡)型,乌拉尔山长脊、西伯利亚冷涡是产生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条件,冷涡外围分裂出的中尺度短波槽、低空急流、850hPa暖切变以及地面气旋是暴雪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暴雪天气发生在高湿区和水汽通量辐合区内。暴雪天气发生时,在锡林郭勒盟上空形成强烈的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上升运动,为冷暖气流共同作用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条件。正涡度和暖平流的输送,使得锡林郭勒盟上空的低值系统和地面气旋得以维持和加强,偏南、偏东低空急流将南海、渤海高温高湿的不稳定大气源源不断地向北输,低空急流的建立提供了强降雪所必需的能量和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2.
应用Micaps所提供的常规天气资料,对2020年3月25日~27日发生在通辽市科尔沁区的一次寒潮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对其高空形势和地面形势的环流背景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显示:本次天气过程属降雪型寒潮天气过程,即各个区域站的降雪量均超过了1mm,没有出现大风;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受低涡底部的锋区南压影响,地面配合为低压冷锋过境后的较强冷高压前部控制,各物理量场及温度平流特征反应均对寒潮降雪天气有利。  相似文献   

13.
对锡林郭勒盟(简称锡盟)2014年5月9日~11日降水天气过程的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及降水天气系统对人工增雨作业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增雨作业必须在一定的天气系统条件下进行,合理把握时机和科学作业是提高增雨效益的关键。此次降水过程,高空环流形势有利于增雨作业的实施;同时从探空资料和云图来看:0℃层高度、低层适宜的风速风向、大范围中低云层的覆盖也是有利于飞机增雨作业的开展。自动雨量站实时雨量资料对作业过程的监测、指挥、效果检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13年6月29日至7月2日,四川省受高空槽影响,出现了进入该年份后影响范围最广、降雨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高空形势、中尺度分析及物理量特征等方面分析得出:盆地上空深厚的高空槽及稳定少动的西南涡有利于暴雨的发生发展,高层分流区辐散抽吸作用为暴雨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条件,上干下湿的层结配置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5.
侯文菊 《青海科技》2009,16(4):27-28
2008年10月26日下午~28日上午果洛州全州发生大~暴雪天气过程。本文从该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的演变、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T213数值预报释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以后的短期降雪天气预报提供了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6.
2009年9月7~17日,海南州出现了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的秋季连阴雨天气。本文利用地面和高空形势场、ECMWF数值预报产品等对这次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选取了2007年6月10~11日和2016年7月6~7日兴安盟出现的两次典型高温天气,从高空、地面形势等方面与本次超历史高温天气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行了高温预报指标检验,通过检验积累了预报经验,为今后更准确的预报高温天气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2019年6月26日呼伦贝尔市农区北部出现暴雨天气,研究表明:此次暴雨天气主要受西太平洋副高北抬对低涡继续东移形成阻塞造成此次降水过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雷达观测产品,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天气学成因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今后类似天气过程预报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MICAPS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图资料对2011年6月13日重庆地区一次雷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雷暴过程是高空槽和冷空气共同影响的结果.高空槽的发生发展为雷暴的产生奠定了形势条件;槽前的暖湿气流带来了充足的水汽条件;6月11日及12日的高温天气,为13日的雷暴奠定了层结不稳定条件;13日的冷空气冲撞为其带来的动力作用,直接促发了雷暴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成秀萍 《青海科技》2011,18(3):64-66
本文对2009年5月26~27日发生在青海省的大范围大降水天气从环流形势、影响天气系统和物理量场反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大降水的内在机制是一次大环流形势调整后,巴尔喀什湖低槽发展且东移南压,底部分裂小槽东移而形成的降水系统,同时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为大降水提供了水汽、能量和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