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考英语的社会化改革强化了考试的社会化需求,对高考改革的考量要兼顾内部技术性与外部社会性。围绕高考英语社会化改革,日本政府更多聚焦高考英语改革的政治与教育功能,凸显英语教育水平的提升与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目标的达成;社会则更关注其社会性,聚焦考试内容、形式、报考费等变化所带来的考试公平问题。政府对考试社会性考量不足是日本高考英语社会化改革难以如期推行的关键要因。高考英语改革不仅要关注教育学、考试学视角,社会性也是不可忽视的考量维度。  相似文献   

2.
2013年年末,北京教育考试院出台了《2014—2016年北京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计划于2016年开始实施新的高考方案,其要点是调整考试方式、考试内容、试卷结构、考试科目的分值。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英语高考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与国际上成熟的社会化考试相比,如IELTS(雅思)、TOEFL(托福)等,现行的高考英语测试在诸多方面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考试还有一定的距离。本文主要在对比IELTS口语测试的基础上,分析高考英语口语测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高考英语口语测试发展变革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英语社会化考试成为一大定势。然而,社会化考试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许多质疑与挑战。文章主要从英语高考社会化改革的政策背景、背后的博弈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即探索实现英语学科的招考分离、突出市场在社会化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保证英语社会化改革的公平性、发挥其良性指挥棒作用,以期对我国英语高考改革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考社会化考试改革的论题提出已久,但目前来看,改革主要还是停留在考试科目组成、科目分值、考试次数等方面的调整上,这与招考分离、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招考社会化改革还有较大距离。高考社会化不仅可以使中学教育摆脱高考桎梏,还可以促进高校特色选才和分类发展。高考社会化改革可以从报考走向社会化、考试机构走向社会化和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三个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4年最新披露的有关高考改革的消息,高考改革总体上是要适当减少高考考试门数和改变高考考试方式,英语很有可能会退出高考,逐步转变为社会化考试。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考录取不看英语成绩,不代表学生可以松懈英语的学习。面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现行的英语教学存在哪些问题,英语教学应当如何展开,本文将进行简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考制度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制度,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攸关国家优秀人才的选拔与培养。高考改革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与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描绘了高考改革的路线图、明确了高考改革的顶层设计,必将引领我国高考实现新一轮最全面、系统、深刻的变革。实行"一年多考""社会化考试"等,是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核心议题。高考攸关者对于高考改革的态度、意见及建议,是新一轮高考改革政策制定的基础与出发点,也是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的基本依据。我们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一年多考"获得广泛认同、考试社会化任重道远;据此,我们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高考"一年多考与社会化"改革的针对性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的高考方案体现出改革的目标重心已经从知识测度转向了素质考查。但是,新方案中科目选考制度能否修复文理分科造成的知识断裂,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是否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的素质考查,社会化考试的风险能否得到有效规避等问题会影响改革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调整科目组合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兼顾素质发展与专业学习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素质全方位的动态评价;加快社会化考试的基础性条件建设,防止高考成为应试教育的推手。  相似文献   

8.
新的高考方案体现出改革的目标重心已经从知识测度转向了素质考查。但是,新方案中科目选考制度能否修复文理分科造成的知识断裂,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是否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的素质考查,社会化考试的风险能否得到有效规避等问题会影响改革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调整科目组合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兼顾素质发展与专业学习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素质全方位的动态评价;加快社会化考试的基础性条件建设,防止高考成为应试教育的推手。  相似文献   

9.
2014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英语高考社会化改革政策,也就是英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进行,一年多考,按成绩来划分等级,最好成绩计为最终成绩,这将成为高校招生的参考标准。英语高考社会化,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并使英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高考英语社会化的核心理念就是公平、竞争和自由。英语高考的社会化的实施,使得学生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英语的实践和应用,充分发挥英语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为了适应高考英语社会化的改革,作为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综合英语》的教学改革就势在必行。本文旨在浅析如何提高《综合英语》教学的策略和应用,更灵活地掌握英语中的听、说、读、写、译等这些重要的英语技能和知识。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放到了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了未来高考改革的方向: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1]。高考改革方案指出:英语将退出统一高考,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考生可自主选择参加考试的时间和次数。考试的灵活性、自主性、适应性进一步加强。高考考试社会化是大势所趋,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把学生从疲于奔命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以往教育界对高考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关系探讨,多停留在感性层面。高考被看成是造成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和推行素质教育的"绊脚石",并因此承受着不公正对待。实际上,高考既与应试教育没有天然的"血缘",不是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也并非素质教育的"绊脚石"。这些关于高考的误解都是由社会竞争和社会矛盾所引起。  相似文献   

12.
随着艺术类考试的不断升温,考生数量的急剧增长,原有"校考"模式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针对在京高校及考生的特点,对北京市拟实施的艺术类专业统考组织机构的建立以及命题方式、报名系统、成绩认定等环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考与研究生入学考试都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公正、公平的特点,但都存在"一试定终身"的弊端,在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如何完善高考制度显得尤为迫切。笔者从事多年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希望通过本文对近年来研究生招生改进办法的考察分析,得到对高考改革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主要有两种:SAT与ACT。美国大学在选拔新生时强调素质的全面考查,但SAT、ACT等大学入学考试的成绩也至关重要。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或ACT每年均开展多次,大学入学考试与高校录取工作相对独立地开展,实行"招考分离"。学生亦可报名参加多次SAT或ACT考试,高校以最高成绩为选拔依据。SAT、ACT考试编制的科学化程度较高,试题难度稳定,得到了多数大学的信任。变"一次高考机会"为"多次高考机会",实行"招考分离",是我国高考改革的大势所趋。但具体改革的操作细节应深入研究,谨慎实施,以免发生执行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5.
高考作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一项活动,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引发了一系列被称做"高考现象"的社会现象。"高考现象"的出现表明高考已不仅仅是教育界的事情,而且已经变成整个社会的事情。"高考现象"出现的背后有种种原因,但学历社会的现实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将"高考现象"放入学历社会的背景下考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选拔人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推荐和考试。究竟使用考试方式还是推荐方式来选拔人才,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台湾在大学多元入学考试中尝试使用推荐加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从1994年开始实行,目前已经有12年的历史了。本文探讨台湾在大学入学考试中所使用的多元化推荐入学考试方式的由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的推荐制;日本的大学推荐入学制;台湾曾经在大学入学考试中实行的保送生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世界高校入学考试制度改革趋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世界各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改革流派纷呈、多姿多彩,但是都有其本质的内在诉求,为了满足这些诉求,各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改革虽然存在差异,但是也表现出一些共同趋向。本文通过梳理各国高等学校的入学考试制度,对这些共同趋向进行了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18.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4个省区2007年新高考在实行的第一年取得了成功,新高考方案各具特色。江苏省2008年的高考方案已经公布,此方案又不同于前四者。新高考既是1999年高考改革的继续,又是以考试内容改革为核心的综合改革。新高考方案突出了综合性,增强了针对性,地方特色鲜明,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对2012年福建高考数学试卷作了总体评价,着重就试题的主要特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数学高考的复习教学和试题命制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李政 《中国考试》2021,(5):40-47
我国高职院校招生分类考试改革先后经历了从“制度类型化”到“类型制度化”的过程,呈现出效率导向的基本特征。在效率导向下,能力本位评价成为高职分类考试改革的关键特征与核心内容。然而,当前我国各地高职分类考试所实施的能力本位评价仍处于低质量的水平,如评价内容的碎片化、评价实施的离散性、评价结果的孤岛化和评价影响的阻滞性,低质量的能力本位评价与分类考试的类型地位确立之间形成了内卷化的改革桎梏,导致考试的信效度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其作为评价方式的权威性和外部认可度,破坏了其作为一种高考形式存在的合法性。因此,应将能力标准体系建设作为高职分类考试改革的基础性工程,构建“中职学业水平考试+统一职教高考”的双阶段能力本位评价模式,进一步强化高职分类考试成绩的价值尺度和流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