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学做父母的意识在一些人的观念里,学做父母的意识比较淡漠,似乎只要有了子女,便能教育子女,至于自己是否具有教育孩子的知识和修养,怎样学做称职的父母等都很少考虑,缺乏自觉性。也许有人认为,文化低的父母需要学习,文化高的父母不用学习。其实并不这么简单。美国的研究人员通过对一所小学中256名五年级学  相似文献   

2.
家教的重要性是尽人皆知的,家教的内容是什么呢?一说到这个问题,许多入首先想的是教子女识字、学英语、讲道理及为教子提供优厚的物质条件等,这些做法属“显性”家教,容易引起重视。然而家教绝不仅是“显性”的,还有更重要的方面即“隐性”的家教,所谓“隐性”家教主要指三个方面:其一是父母自身素质对子女潜移默比的影响;其二是家庭氛围对子女的熏陶;其三是家庭人际关系对子女的作用。然而,正因为他们是“隐性”的,所以常常被父母忽略了。例如有的父母花大笔的钱为子女购置昂贵乐器,  相似文献   

3.
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父母所施方法之宽严不同,子女竟之无所适从,不能了解事理之当然,并且方法过严则易失子女之爱心;过宽则易失子女之敬意。 ──陶行知我们培植儿童的时候,若拘束太过,则儿童形容枯槁;如果让他跑、让他跳、让他玩耍,他就能长得活泼有精神。 ──陶行知漫画教育格言·陶行知系列@李波  相似文献   

4.
年轻的父母,您是否考虑“凭”着什么去教育子女呢?有人说,做了父母就“凭”做父母的资格去进行教育。这样能教育好子女吗?答案是有资格但不一定合格。那么,父母教子“凭”什么,要怎样去教育子女呢? 一、凭经验,要分析。教子有经验是好的。谈到经验有以下三点,一是自己父母教育自己的亲身感受;二是别的家长教子的做法;三是个  相似文献   

5.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性。马克思说过:“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感情更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大阳。”可是,不少父母的心,往往只能是“爱的大阳”,却成不了“仁慈的法官”,使神圣的感情变成了溺爱。由于溺爱,造成了孩子的过分依赖,本来只要稍微付出一点努力就能做到的事,也不愿做。孩子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也没有起码的劳动习惯。依赖已成为一代儿童的致命弱点。溺爱的反面是对孩子施行专制教育。专制型的家长信奉“棍棒出孝子”的古训,  相似文献   

6.
<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孩子出生那一天起,父母就肩负了抚养和教育子女的重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走上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将门出虎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正是这个道理.然而,诚如国外一名人所说,“每个人都有做父母的权利,但不见得有做父母的资格”.那么,做父母的要怎样才能获得这种资格,成为一名出色的“第一任教师”呢?根据现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以及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的现状,笔者认为,做父母的必须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按照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着重从下列五个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都有做父母的权利,但并不见得每个人都有做父母的资格,资格只有通过争取才能得来。父母做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其是否成功地赢得了这一资格,而父母资格的合格性与其说是由父母的身份、地位等决定的,毋宁说由父母自身的素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所决定。因此,要想成为合格的父母,就要对自己的资格进行审视。什么是父母的资格?父母的资格问题实质上就是探讨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合理性或正义性问题,这里所涉及的不是“你”是不是,而是说“你”配不配充当父母这一角色的问题。这一问题之根本,就在于对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8.
《礼记》中说过:“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意思是说,从来没有先学习教育子女的知识才出嫁的。就是说,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只要有了子女,做了父母,就“自然而然”会教育子女。似乎教育子女没有什么学问,只要“能生”,就能教育。时至今日,仍还有一些人持有这种观念。其实,这是一种愚昧的陈旧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不改变,教育中难免带有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很难获得成功。早在一百多年以前,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一书中就指出:“子女的生与死、善与恶,都在于父母怎样教养他们。”他针对当时英国父母不学习教育子女科学知识的情况,严肃地指出:“如果一个人没有学过解剖学,就开始进行外科手术,我们会对他的胆大包天感到惊讶,而可怜他的病人。可是,一般父母从未考虑过那些在身体、道德、智慧方面应该指导他们的原则,就开始从事教养儿童这个艰巨任务,却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惊讶,也没有引起对受害者的怜悯。”斯宾塞尖锐地批评了这种人们习以为常的咄咄怪事,强烈呼吁要对家长进行专门的教育。他反复强调:千万“不能忽视这个最主  相似文献   

9.
做父母的,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由于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本是好端端的“龙”、“凤”苗子,结果成才无“望”。现列举家教误导四类。揠苗助长提前教育——超负荷施压一些盼望子女成龙成风的家长,过早让孩子承担学习任务,如背唐诗宋词,学英语,弹钢琴等。他们盲目给孩子加压,结果导致孩子的抵触情绪而丧失学习兴趣。据《大河  相似文献   

10.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伟大的、无私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之爱却常常进入了误区。由于爱的表达方式运用得不恰当,父母施加在子女身上的爱就变成了一种盲目的爱,这往往会导致这样两个极端:放任和专制,以致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放任的爱:家长把子女看成“掌上明珠“。在物  相似文献   

11.
唐朝韩愈说过:“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这是说,父母真正爱自己的孩子,就要选聘优秀的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我们中国古人向来很重视给子女聘请家庭教师的问题。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一位大夫叫孟孙,即孟懿子,也称仲孙何忌。他有两个儿子,到六七岁时还不知道读书学习,于是孟孙就给他们请来一位家庭教师。这位老师只会照本宣科,孩子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他越教孩子越不愿学。孟孙就把那位老师给辞退了,又请来第二位家庭教师。  相似文献   

12.
百花园     
幽默三则莱阳吕金亭然而某学生在校学了“然而”一词回到家里,父亲叫他帮抬东西,到了墙角拐弯处,便急忙喊:“然而,然而!”此时父亲大怒,放下扁担就踢了儿子两脚。儿子一  相似文献   

13.
家长是一种“职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中说过:“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意思是说,从来没有先学习教育子女的知识才出嫁的。就是说,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只要有了子女,做了父母,就“自然而然”会教育子女。似乎教育子女没有什么学问,只要“能生”,就能教育。时至今日,仍还有一些人持有这种观念。其实,这是一种愚昧的陈旧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不改变,教育中难免带有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很难获得成功。早在一百多年以前,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一书中,就曾经指出:“子女的生与死、善与恶,都在于父母怎样教养他们。”他针对当时英国父母不学习教育子女科学知识的情况,严肃地指出:“如果一个商人毫无算术和簿记的知识斌开始经商,我们会说那是瞎干,而看他要得到惨痛的后果。或者一个人  相似文献   

14.
赵忠心 《班主任》2011,(9):25-26
爱子女是人的天性,也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爱,才会去教育;只有子女切身体验到父母之爱,才乐于接受教育,朝着父母所期望的方向努力发展。然而,爱子女是有讲究的,不是怎样爱都有积极作用。韩非子说过:"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同时又说:"皆见爱未必治也。"这意思是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其他任何人的爱都不能比拟的。虽然父  相似文献   

15.
师爱的传达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高尚的爱,它既兼容了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又包含了无私的友爱。“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古人尚能把学  相似文献   

16.
“拜而受之”句之“拜”,不是一般的拜谢,而是指周代的“拜手”、“空首”。“拜下”只指在堂下行再拜稽首之利。“再拜而送之”句之“再拜”,为再拜稽首的省称,其礼仪动作有自卑而尊人的文化内涵。“和”、“同”是春秋时期两个流行的哲学名词。孔子的“和同”观是:由中庸而致和,臻于和谐;乡愿或朋比则是一味附和。“父母唯其疾之忧”非谓父母忧子女疾病,而只能是子女忧父母疾病,此是省主语(子女)的单句形式作谓语,“其”代句首之“父母”。“鸣鼓而攻之”之“鸣鼓”,非喻指,乃实指击鼓诉罪。  相似文献   

17.
太平盛世,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家庭与家教》迎来了她一周岁的生日。或许由于她的缘故,这一年我较多地听到了关于家庭教育、子女成长的故事。“我的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了!”这似乎是家庭教育的成功。“教子有方”的父母谈起子女“争气”来,眉飞色舞,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别讲孩子,提到他我就生气,最近我又被老师喊去训了一顿”,他的家庭教育似平不怎么成功。我被这些话题感动着,同时思考着:我们的杂志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教子莫误子     
当今父母望子成龙之心比古人更迫切。“重点班级”经久不衰,“贵族学校”应运而生,胎教之认真,家教之热闹,都是证明。“望”,似乎人人都要望。能否“望”成,要用实践来检验。事实上,一些为人父母者,“望”的和做的不一样,结果子女走向他们所“望”的反面去了。所以这个问题很值得人们深思。父母要真正做到教子有方,有三个误区必须引起注意: 一日误学。据医学杂志报道,一位5岁的孩子能识千多个汉字,而且对汉字的感受力特别强。照说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界,人们习惯于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比做放风筝。父母对子女的管教过于严苛,风筝的线就容易绷断;反之,如果过于放松,则风筝飞得不高。放风筝是一门艺术。它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讲究“度”,切勿过犹不及。所以,智慧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都是张弛有度的。这样,才能让孩子展翅高飞。  相似文献   

20.
为“上帝”培养“贵族”本栏编辑金剑影宁可“顾客就是上帝!”这里所以称“上帝”,大约是因为顾客能左右商店兴衰存亡的缘故。据说当前甘为子女花钱而又拥有巨额储蓄的父母已经形成了一个潜在的市场,于是教育便成为一种第三产业,学费高昂、设施高档的“高价学校”也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