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外大传播》计划组织一批稿件,记录中国外文局各种出版物的业务经验,这是很好的设想,也就是继往开来吧。在谈到《今日中国》的经验之前,先说三句话。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是外宣老领导朱穆之同志的话。他说:“外宣工作是朝阳工作,前途无限,前景广阔。”他又说:“做宣传工作就要看对象,内宣和外宣不同就是对象不同嘛。当然,内宣和外宣有不少是相通的,这应该承认。但是中国跟外国不一样嘛,中国人跟外国人不一样嘛,怎么可以在宣传上不分内外呢?”  相似文献   

2.
刘刚 《对外大传播》2011,(11):36-37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做好入世10周年的对外宣传,对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对外开放工作,树立我改革开放的良好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和平发展的信任与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对外报道的重点任务不外以下几项:  相似文献   

3.
如何做好对外经济报道,这是对外宣传工作中的老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在国际社会的上升,做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对外报道成为当务之急。从目前情况看,对外经济报道是对外传播的热点,也是难点,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还是《今日中国》的盲点,因此对它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我党的对外宣传事业,源于1931年11月7日“红中社”(新华社前身)向国外播发的一篇英文稿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对外宣言》。1944年9月1日,新华社在延安正式开办对外新闻广播,用英文向海外特别是向美国发电讯稿,反映党的政策主张、八路军和新四军前线战况、解放区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新华社的对外宣传由此成为我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中,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继之以长达40多年的“冷战”。1927年,被称为西方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美国学拉斯威尔出版了《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术》一书。这是他的博士论(时年24岁),后来成为西方传播学的奠基性作之一。这本书的书名虽然用了“技术”一词,实际上是一本探讨理论的书,如他在1970年为该书新版所写的引言中所说,“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不是想‘抛开理论’,正相反,是想要发现适当的理论而作的一次试练。”  相似文献   

6.
对外新闻报道是对外宣传工作的组成部分,狭义的对外宣传专指对国外、境外的宣传。那么站在中国的角度,狭义的对外新闻报道即指我国面向国外受众的新闻报道。本文仅就对外新闻报道中“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略作论述。对外新闻报道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创造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要获得这一效果不能光靠热情,还应讲究技巧,“以小见大”是我们在对外新闻报道中需要加强运用的  相似文献   

7.
2007岁末,《对外传播》一行如期见到了朱穆之同志。采访朱穆之同志的计划已经酝酿了一年多,本来,记者预设了很多问题,以分享一名新时期外宣工作开拓者对中国外宣事业的见证。当我们刚想启动一个个采访话题时,穆之同志却笑着拿出了一篇文章说:“我已经退下来15年了,怕谈不好,还是写了点东西,你们看看吧,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我们再深入聊。”[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和加快实施经济国际化的战略形势下,作为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先导”与“桥梁”的对外宣传工作越来越显得不可或缺。其作用将越来越莺要,意义将越来越重大,地位也将随之提高。应该说,大的环境给新时期对外宣传工作,特别是地方对外宣传工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大显身手的空间。“有为才有位”。如何结合全国“大局”和本地工作“中心”,更好地加强和改善对外宣传工作成为每位外官工作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做对外宣传工作的同志,应学会宣传艺术。使人爱看我们的报刊,乐于收听我们的广播。“宣传艺术是高明的政治。是最强的意识形态。它用感人的艺术形象,叫你落在我的政治圈套中”(陈毅语)。人情味。就是一种宣传艺术,它能吸引、感染受众,使之潜移默化地接受我们的观点。人情味,在10年动乱中曾  相似文献   

10.
旅游报道一直是对外传播中必不可少的品类。它以其长盛不衰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海外读,也成为我们对外宣传期刊的传统、经典和保留项目。我国各种对外宣传期刊,从创办到今天,旅游报道层出不穷,且有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旅游栏目。  相似文献   

11.
转眼间,中国外局“土生土长”的第一任局长段连城同志离开我们已近6年了,但人们并没有忘记他,因为他虽过早地走了,但把一部传世之作——《对外传播学初探》留给了后人。他为我国对外传播事业建立的理论丰碑,连同他对这一事业的其他贡献,还有他的高尚人品,都常让我们把他怀念。不久前,  相似文献   

12.
《境外涉华经济报道实例点评》一书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策划编辑,是"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第八本专著。该书从对外宣传的需要出发,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对外经济报道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从近年《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十余家境外主流媒体中,选取了二十多篇典型报道作为案例,分特写和评论两大部分,约请新华社、中国日报社、外文局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十多位资深专家和学者,从报道选题、可读性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点评。新华社对外部主任严文斌和《今日中国》杂志社原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沈兴大为该书撰写了导读文章。对外传播的资深专家沈苏儒先生在序言中写道:"本书对正在从事对外传播实际工作的读者,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指导性参考书,对于正在学习和研究对外传播的青年读者,是一本十分有助于提高水平的教科书。"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摘编该书的精华文章,供从事对外经济报道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在2008年8月奥运会结束之后,即已经进入了"后奥运时代",但在申办、筹备和举行北京奥运会过程中的一些优秀做法和成功经验却给对外宣传工作留下了永久的遗产。值此北京奥运会举办五周年之际,北京市委外宣办主任王惠为本刊撰写文章《北京奥运,给对外宣传留下永久遗产》,回顾了北京如何在奥运会申办、筹办、举办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外宣组织和策划功能,通过国际媒体对外宣传国家形象、宣传北京,从而主导了奥运的对外传播。本文也被收录在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编辑、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地方外宣成功案例研究》一书中。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的对外宣传工作一直做得非常好,曾经得到了朱镕基总理的表扬,本刊2001年10期、11期连载了云南省委外宣办领导的文章《以强有力的外宣吸引人》,详细地介绍了他们的工作经验。最近,我接到了云南省委外宣办副主任胡德盛的来信和寄来的2本杂志:《湄公河》创刊号、改版后的《吉祥》。这使我深深地感到,云南省的对外宣传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5.
对外宣传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内鼓舞人心、激励士气,对外展示自我、塑造形象的工作,是区域发展的“助推器”。对于一个县来说,争资金、项目、人才、市场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品牌知名度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对外形象的好坏,取决于对外宣传成效的大小。华亭县在加强对外宣传工作中始终强化五种意识,通过全方位推介,立体化覆盖,努力构筑大宣传体系,有效提高了全县对外知名度。  相似文献   

16.
对外传播,是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重要领域。作为从心理学、社会学、新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派生出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中国的对外传播学可谓发展迅猛。今年4月份召开的《中央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李长春同志提出外宣工作要“坚持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要,贴近国外受众的习惯”(以下简称“三贴近)。因此,对于如何精心打造对外传播期刊,让受众乐于接受、乐于阅读,从而真正体现新形势下对外传播的有效性,更是成为外宣期刊中值得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刘东平 《对外大传播》2002,10(10):11-13
旅游报道一直是对外传播中必不可少的品类。它以其长盛不衰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海外读,也成为我们对外宣传期刊的传统、经典和保留项目。我国各种对外宣传期刊,从创办到今天,旅游报道层出不穷,且有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旅游栏目。  相似文献   

18.
《对外大传播》2001,(7):30-30
2001年,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工作网站“深圳聚焦”顺利开通。根据市委和市委外宣小组领导的有关批示,在网站的基础上,我办还成立了网络新闻监控中心,对如何利用网络开展对外宣传和网络新闻监控作了初步的尝试。按照广东省委外宣办的布置和《2001年深圳市对外宣传工作要点》的部署,今年我市网络外宣和网络新闻监控的任务仍将十分繁重。我办将在2000年工作基础上,协调建立我市重点新闻宣传网站、进一步完善“深圳聚点”网站建设、加强我市网络新闻监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尽管人们可以容易地举出传播学诞生的其他来源,但许多学认为,传播学的诞生与对外宣传现象的研究密切相关。传播学研究伊始,关于对外宣传的研究就一直处于传播学研究的前沿。有的学把20世纪称为“宣传的世纪”。在这个宣传的世纪,对外宣传策略与技术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对外宣传策略出现什么新特点?本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黄歆 《对外大传播》2008,(12):45-46
大家都知道,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借用这个表述,我把这篇《中国致富速度将放缓》中体现出来的对外经济报道的要素归纳为时机、故事、角度这三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