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英军  曹刚 《体育学刊》2007,14(9):98-100
当前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存在时间少、目标单一的弊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改革实习模式,实行“普修”与“选修”相结合实习模式。体育教育专业“普修”与“选修”相结合实习模式,有助于解决体育专业学生实习时间不足的问题,拓展专业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行动研究与观察等方法,文章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学生受益为出发点,本着在改革中实践、在实践中改革的基本思路,围绕高中体育选项“选修”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选修”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兴趣、专项技术水平、体育能力和部分项目竞技运动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3.
我国"三位一体"的体育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我国体育管理目标和体育管理现状的分析,结合系统科学的理论,提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体育管理模式,即由政府、体育协会和各类体育实体(学校、职业俱乐部、业余俱乐部等)构成的“三位一体”的体育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根据斯金纳·埃伦提出的“动因———手段———目的”三模式理论和她的“能力系统”模式 ,分析了运动和锻炼心理学中与知觉控制有关的内容 ,即控制点、归因、自我效能、成就目标、自我决策和计划行为理论中的行为控制感 ,为将来这个领域中有关知觉控制的研究应该注意的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多学科训练方法的理念是指应用与运动训练相关领域学科的专业知识来帮助运动员达到运动训练的目标。传统模式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对教练员发挥自身的作用存在局限性。本文通过对目前“过滤”模式和“基础支持”模式的分析,介绍了称之为“轨道”的全新模式。此模式就像行星(指运动员)围绕太阳(指运动训练目标)旋转,同时卫星(指各学科的专家)按照一定的轨道(指教练员)围绕行星旋转。此模式曾在巴西空军科学院和奥运优秀运动员训练中心应用十余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结论:虽然此模式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但此模式对高水平运动员取得显著的进步,可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搏克”运动是起源于13世纪的蒙古三项运动之一,它是一种具有多层次内涵的体育活动,即具有寓教于乐,形象动人的特点,又有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内涵。由此可以看出“,搏克”运动的精神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精神气节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汪如锋  杨斌 《体育科技》2007,28(1):49-52
现代运动竞赛中,运动员在关键时刻以先赢后输的形式丢掉冠军的现象越来越多,心理学上称之为压力下的“choking”,并定义为压力条件下一种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发生技术衰败的现象。本文在综述竞赛中“choking”现象的定义及其理论解释的基础上,探讨了“choking”现象发生的机制及其原因,寻找其预防措施,并分析目前有关“choking”的心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旨在引起教练员、体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为提高运动员的竞赛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与各个学校多样性和学生差异性之间的矛盾,阐述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实践模式”、“过程模式”与“环境模式”。分析三种模式的主体思想及其对我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借鉴意义。认为:应根据文化背景,合理借鉴此三种课程开发模式的积极思想,开发各具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9.
"开放的大教育"体系下可持续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提出要可持续地培养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应构建竞技体育人才“开放的大教育”培养体系。实施要点为:树立“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实施“体教结合”;贯彻“科教兴体”,促进运动训练科学化;完善岗位培训体系;以及将体育学院办成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0.
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在认真分析和把握美国体育院系课程改革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实际 ,提出了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框架和理论依据 ,预测了专业培养目标从“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过渡的必然趋势 ,突出强调了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三大要点 ,即基础课程模块强调“厚基础” ,专业课程模块突出“专业特色” ,选修课程模块强调“宽口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中教学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认为:高中体育教学课改是高中教学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课改工作,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而在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中,运动技能技术教学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经验,以及对课改的理解和认识,对高中体育的教学中运动技能技术的教学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是我们整个民族健康素质的根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战略举措,是各级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形成"终身体育"行为习惯的具体体现。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教学应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注入新的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身体和精神的高品质的生活需求,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强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要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上来,对学校体育课程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本文以此为背景对《新纲要》环境下学校体育课程的特点进行了5个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田野考察等方法,从概念学的角度,探究校本课程与民俗体育内涵、特点和分类;从人类学角度,探讨民俗体育与大学体育校本课程的相关性;用事实求是的视角,调查湛江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现状以及民俗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历史的纬度,厘清湛江民俗体育代表---传统武术、人龙舞、醒狮等历史形态及其变迁;从传播学方面,对该地区的民俗体育项目作为个案分析,根据课改的需要,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推广可利用的民俗体育项目;从未来学角度,勾勒出基于粤西民俗体育高校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研究认为:紧密结合粤西高校实际,开发具有粤西特色的、通俗易懂的、科学实用的校本课程,将弥补国家课程内容的不足,从而拓展学生视野,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同时也为其它高校或学科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与高中体育课程的比较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庄弼 《体育学刊》2007,14(3):5-8
对全日制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已接近大学的体育课程,原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应建立在高中毕业生体育知识、技能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高校体育教学将从有形向无形发展;体育学习内容越来越向就业和终身体育发展;体育教学的任务将由学生体育俱乐部完成;学生体育俱乐部和校外体育俱乐部将更加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6.
薛红  李玉荣 《冰雪运动》2011,33(4):83-86
以黑龙江省高中冬季冰雪体育课程为研究内容,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的方法对高中冬季体育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对开展冰雪体育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冬季体育课冰场数量不足、课程内容单一、青年教师冰雪技能薄弱等问题,提出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创新冬季体育课程模式、加强青年教师冰雪体育技能培训等建议,以期为促进学校冬季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响应"健康中国"的号召,教育部为此针对高中体育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需要对体育课程的教育进行全面改革。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体育而言,新的教育方式是"走班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加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走班制的教学模式的出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从而对体育课程有更浓郁的学习兴趣,推动教学改革发展。实践证明,"体育走班制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是未来体育课堂的主流趋势。本文以当前高中进行"走班制"改革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且提出解决办法,为其他进行的学校提供关于走班制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教育正在向体育与健康教育转变。针对高校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大学体育教学理念,从高校体育的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形成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以教育学和体育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对南京市玄武区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发现:南京市玄武区中学都进行了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但校本培训机制不完善,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普遍较弱,场地小器材不足,开发的内容较少,组织形式较单一,没有充分体现校本课程价值,使校本课程开发流于形式。校本课程对中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育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没有以人为本,也没有较好的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学习领域目标”,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下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上从以往的短期教育扩大到终身教育.在新修订的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课程中,所明确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有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种意识上的转变体现了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的一个新形势.另外,新课程要求重视学生的个性上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因此在体育教学的策略选择与方法运用上,以及在技能学习上需要根据学生心理活动、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设置、安排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