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跆拳道是一项要求快、准、稳,同时要求综合运用手和脚快速击打对方已获得相应等分的项目,不仅要求跆拳道运动员在平常更多的进行技战术训练和一般身体素质训练,还要结合跆拳道项目特点和制胜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为了更好地提高跆拳道运动员对跆拳道技战术合理运用和掌握,使运动员在训练中更好地提高自身竞技能力,本文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法及专家访谈法,通过总结FMS功能性动作评估,来探究跆拳道运动员自身的不足,以期达到提高其竞技能力、预防运动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世界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竞技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现场观摩、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世界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基本竞技特征。研究表明,2006年世界女子摔跤锦标赛各级别前3名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4岁,训练年限在11年以上;从2005年和2006年的技战术能力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新规则实施以后,世界各队的技战术能力呈下降趋势,但日本队对规则研究透明,适应能力更强,表现出较高的技战术水平;优秀运动员整体进攻能力强劲,技战术运用呈现男性化、力量化特点。中小级别的比赛攻防节奏快、回合多,而大级别的比赛则高级技术动作和大幅度动作运用较多。  相似文献   

3.
随着跆拳道规则的不断修改和变化,跆拳道竞赛理念和制胜规律有了很大的调整,比赛更加激烈,观赏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这也符合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特点。因此,我们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除了要不断完善跆拳道技战术,同时还要积极研究新规则,利用规则,尽快适应新规则,达到最好的比赛成绩。本文主要探讨了竞技跆拳道更新规则对跆拳道技战术的影响,并提出了适应新规则的对策,希望能对跆拳道技战术的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我国男子跆拳道运动员赵帅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获得58公斤级金牌,实现了我国男子跆拳道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赛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赵帅与三名对手为研究对象,在新规则和使用电子护具的基础上,对赵帅及对手的技战术应用和得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赵帅在奥运会比赛中结合身体优势,主要运用侧踢、横踢技术和主动进攻战术是其获得冠军的重要因素,善于根据不同对手的技战术特点在比赛中灵活运用技战术,但技战术动作不够丰富,仍需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加强技战术储备。  相似文献   

5.
韩国的竞技跆拳道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韩国跆拳道运动员在世界重大比赛中其防守技、战术应用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2006年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亚运会跆拳道比赛录像资料,使用SIMI Scout技、战术分析系统,应用标注分析的方法,对获得男子5个级别冠军的韩国运动员所参加的23场比赛进行了防守技战术应用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他们所参加的23场比赛中,有50%以上的场次其对手得分为"0";在应用格挡、闪身、犯规等防守技术时,失分率为"0";韩国运动员在比赛中,使对手不得分或少得分的现象,充分显示出其具备很好的防守意识和能力.同时,其针对不同对手表现出个人应用防守技术特点不同,场上体现出不同的前移、迎击、犯规等防守技战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跆拳道力量训练对于运动员来说有重要意义,本文先对跆拳道项目规则与跆拳道力学特征、技战术特点进行分析,重点从内容与方法角度阐述如何针对跆拳道运动员开展力量训练,旨在通过本文提升青年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7.
1研究目的我国跆拳道名将吴静钰2019年3月31号在德国汉堡举行的跆拳道德国公开赛决赛上以17:15战胜俄罗斯选手获得冠军!这是吴静钰自2019年复出以来获得的第三个国际比赛冠军,第一个是2月3号在富查伊拉公开赛、第二个是2月28号世跆联总统杯夺冠.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赛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吴静钰为研究对象,在跆拳道电子护具新规则使用的基础上,对吴静钰的技战术应用和得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吴静钰的站架以右闭势为主,右闭势站位下的推踢技术和前腿下劈技术较为强势,技术全面且应变能力强,失分较多的是进攻时的头部和躯干防守,技战术不如2008年至12年丰富,今后的训练中仍需加强技战术的多样性,重新回到个人竞技的巅峰状态.  相似文献   

8.
世界跆拳道联合会于2022年6月颁布了最新奥运积分排名,泰国运动员班妮巴以287.5的高分位列第一名,是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在备战2024巴黎奥运会周期各国际比赛争夺奥运积分以及2022年杭州亚运会比赛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为进一步了解班妮巴的技战术运用特征,现对班妮巴东京奥运会的比赛视频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班妮巴技术运用简洁、高效,得意技突出,前腿技术为主要制胜得分技术。(2)班妮巴战术运用多元化,攻防转换迅速、战术应变能力强,但在连续对抗中防守能力较为薄弱。(3)班妮巴踢击能力储备充足,平均每场踢击次数为128.2次,单场最高踢击次数为147次,单局最高踢击次数为58次。(4)班妮巴专项心理素质优秀,无论比分领先还是落后,场上的应变能力和技术的有效实施都能够稳定发挥。  相似文献   

9.
核心力量的训练理念已开始引起竞技格斗对抗项目的重视,而对我国竞技跆拳道运动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尝试性的将核心力量训练理论引到跆拳道专项力量训练中。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以武汉体育学院竞技学院跆拳道专业队一级以上水平共16名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为实验对象,经过为期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跆拳道运动员运动素质能力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跟踪训练和测试,控制实验条件,对反映竞技跆拳道运动员运动素质能力的6项指标进行测试,得出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0.
跆拳道在纳入竞技运动后,为保证其能够具有效果,尽可能地公平公正,常常会出现再竞技规则上的转变。就这种情况而言,其为使跆拳道竞技能够更为有效地实现发展,更好地促进其全面推广效果提升。但对于运动员而言,更需要了解规则、根据规则实现调整与发展,进而在跆拳道竞技中获得良好成绩。由此,研究由规则变化展开,基于实际尝试分析新规则下竞技跆拳道中旋转踢腿的特点,明确应如何应用、如何训练,保证运动员在新规则下获得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2021年东京奥运会女子高低杠决赛的成套动作编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22年版新规则的变化会对新周期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产生一定的影响;东京奥运会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特点,上法和下法较为单一,国外运动员杠中动作以飞行类为主,而中国运动员以转体类为主,换杠动作以帕克空翻和shapo类动作为主,动作连接以二连接、三连接为主,仅有少部分运动员采用五连接的长串;中国运动员成套动作的难度价值较国外运动员有一定的差距;成套动作的连接价值国外运动员正在不断赶超中国。建议:摸透规则,创新编排,要以规则为导向,以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为基础,利用高低杠器械的特点进行编排;减少成套中屈伸上摆倒立、大回环转体180°等过渡动作,使成套动作趋于流畅、省力;我国运动员在自身竞技能力范围内增加空翻类、换杠类动作的难度,提高我国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的难度系数。  相似文献   

12.
对第六届城市运动会跆拳道决赛阶段的比赛进行现场观察,发现:我国跆拳道项目后备人才的储备地域分布广泛,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较为接近,苗子队员的技战术水平突出,竞技比赛“软件”过硬的可喜局面。但也显现出,我国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对抗中,右实战势的作战能力不足,技战术应用的多样性和平衡性仍需提高与强化。  相似文献   

13.
邱共钲。台湾地区跆拳道金牌教练;2004年雅典奥运会率台湾跆拳道队获得2枚奥运会金牌。作为优秀跆拳道教练,其训练理念、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跆拳道项目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性项群,其技术动作结构具有变异组合多元特点,是以大肌肉的离心运动为主的开放性竞技运动。体能是技术的基础,跆拳道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体能,才能提升技术水准,发挥最大竞技能力。跆拳道比赛的时间约8-10min;依比赛获胜特性,运动员需具备特定的力量及瞬间攻击能力。因此,跆拳道运动员的能量供应是60%-70%无氧(ATP、ATP-PC及乳酸La)和30%-40%有氧的混合性能量代谢系统。笔者从事跆拳道训练工作多年,培养出2位奥运会冠军。现依据跆拳道竞技比赛攻防态势、训练周期、所动员的肌群等,论述台湾地区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  相似文献   

14.
竞技跆拳道项目今后想要在众多体育项目中生存下来并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就需要在该项运动中使用电子护具。在近几年来,裁判员、运动员以及教练员三者也开始认可在不同规模的竞技跆拳道比赛中开始使用新规则与电子护具。本文在此背景夏,对新规则下的电子护具对使用竞技跆拳道技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实施新规则后,乌克兰拳击运动员表现出强劲的夺冠势头,是我国伦敦奥运夺金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剖析新规则下乌克兰运动员技战术特征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录像解析法等方法,对第16届世界拳击锦标赛决赛中5名乌克兰运动员技战术运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乌克兰运动员整体突出表现为紧逼式进攻型打法;连续进攻能力强,攻防转换节奏快,善于在中近距离来控制对手比赛节奏;采用格挡防守为主,闪躲防守和步法防守为辅的方式,为摆拳和三拳组合拳反击得点提供了前提,反击意识强,强攻战术运用效果明显;总体技战术特征适应了新规则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跆拳道作为一项对抗性的竞技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有着很大的要求,在跆拳道的对抗中,体能的不足会严重影响运动员对技战术的执行能力,尤其是在对跆拳道运动竞技规则的改变以后,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对跆拳道运动员进行训练时会选用核心力量训练,但是关于核心力量对于运动员体能的影响研究的不是很多。文章通过对大连市20名跆拳道优秀运动员进行研究,文章从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入手,确定测试指标,分别对运动员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前后对其进行体能测试,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夏博艳 《新体育》2022,(2):14-17
<正>世界跆拳道联盟竞赛规则的修改无疑会给跆拳道项目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对技术发展的要求是否顺应国际发展潮流等,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将会使今后得跆拳道项目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竞技规则的变迁对技战术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同时技战术的发展又迫使竞赛规则的不断创新变化,两者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规则的每一次演变,都是在充分的衡量总结它的发展情况后才进行的变动,对运动员技术战术的不断提高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对跆拳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能力、运动智能、心理素质能力、技术稳定性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  相似文献   

18.
跆拳道运动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其自身的体育价值已经被无限延伸,成为武道项目中一支冉冉升起的新星。跆拳道技术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与其比赛规则是密切相关的,其竞技比赛规则的修改与变动,使得跆拳道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演变,本研究对跆拳道运动竞赛规则的变化做出整理归纳,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拟提出跆拳道的比赛规则变化对竞技技术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跆拳道规则的改动使比赛中运动员得分技术、攻防节奏、犯规性质发生改变,规则中击打得分位置的修改,导致攻击部位由平面变为立体。新规则比赛时间、场地的改变使比赛中攻防密度、强度增大,对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提出新的要求,使跆拳道运动的体能模式演变为以无氧代谢为特征的大强度运动。新规则的使用解决了部分裁判争议问题,增加了跆拳道比赛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9.
1、目前世界女柔发展趋势 技战术风格日益融合,对抗日益激烈,水平日益接近,对运动员的专项职能和心理能力要求更高,对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要求更高,技战术体系要求更加丰富,动作连接变化更加丰富、快速,步法、手法、躯干的协同配合更加紧密、流畅,专项速度更快,专项力量更大,专项体能更充沛,高对抗前提下的技术应用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20.
跆拳道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之一,在3届奥运会上共夺得4枚金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也承担着夺金任务。自电子护具被引入跆拳道比赛,躯干得分的难度有所增加,而头部还是采用传统的人工手动计分。鉴于此,加上新规则鼓励攻击头部(击头最高可以得4分),因而击头技战术成为运动员积极探索并运用的一个重要得分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