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学世界史教学在讲援古罗马史时,总要提到平民保民官(一般简称为保民官)。这是古罗马一种很有特色和影响的重要官职。本文拟就下列几个问题作一考察,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1、平民保民官是如何产生的? 顾名思义,平民保民官就是保护平民利益的官员。它产生于公元前494年,是罗马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第一个胜利成果。“平民”一词最初指三百个氏族以外的罗马居民,主要是移民和拉丁姆境内的被征服者。王政时代平民与氏族贵族产生了矛盾。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的塞维乌斯改革将平民纳入百人队,形式上与氏族成员享有同等权利,实际上平民与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仍相差悬殊。约公元前510年建立的共和国的官职完全由贵族垄断,征服得来的“公有地”的绝大部分被贵族占用。广大平民虽是罗马城邦  相似文献   

2.
政治捐赠是古罗马的一项古老传统。自王政时代起,捐赠就是政治人物争取民众支持的重要手段。然而,不同的历史时期,罗马的政治捐赠具有不同的内容。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政治捐赠规模较小,民众是主要的受捐对象,捐赠的内容主要是金钱。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27年,随着个人独裁的出现,政治捐赠日益频繁,捐赠的方式日趋多样化,除平民外,军队也开始成为主要的受捐对象。捐赠成为政治人物拉选票、获得军队支持的有效手段,为罗马由共和向帝制转变提供了条件。自公元27年至罗马帝国灭亡,政治捐赠呈现出制度化的趋势。罗马平民和军队视其为自己应得的权利,使得政治捐赠呈现出欲罢不能之势,导致政权更迭频繁、财政压力巨大,为罗马帝国的衰亡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3.
在《尤利乌斯·凯撒》中,平民以不同于贵族的方式积极介入罗马政治。首先,平民作为戏谑的表达者来回应政治事件和贵族的质疑;其次,平民以占卜术等方式介入政变,作为被否定的一方,他们与统治者凯撒相互堕落;最后,面对政治上的危机,平民成功占据评判者的地位,他们既是法官,也是执行者,其结果是平民无序的暴乱带来了共和国的倒塌。由于重精神和理性、轻感官和意志的传统,如柏拉图的《理想国》,莎士比亚对平民的刻画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古典宗教对希腊、罗马的城邦政治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一方面,高级神职人员在城邦政府的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另一方面,城邦社会普遍存在的公共权力崇拜,成为城邦公民爱国主义的源泉.因此,希腊、罗马城邦时期的政治仍然是神权政治.但是,古典宗教对于世俗的城邦政权的屈从地位,使得城邦政治的神权色彩大为淡化.造成这一状况的表面因素是城邦社会那套独特的政治体制,而深层的因素则是希腊、罗马人频繁的海外活动及由此引起的社会价值观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5.
在公元前494年,罗马发生了一次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这次斗争以和平的方式进行并以和平的方式结束,这就是罗马历史上第一次和平撤离运动。这次和平撤离运动对罗马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当时罗马社会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斗争的基本原因及演进历程对这次和平撤离运动的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酒神崇拜即狄奥尼索斯崇拜,是产生于希腊本土的一种宗教崇拜仪式。公元前8世纪前后,酒神崇拜盛行于意大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地,公元前3世纪传到罗马城,并迅速在下层民众中兴起壮大。本文主要从宗教宽容政策、社会风气的改变、女性的宗教诉求和酒神崇拜具有的吸引力四个方面分析酒神崇拜活动在罗马兴起的原因;通过崇拜仪式的举办和与世俗生活的密切关系分析酒神崇拜的罗马本土化特征,论述酒神崇拜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深远影响;通过对酒神崇拜的分析,剖析罗马宗教政策的实质内容及其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七——六世纪,处在氏族制度末期的罗马,平民和贵族展开了尖锐的斗争。这个斗争是以平民取得初步胜利而结束了它的第一阶段。平民的胜利就表现在塞维阿·塔力阿改革上。而这次改革就表明了罗马氏族制度已经崩溃,国家开始形成。因此塞维阿·塔力阿改革是古代罗马历史上一件重大事件。正是由于在罗马的特殊条件下,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加速了国家的形成,所以恩格斯把罗马国家的形成当作国家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之一的一个典型。由此可见,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以及反映这种斗争的塞维阿·塔力阿改革,不仅是古代罗马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是国家产生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3世纪,角斗表演作为一种原始的宗教祭奠仪式在罗马兴起。百余年后,它与罗马共和政治结合,得以迅猛发展,到共和末年,它完成了自身世俗化的过程,从此开始对罗马社会和政治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进入帝国阶段后,它与罗马政治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此后四百年间,它走过了盛极而衰的坎坷之路。本文试图从它与罗马政治的关系这一角度诠释罗马角斗表演。  相似文献   

9.
周代负责祭祀占卜的职官称谓中,只有"史"的称谓流传至今并具有实际职能。"史"是重要的事务官。史、事、吏同源,且事、使同源。史,记事者;吏,做事者;使,派去做事者,均与事情及职务有关。"史"与"士""师"关系密切,都曾具有贵族身份、行政职事的权力与文化教养。吏的职事功能、师的教育功能和士的贵族身份及文化功能在后来分化,与早期史官群体的分化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源流关系。三者读音相近,在词义和文化内涵方面存在关联——古代贵族、拥有文化知识阶层、古代官名。  相似文献   

10.
梭伦改革以后,雅典社会的阶级关系是怎样从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变成奴隶和自由民之间的对立的? 公元前594年,代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梭伦改革,打击了雅典旧的氏族贵族,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政权,从而扩大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基础,这是平民对贵族斗争的一次胜利。但改革很不彻底,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20.
党领导人大,人大接受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党对人大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即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法治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一身二任,责任重大,惟有来自人民授权的人大对其进行监督,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性。着力培育和发展人大这种监督力量来实现对党的监督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最为可行和有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