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英 《新体育》2024,(2):16-18
正手击球技术是网球击球技术的基本击球方法之一,据统计运动员正手击球技术在比赛中所占比重超过70%,因其具有速度快、控制力强、力量大等特点,成为多数运动员用以得分取胜的主要手段,而力量和身体平衡性是正手击球技术当中两大基础素质。本次研究共选取某高校体育学院网球专项班20名男子,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网球正手击球深度、力度及精准度经过核心力量训练6周后与训练前相比有较为显着的提高,对照组接受传统力量训练6周后网球正手击球深度、力度及精准度改善情况低于实验组,表明核心力量训练比传统力量训练更能促进网球正手击球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球的正手击球动作是运动员练习网球运动的第一节课,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为了帮助初学者掌握娴熟的动作要领,打下坚实的网球学习基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功能性训练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普通网球正手击球动作和功能性训练对网球正手击球动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功能性训练对网球正手击球技术动作具有积极地影响。  相似文献   

3.
如果提出一个问题——您对自己的正手击球满意吗?恐怕回答“NO”的人比回答“YES”的人要多得多。的确,正手击球毕竟是羽毛球比赛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一种技术。哪怕是击球技术水平已经很不错的人,也仍然希望自己的正手击球技术进一步提高。磨练自己的正手击球,是每个羽毛球爱好者永远的追求。有谁不想提高正手击球的攻击性呢?可是想提高击球的爆发力决不是那么容易,更不是一日之功,从何处入手去提高呢?本文介绍的方法包括在日常生活环境下的练习、心理训练和改良“武器”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但却对提高你的击球有明显的效果,你不妨试一试。不过,要想看到成效,那一定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4.
干福志 《精武》2014,(4):34-35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网球初学者在进行正手击球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着重对网球初学者学习正手击球时易犯错误动作进行分析。正手击球是网球初学者学习网球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技术动作。为了让初学者便于掌握正手击球动作,在教学和训练中,要抓住技术关键,有针对性地训练,分析出现错误动作的原因,以便及时纠正,以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尽快掌握网球基本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5.
振动训练以其独特的功效,在训练学领域由于能帮助运动员提高训练水平而备受教练员的关注。以网球运动员上肢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振动训练对网球运动员正手击球和双手反手击球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①振动组运动员正手击球时的爆发力,在小阻力和大阻力下有明显提高,出手速度在小阻力下有明显提高;非振动组运动员中阻力下击球速度有明显提高。②振动训练能使小阻力和大阻力双手反手击球时的爆发力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在大阻力下的反手出手速度明显提高;非振动组运动员在大阻力下的爆发力得到提高。③振动训练在该实验中是有效的干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是传统力量训练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杜娟 《体育世界》2013,(12):90-91
通过结合核心力量的作用、网球正手击球动作的力学特征以及躯体核心区域的解剖学结构来具体分析核心力量在网球正手击球动作中的作用机制,找出发挥不同机制的具体肌群及其特点,同时提出了相对应的训练注意事项,从而为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鲁波 《精武》2012,(2):21-22
拥有良好的网球正手抽球技术是众多网球运动员和网球爱好者的梦想。开放式站位正手抽球逐渐成为现代网球的主流打法。本研究对开放式正手击球的准备和引拍,击球和随挥等环节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对网球训练过程中的易犯错误和不合理动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红 《网球天地》2013,(9):132-133
正手击球的发力主要依靠屈膝蹬地转髋转肩。在日常的多球训练中,教练经常强调击球过程中的屈膝蹬地。正手击球时为何要屈膝蹬地呢?张坤教练对此做了详细的剖析。  相似文献   

9.
仪名蕾  毕研嵩 《精武》2013,(18):27-28,30
本文从挥拍击球的定义出发,对正手挥拍击球技术进行了分解,研究了挥拍击球技术的能量产生、传递、增强、转化的过程,找出了提高挥拍击球力量的方法。对提高正手击球的攻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正手击球技术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影像分析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ATP2008年终排名前6的网球运动员的正手击球技术动作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提高网球选手正手击球技术,使其正手击球成为比赛中强有力的得分武器。  相似文献   

11.
萨托什·奥奇  刘彤 《网球》2013,(10):112-115
这些训练能有效的帮助你打造更有进攻性的正手击球。正手击球是你在球场上最经常使用的进攻方式,对于每个级别的球员来说,提升正手进攻对于取得胜利至关重要。无论你是平击还是强烈上旋,正手都应该成为你武器库中最强大最有侵略性的武器。  相似文献   

12.
正手击球 对于初学员网球的人来说,开始比较容易掌握的技术是正手击球。与学习反手击球相比较,初学者往往感觉正手击球学起来比反手击球难度小。但是,正手击球的节奏一旦稍稍有一点点遭破坏,则会导致全局乱套。实际上,网球技术水平的提高,最令人苦恼的技术就是正手击球,因此,认认真真地学好正手击球这项最基本的技术,是提高网球整体技术水平的关键所在。 削球的基本特点是:使球尽量低地过网,击出的球是低低地滑动飞出,但是,更具攻击性削球的轨迹也有例外、比如打到对方网前的小球。其技巧是拍面角度比一般的削球稍大点。基本上…  相似文献   

13.
正手击球是最基本的网球技术,可当你的正手总是没有显著提高时,就要考虑对正手击球基本要领的认识是否存在误区,现在就来检验一下自己。有时扬弃固有的观念就能让你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4.
网球是一项技术动作要求很高的运动,网球正手技术是网球运动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也是初学者最先学习的技术。拥有良好的正手击球技术可以使之成为强大的进攻型武器,也可以为其他技术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在网球训练中正手击球是指在球员持拍手同侧的地方对落地球的打法。  相似文献   

15.
超市     
《网球》2012,(7):146-148
网球明星们训练场上的秘密武器——ETCH-SWING艾奇网球训练拍"艾奇网球训练拍是每一位网球选手不可或缺的体能训练器材。"——布拉德.吉尔伯特(Brad Gilbert,前阿加西教练)。美国西佛罗里达大学安德鲁斯学院运动效果研究中心所做的研究表明,使用艾奇网球训练拍可以将正手击球速度提高15.9%,反手击球速度提高23.9%,发球速度提高10.2%。  相似文献   

16.
正手攻球是乒乓球各项技术中的核心。因此,在教学中应及时纠正正手攻球的错误,以利于学生尽快正确地掌握这一技术。一、建立正确的正手攻球技术动作概念教师讲解示范正手攻球技术动作,初步给学生建立一个直观良好的技术动作表象,对防止错误出现非常重要。以右手为例讲解示范正手攻球。应从击球动作基本环节:准备姿势——移动脚步——挥拍击球——迅速还原来讲解示范。准备姿势是近台站位,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收腹,上体稍前倾。对方击球后,立即移动脚步到球从本台面弹起的合适位置上,向右转体引拍,重心落在右脚上。挥拍…  相似文献   

17.
正手天下     
你到网球场看看,很多人都在用正手练习着击球。当你问学网球是从哪种击球开始学起的,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正手击球。所以说,正手击球是网球技术中最基本、使用率最高的一种击球方法。可是尽管人们练习正手击球的机会最多,但为不能打出线路清晰、有威力的正手击球而苦恼的人却不少。怎样才能使正手击球成为自己的进攻武器呢?本期特别推出“正手套餐”,请慢慢品味。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以哈尔滨体育学院网球专修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具教学实验,并对测试正手击球准确性进行,结果发现,有教具教学的实验组,击球准确性明显高于无教具教学的对照组,且此差距在实验后能持续提高。说明教具的合理使用能为学生练习提供目标和反馈,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网球运动中,无论你有怎样的一技之长,正手实力在很大程度上都会最终左右比赛的胜负。在职业网坛,大师级选手都以正手击球作为最基本的武器。职业高手的正手击球从外表看似乎各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都严格地遵循着正手击球的基本要领。这一期就让我们来彻底强化这些要领,锻造正手"绝杀技"。LESSON 1 职业高手的正手技术要领……P80LESSON 2 正手击球技术问答……P87LESSON 3 过渡球和制胜一击……P90LESSON 4 正手击球技巧……P92  相似文献   

20.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3):110-113
上次我们简单介绍了正手攻球的技术动作和基本要领。初学者在学习正手攻球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掌握一项技术动作,更重要的是在练习正手攻球的过程中,体会击球点的概念,体会重心交换的感觉,要掌握转腰、收前臂,找到腰手合一的感觉。 在不同的击球点击球,其技术动作是不同的,比如在高点击球,发力方向更为向前;而在低点击球,发力方向要更为向上。此外,在正手攻球时,转腰和收缩前臂几乎是同步的动作,不要前后脱节,要在收缩前臂的过程中去击球,击球之后要迅速还原,养成连续击球的习惯。在训练方法上,多球训练可以更好地巩固技术动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球来练习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