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不同锻炼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564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16.67%的大学生从不参加体育锻炼,60.64%的大学生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经常锻炼的大学生只有22.70%;而在体育锻炼频率上男女生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1),从不锻炼者与经常锻炼者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从不锻炼者、偶尔锻炼者与经常锻炼者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另外,大学生体育人口占大学生总人数的31.49%,男女大学生体育人口占各自总人数的35.84%和24.29%。(2)不同锻炼方式的男女大学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大学生的总均分及各项因子分与全国青年组和国内成人,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4)从不锻炼组、偶尔锻炼组和经常锻炼组的总均分依次为0.66、0.62和0.54,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5)非单独锻炼组的总均分略低于单独锻炼组,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益于心理健康,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良好的影响,但性别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并验证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我国4所高校10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ERS)、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USSCS)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对体育锻炼、自我控制和抑郁进行评估。对调查数据依次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男生体育锻炼和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女生的自我控制水平显著优于男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育锻炼和自我控制分别与抑郁呈负相关(r=-0.118,p<0.01;r=-0.570,p<0.01),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呈正相关(r=0.112,p<0.01),体育锻炼能显著负向预测抑郁(B=-0.087,p<0.01)和正向预测自我控制(B=0.115,p<0.01),自我控制能显著负向预测抑郁(B=-0.527,p<0.01),并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抑郁间的起中介作用,Bootstrap95%CI为[-0.095,-0.027],效应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运动量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江苏省3所高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认知评价取向与意向性取向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认知评价取向与人际交往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别、专业的大学生运动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运动量与认知评价取向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1)女生认知评价取向水平与意向性取向水平高于男生;大一学生的知评价取向水平高于大二和大三。(2)运动量与认知评价取向之间存在负相关,体育锻炼水平越低,认知评价取向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手机成瘾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大学生手机成瘾量倾向量表(MPATS)对深圳大学2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体育锻炼与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798,P<0.01),与手机成瘾呈显著负相关(r=-0.630,P<0.01)。(2)体育锻炼不仅正向预测大学生睡眠质量(B=0.16,P<0.01),同时负向预测手机成瘾(B=-0.37,P<0.01);手机成瘾负向预测大学生睡眠质量(B=-0.16,P<0.01);手机成瘾在体育锻炼影响睡眠质量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为35.58%。结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直接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还可通过手机成瘾间接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贫困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相关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锻炼态度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广西省3所新建院校20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贫困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及总分高于非贫困生,差异具有显著性;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锻炼态度各分量表基本不存在差异;贫困生的锻炼水平低于非贫困生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体育锻炼水平与贫困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及总分显著相关。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应重视通过体育教育途径帮助贫困生树立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绪稳定性量表(ESSV3.0)等研究工具,对山西省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状况的关系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2)锻炼人群和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3)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优于小强度和大强度体育锻炼;4)不同项群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的效应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体育锻炼是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60~89岁老年人下肢力量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 30 s坐椅站立方法 ,连续 2年测试了 16 5和 16 0名 6 0~ 89岁老年人的下肢力量 ,结果表明 ,在这 2年期间各年龄组老年人的下肢力量没有显著性的改变 (P>0 .0 5 ) ,但各年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同时表明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下肢力量好于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老年人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证明体育锻炼对延缓老年人下肢功能的衰退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SCL-90量表对西安交通大学2008级400名学生中筛查出60名分别表现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体育锻炼(18周)。实验前,采用问卷调查了61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适应力、耐受力、控制力,注意水平、社交能力和康复力等6项指标为标准,学期结束后再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对在不同运动项目中有心理问题的对象在试验后与其相关症状的因子分发生的变化进行比较,发现抑郁组的学生在各锻炼小组中实验前后的数据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各种锻炼形式均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状;焦虑组的学生只在排球和慢跑锻炼小组中呈显著差异,说明只有排球和慢跑对焦虑具有改善作用;人际关系敏感组的学生在蓝球、排球、足球锻炼小组中呈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三大球都属于集体项目,它们的特点要求运动员之间经常相互沟通和交流,这对于人际关系的改善自然有促进作用。体育锻炼是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改善其心理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玉秀  颜军  黄滨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5):109-114,127
研究以伤残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研究调适性体育教学与传统的保健体育教学在伤残大学生中应用的不同效果。通过现场教学及心理测量的方法对104名伤残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概念、体育锻炼态度及心理健康进行研究,测试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表明:调适性体育教学对伤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自我概念及体育锻炼态度均产生了显著的改善作用,而传统的体育保健教学对以上各因子的促进作用未达到显著差异;教学方法和测量时间因子对伤残大学生心理健康、身体自我概念和体育锻炼态度的大部分因子效应均有显著影响,教学方法和测试时间因子之间有一定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调适性体育教学对伤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自我概念及体育锻炼态度的促进作用要明显优于传统的体育保健教学。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育工作前的心理准备状态与躯体化因子之间呈负相关 (R=0 .0 1 ) ,与心理健康其他因子 (除恐怖外 )显著相关 (P<0 .0 5,P<0 .0 1 )。为使体育教师在工作开始前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特提出增加体育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严防高等体育院校系毕业生的流失 ,重视对体育教师进行职前教育 ,建立体育教师资格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男女生各90名进行中等强度的力量和有氧耐力练习实验,采用SF-36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试18周后,大学生生命质量因子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性别,相同体育锻炼类型力量练习除生理功能和活力因子发生显著性变化外(P〈0.05),其它因子变化均不明显;有氧耐力练习除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因子发生显著性变化外(P〈0.05),其它因子变化均不明;相同性别,不同体育锻炼类型男生在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因子有方差显著性差异(P〈0.05);女子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因子有方差显著性差异(P〈0.05),在活力、精神健康因子有方差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有氧耐力练习比力量练习更能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汉族、土家族男大学生最大有氧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汉族和土家族男大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心肺功能水平。以PWC_(170)值推算VO_(2max)发现,汉族男大学生身高、体重均显著高于同年龄段的土家族男大学生(P<0.01),但体脂%和去脂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PWC_(170)值两民族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WC_(170)推算VO_(2max),绝对值汉族男大学生显著高于土家族男大学生(P<0.01),但相对值两民族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浙江省近5年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以及体质调研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认为要维持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待于科学干预学生体育锻炼的认知心理因素.采用体质测量法和心理测量法分析了男女大学生体质与身体自我概念及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并基于健康行为过程理论(HAPA)探讨了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体育锻炼态度等心理要素的干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男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女大学生,且在行为习惯与行为控制两因子上呈显著的性别差异;②男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女大学生,身体肥胖、协调、活动、整体身体因子呈显著差异,身体健康、耐力及总分呈非常显著的差异;③男大学生体质各因子与体育锻炼态度呈显著相关,而女生只有坐位体前屈及800m跑与体育锻炼态度呈显著相关;④男大学生1000m跑与身体健康、自尊及总分存在显著相关,女生体重、握力与身体自尊,坐位体前屈与身体活力,800m跑与身体耐力,自尊呈显著相关;⑤男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各因子主要与行为习惯、行为控制及主观标准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女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各因子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多数因子均呈显著相关,身体健康、耐力、外表、活力、自尊、整体身体因子及总分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均有正向的预测作用;⑥从认知心理因素干预学生的体质健康,可以将体育锻炼变化过程中的各种策略和变化的具体阶段联系起来,有效激发与维持学生的科学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掌握篮球代表队的运动心理技能现状后,为代表队制定心理技能训练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川师大篮球代表队的31名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川师女篮焦虑控制维度非常显著大于男篮(P<0.01);女篮集中注意维度显著小于男篮(P<0.05);女篮自信心维度非常显著小于男篮(P<0.01);女篮心理准备维度显著小于男篮(P<0.05);女篮动机维度显著小于男篮(P<0.05);川师女篮团队重要性维度非常显著小于男篮(P<0.01)。结论:川师大不同性别篮球代表队运动员在运动心理技能六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即男篮心理技能六个维度掌握情况均优于女篮,尤其是焦虑控制技能的掌握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篮心理技能主要表现出高自信心、低心理准备的特征;女篮心理技能主要表现出高焦虑、低心理准备特征;川师篮球代表队对心理准备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体育锻炼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体育锻炼与人格特征、运动兴趣、坚持性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中学生的人格特征总体表现为外倾而情绪稳定,心理健康处于良好状态,城乡学生间存在显著的心理健康差异;②学生参加运动锻炼的重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和满足心理需求,锻炼的兴趣主要受方法和自身素质的制约;③运动锻炼与外倾和稳定性人格特征密切相关,知觉能力强和运动水平高的学生有着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炎症状态的影响,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并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SPF级雄性SD大鼠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43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安静对照组(DMC)10只,糖尿病运动1组(DME1)、糖尿病运动2组(DME2)、糖尿病运动3组(DME3)各11只。运动组大鼠分别在跑台上进行10、15和20 m/min的有氧运动,1 h/d,5 d/周,持续运动6周。实验第6周末检测糖代谢相关指标、血清与肝脏游离脂肪酸,以及反映炎症状态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并对各指标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各运动组FBG均出现极显著性下降(P<0.01);DME1、DME2组GSP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DME3组FINS的上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DME1、DME2与DME3组间差异也存在显著性(P<0.05);DME1、DME2组IRI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而DME3组却显示上升(P>0.05),并且显著性或极显著性高于DME1、DME2组(P<0.05、P<0.01);各运动组肝脏TNF-α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只有DME2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Person相关性分析,肝脏TNF-α与FPG、IRI正相关。结果说明:6周的有氧运动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肝脏TNF-α含量,改善肝脏炎症状态,同时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缓解糖尿病的发展。其中,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间辽宁省高校学生体质动态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洪  芦特  金琼 《体育科学》2005,25(2):45-47
对 1991、1995、2 0 0 0年辽宁省高校学生体质调研结果进行动态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 ,1995年与 1991年相比 ,男、女生除胸围外 ,其他各项指标均优于 1991年 ,且除男生身高 ,女生80 0 m跑外 ,各项指标均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P<0 .0 1) ;2 0 0 0年与 1995年相比 ,身高、体重、胸围 3项反映身体形态指标的平均值均优于 1995年 ,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意义 (P<0 .0 1) ,但肺活量、5 0 m跑、立定跳远、10 0 0 m跑 (男 )、80 0 m跑 (女 )均明显低于 1995年 ,经显著性检验 ,除男生 5 0 m跑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他各指标均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P<0 .0 1) ;2 0 0 0年与1991年相比 ,身高、体重、胸围、5 0 m跑、立定跳远均优于 1991年 ,除男生胸围、男、女生 5 0 m跑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外 ,其他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肺活量、10 0 0 m、80 0 m跑成绩均低于 1991年 ,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深圳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514份问卷调查以及体质检测的统计数据,对深圳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体质达标现状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深圳大学学生不同性别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体质得分测试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男子体质综合得分较差组与优良组在强迫因子得分上有显著差异(P<0.05),女子体质综合得分较差组与优良组在焦虑强迫因子得分上和偏执强迫因子得分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学生某些方面的心理因素对体质水平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武进龙舟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训练前、训练中、赛前的心率进行监控,结果表明:队员的平均晨脉为63.29次/min,左右桨队员之间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集训前与训练中期的晨脉对比,左桨的晨脉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右桨的晨脉变化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队员整体晨脉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赛前与集训前的晨脉对比,左桨的晨脉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右桨的晨脉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队员整体晨脉变化也无显著差异(P>0.05);赛前与赛后的晨脉对比,左桨的晨脉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右桨的晨脉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队员整体晨脉变化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心率监控可以客观的监测训练的效果、监控运动员的机能水平、赛前状态及比赛后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普拉提运动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的影响。方法:42名符合条件的受试者被随机分置于实验组(n=21),给予每周3次,为期6周的普拉提干预,对照组(n=21)不进行任何干预,实验前和实验结束后24h内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结果:疼痛指标两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疼痛下降明显;功能障碍指数组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SF-36中对身体疼痛和精力的影响组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普拉提运动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