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红楼梦》中有两个贾府:入书前的昔日贾府与书中的今日贾府。作者没有正面描述过昔日贾府,但是书中人以评说、回忆、想象等方式勾勒出昔日贾府的面貌。昔日贾府是曹雪芹的精心创设,在《红楼梦》中承担着对比、互文、隐喻等文学功能,表达了丰厚而深沉的意蕴。昔日贾府与今日贾府彼此交织,对《红楼梦》的叙事风格及文体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昔日贾府是《红楼梦》成为记忆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贾元春是贾府的一个重要政治资源,她利用自身的地位给贾家带来了许多特权,使贾府一度势焰薰天;贾元春也是-个贯穿贾府由盛而衰的关键人物,作者通过她与贾府的微妙关系,为贾府的命运埋下了很多伏笔,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对贾府结局的真实构想。  相似文献   

3.
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形成社会环境,它是小说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林黛玉别父离家,走进贾府,就进入了一个特写的环境。她在贾府所过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日子,与贾府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比较充分地展示了贾府社会环境的几个  相似文献   

4.
仆人——贾府的气势——《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描写江西李炳兴《林黛玉进贾府》不仅对贾府的典型环境和主要人物作了必要的交代,而且刻画了贾府这个封建社会缩影的衰败景象,抒发了作者的爱与恨,还表现了作者对以宝黛爱情为代表的民主与自由的向往之情。作者的这些思想感...  相似文献   

5.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通过黛玉的眼睛展现贾府的繁华,刻画了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三个主要人物。本文对《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刻画的特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前半部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围绕着这一事件,曹雪芹在生动刻画出贾府众生相的同时,也借这一事件揭示了贾府面临的三大危机:危机一:贾府荣宠今不如昔  相似文献   

7.
一、看似平淡最要紧的"草蛇灰线"   <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初到贾府,贾府上上下下人物纷纷出场,正在作者对众多人物的言谈举止、贾府的纷繁事件展开紧张有序的描写时,小说插入这样一个情节:……  相似文献   

8.
《林黛玉进贾府》是节选《红楼梦》中的第三回,也是拉开了林黛玉生于斯死于斯的贾府生活的序幕。曹雪芹主要是通过林黛玉来介绍贾府的繁华与富贵以及贾府的主要人物的性格。表面看来这似乎和一般小说序幕没什么两样,但纽楼梦》毕竟不是一般小说,习惯于“一石多鸟,  相似文献   

9.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很受师生喜爱的一篇课文.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不仅借林黛玉的一双眼睛引出了贾府中的众多人物,而且通过多处环境描写,展现了贾府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的豪奢气派.  相似文献   

10.
刘姥姥是一个"芥荳之微"的小人物,她以村庄老妇的眼光见证了贾府的兴衰,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示了贾府的面貌与风尚。通过刘姥姥所展现的贾府风尚,是作者所崇尚的儒家理想的社会道德风尚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唐传奇与宋元话本在结构之道 (深层结构 )、结构之技 (表层结构 )两方面均有差异。唐传奇的叙事结构主要以情爱类小说、梦幻类小说、侠义类小说、历史类小说为代表来分析 ;宋元话本的叙事结构主要以愚行小说、公案小说、鬼怪小说、宗教小说为代表来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随着中国市民社会、市民文化的兴起和曲折发展,体现市民文化价值观念的市民小说也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中发展变化。把20世纪的市民小说界定为一种反映市民特别是中下层市民的生活、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小说,则其在20世纪的发展主要有狭邪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海派小说、老舍和张恨水的小说、市井小说、新写实小说与新市民小说等几种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明代中后期的繁荣鼎盛而言,明初的小说创作及小说理论都较为沉寂。但文言小说“剪灯二话”及其序文的出现,却在明代小说史上起着不可忽略的过渡和奠基作用,其小说理论不仅涉及到小说功能论,还透露出关于小说语言论、小说内容论、小说创作论的些许萌芽,全面分析“剪灯二话”的十篇序文,有助于更清晰地梳理和把握明代小说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4.
《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不但在思想内容上有所创新和发展,艺术上也以其独创的讽刺手法,突破了前人的藩蓠,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说-听模式,确立了性格结构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开创了古代讽刺小说的先河,成为古代小说向近代小说过渡的标志和转折点,从而最终确立了其在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绿牡丹》是清代出现较旱的一部武侠小说,在小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代表着小说的转型。它是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向武侠小说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武侠小说向武林正邪、儿女侠情模式发展过程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6.
小说精神是小说之所以为小说的东西。昆德拉认为小说精神是小说的灵魂,与科学哲学、道德和意识形态判断、历史和时尚等方面存在相异与交叉;小说精神是开放的,骑墙的,自由的,创新的,历史的,坚守的。  相似文献   

17.
丰富的西方象征小说艺术发展史,给中国现代小说象征生成带来鲜明的参照。对外国小说象征及理论的介绍,贯穿现代小说史30年,这一艺术源泉滋润了现代小说象征诗艺的诞生。  相似文献   

18.
《岭南逸史》是清中叶出现的一部章回小说,有人说它是历史演义,有人说它是才子佳人小说,有人说它是英雄儿女小说。通过论析,本文认为它归属英雄儿女小说这一类型是合适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岭南逸史》在中国小说史和客家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王蒙复出的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王蒙对小说创作发表了一系列的讲话与文章,其中关于小说结构的问题所占比重较大,形成了他的小说结构观。其主要观点是:进行小说创作要十分重视结构问题;小说结构包括篇章结构、线索结构、人物结构、情节结构、心理活动结构等;小说结构要突破创新、丰富扩展、多元并存、自由放松;是社会生活的变化决定了小说形式、结构的变化。由此体现出王蒙复出初期的整个小说创作观是主张杂色、丰富、鲜活地表现生活的小说创作观,体现出其世界观、哲学观的主导方面是突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中的辩证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明代通俗文学高度繁荣,小说批评理论也随之积臻丰富,作为一部体大虑周的理论专著,《文心雕龙》成为其汲古前代诗文理论的重要对象,其中的小说理论也引起了明人的关注。囿于时代的原因和文学的自身发展规律,《文心雕龙》的小说理论主要针对小说中的艺术手法而非特定文体。在明人看来,这部分内容不仅反映了古代小说理论的演进轨迹,更重要的是对小说的创作手法、创作思维以及小说评点等文学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