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而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由无数个有创新能力的个体组成的。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多半是在学生时代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和确立全球格局中重要地位的迫切需要。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所以黎世法先生在《异步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指出:“现代社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充满创新认识和创新事物的信息社会,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倪升宏 《文教资料》2005,(5):131-132
创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已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此可见,创新能力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是社会前进的原动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质疑据心理学研究证明,“民主型群体”较之“专制型群体”,受到挑战的群体较之没有受到挑战的…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时代要求,又是当代中国教育的特殊使命。因此,语文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现代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在世界之林屹立。时代的发展呼唤人才,今天的教育要为明天的创新服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总书记这一讲话精神为我国21世纪素质教育的发展指出了十分明确的发展方向。要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造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对于一个民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希望;没有创新,就没有国家与民族的强大。因此,从学生抓起,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是贯彻新教育理念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这一教育思想,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因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将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因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将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如何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国粗“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将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因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将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心理等各方面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而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新时期衡量人才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5.
陈秀玲 《教育导刊》2001,(20):20-21
在举世瞩目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开发的重要基地的学校,当然要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任.我校实施养成教育模式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进一步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21世纪知识创新及其创造性的应用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和竞争力的基础。教育家说,“21世纪将是创新能力教育的春天。”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的灵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江主席的这段话,说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在知识经济日见端倪的今天,更需要大批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9.
着力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是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动力,而且是科学技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必要条件。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科学思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67页)。一个民族科学思维的标志就是一个民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持续创新,要取得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是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创造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高校创造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汪钟鸣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从一般意义上讲,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人类社会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