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近十年内应用粗大动作发展测试(TGMD)的国内外学龄前儿童运动干预后的基本动作技能(FMS),包括位移技能(LMS)和物体控制技能(OC)。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25日学龄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干预的相关中英文文献,由2名作者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与敏感性分析,采用Stata13.0软件进行Meta回归分析与发表偏倚,共纳入15项研究,包括干预组893例、对照组68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对提高学龄前儿童位移技能和物体控制技能均具有显著影响。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周期为5~15周、干预频率为2~3次/周、干预时间为20~50 min,采用结构化运动课程的干预效果良好。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总时间对学龄前儿童LMS具有负向影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随运动干预总时间的增加,干预效果降低。结论:运动干预对于提高学龄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具有显著作用。建议后续研究对运动干预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评估,进一步探索有效运动干预的关键特征。  相似文献   

2.
发育协调障碍(DC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问题,常见于儿童。DCD儿童具有显著的认知缺陷和不及同龄儿童的身体机能水平。当前对于DCD儿童的运动干预并没有明确的方案。通过介绍DCD研究的发展过程,分析DCD儿童的认知特征和身体机能水平,展示当前常见的运动干预手段,并为运动干预研究提供建议,有助于今后相关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成都市城郊两地的DCD儿童进行运动干预,探析运动干预手段对两地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改善与效用。【方法】采用MABC-2工具进行筛查,将符合条件的27名儿童实施8周的运动干预,最后在统计软件中对实验数据进行检验。【结果】城郊小学儿童DCD的发病率较城区小学要低,但是城区小学的DCD儿童整体表现较城郊儿童更好,且在经历了8周的运动干预后,城郊两地DCD儿童的整体表现均有所提升。【结论】运动干预手段对两地儿童动作能力的提升均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城郊儿童更为明显,集中体现在手部精细动作与定位与抓取这两个大项目上。  相似文献   

4.
运动能有效改善学龄前残疾儿童的动作、认知及社会交往能力,然而,现阶段我国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失权""失能"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基于赋权增能视角,对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的内涵进行解读,剖析现阶段我国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发展的路径:(1)顶层设计,制订专项政策法规;(2)跨界合作,建立多维协作机制;(3)转变职能,打造社会支持平台;(4)整体发展,突出体育学科地位;(5)促进融合,发挥体育游戏的康复效能;(6)夯实基础,创建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旨在回顾学龄前儿童基础运动技能(Fundamental motr skill, FMS)与体能之间相关性的科学证据。方法:系统综述,从2022年2月至2022年4月对检索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知网和Scopus进行系统搜查。纳入2012年3月至2022年3月发表的研究,这些研究检查了学龄前儿童中FMS与体能组成部分(身体成分、肌肉骨骼健康、心肺适能和柔韧性)之间的关系。使用CONSORT和STROBE指南检查研究中的偏倚风险。分析了研究中的起源、设计、样本、测量FMS、测量体能、主要结果和统计数据。结果:24项研究符合所有标准;5项研究被评估为低偏倚风险,19项研究被归类为中偏倚风险。目前的科学证据无法确定身体成分与FMS之间的正负关系(19项中8项呈负相关);FMS与肌肉骨骼健康呈正相关(7项中的7项呈正相关);FMS与心肺适能(3项中3项呈正相关)、FMS与柔韧性(2项中2项呈正相关)由于研究数量的不足,两者关系依然不能确定。结论:学龄前儿童FMS与体能多方面的关联是不确定的,目前学界对肌肉骨骼能力与技能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有着一致的认识,但柔...  相似文献   

6.
6~8岁是儿童“视-动协调”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通过实验研究对新湖校区水平一学生“视-动协调”能力进行诊断,结果显示“视-动协调”能力不足的儿童,其认知与生活能力也相对滞后。本研究通过诊断实验筛选出实验对象并进行前、中、后期长达17个月的系统运动干预,验证儿童不良运动、不良认知表现背后的内在机制与学理性问题;获得“对症下药”式的有效指导及干预;帮助儿童加快发展水平;并将运动干预方案融入水平一体育课堂教学单元计划中,构建《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下的水平一操控类体育运动技能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3-6岁学龄前儿童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质健康状况,本文以《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为依据,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量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运动干预试验研究,以期验证实验假设:周期性、规律性的运动干预可以提高3-6岁学龄前儿童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质健康状况.结论表明,周...  相似文献   

8.
体育运动被认为可以使普遍理性化社会中的冲动得以宣泄甚至升华,与攻击行为密切相关。人类行为固然会受复杂多变的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干扰,但外显行为终究是由大脑的生物学适应以及认知能力直接操纵的。梳理运动干预对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从"基因-脑-行为"视角出发,揭示了潜在的遗传基础(COMT、MAOA、DRD4/D2等基因多态性研究)和神经生理机制(ERPs、fMRI、fNIRS等神经影像学研究)。有望为减少校园霸凌与暴力,降低儿童青少年犯罪、反社会行为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9.
问卷调查了国内两所体校 2 96名少年运动员 ,t检验和方差分析表明 :在人口学变量方面 ,学业任务定向具有年级差异 ,初二运动员的分值高于初三运动员 ;运动可能自我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 (SES)上有差异 ,SES中、高的运动员的运动可能自我高于SES低的运动员 ,SES中、高的运动员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控制人口学变量条件下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学业任务定向和运动自我定向能有效预测学业可能自我 ,运动任务定向能有效预测运动可能自我  相似文献   

10.
认知功能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特征表现,受诸多因素影响。肠道微生物在维持机体健康和多种疾病的发展中发挥作用,肠道微生物失衡与躯体运动能力和脑认知功能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密切。研究发现,运动干预可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的调节,建立肠-脑之间的联系,调控认知功能,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但不同方式的运动干预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认知功能的调节之间存在差异性。通过分析肠道微生物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运动介导肠道微生物相关的改变与脑认知功能的关系,探讨肠道微生物在肠-脑神经联络以及运动调控肠道微生物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冷干预对高温高湿环境下女大学生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以15名女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受试者进行预冷干预,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做递增负荷运动,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连续监测脑氧饱和度和肌氧饱和度,同时监测心率(HR)、体表温度(T)、运动总路程(S)、消耗能量(E)、主观体力等级(RPE)指标。结果预冷干预对高温高湿环境中的T、HR、RPE、S、E等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对脑氧饱和度和肌氧饱和度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时,预冷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运动前的T和HR,使运动过程中T和HR升高的速率变缓;高温高湿环境中预冷干预可以减轻受试者的主观疲劳程度;预冷干预对高温高湿环境运动时脑氧饱和度和肌氧饱和度的变化并没有影响;预冷干预可显著提高高温高湿环境下女大学生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出生体重对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随机抽取山东省17地市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分析,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儿童的出生体重、胎龄、喂养情况等内容.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逐渐提高,低出生体重组肥胖儿的发生率为7.62%,正常体重组为6.83%,而高出生体重组则高达11.65%.早产低体重组儿童的肥胖发生率为9.80%,明显高于足月儿童5.56%.高出生体重是幼儿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预防肥胖应从胎儿时期抓起.  相似文献   

13.
通过系统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Eric、SPORTDiscus、Academic Search Premier、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网数据库,筛选后纳入43篇实证研究,对其采用半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探究身体活动对幼儿认知发展和学业表现的影响。结果:1)纳入文献主要研究执行功能、感知能力、注意力、识字技能、语言和数学6个领域。2)认知发展方面,证据支持身体活动对幼儿的注意力和运动感知有积极影响,多次长时认知参与型运动对幼儿执行功能有正向影响。3)学业表现方面,证据支持体智融合型干预对幼儿的识字技能和语言能力有积极影响。结论:身体活动对幼儿认知发展和学业表现有积极影响。多次长时认知参与型运动相比简单有氧和单次短时运动更能促进幼儿高阶认知能力的发展。体智融合型相比体智结合型运动对幼儿学业表现有更积极的影响。建议:应拓展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领域,由简单有氧运动向有组织的认知参与型运动干预模式转变,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积极探索幼儿阶段体智融合型教学模式,提升幼儿学业表现。  相似文献   

14.
学龄前儿童肥胖危险因素的研究与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6岁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相关因素,为预防肥胖的发生进行综合干预.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上海市静安区抽取14所幼儿园306名4~6岁儿童进行了研究.结果:①儿童肥胖与遗传因素相关.②儿童肥胖与饮食相关.③儿童肥胖与运动时间、运动类型、活动量相关.结论:儿童肥胖与遗传因素、饮食方式、运动时间、运动类型相关;与喂养方式、睡眠时间、看电视时间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人际交往和关系的构建与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人际交往能力在人际交往活动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对人的价值、生活和社会等方面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学龄前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处于初步形成和发展阶段,受成人行为的影响很大,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学龄前儿童在游泳学习中,教练员会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在游泳教学中将交际要素融入教学之中,丰富儿童对理解教练信息和同伴合作的经验,提高交际能力。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游泳学习对学龄前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如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人际关系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以及游泳学习对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查短期(15天)运动为主综合干预对学龄肥胖儿童自卑、自我意识及社交回避的影响,为制定少儿肥胖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运动为主,饮食控制、生活习惯塑造、心理和教育干预为辅的综合干预,对被试的相关心理指标进行干预前后比较。结果:干预后11名儿童的自敬自卑感水平显著提升(P<0.05);17名儿童在自我意识所有因子干预前后比较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只是在幸福与满足感因子存在临界显著性差异(P=0.052),干预后幸福与满足感水平低于干预前幸福满足感水平;11名儿童在社交回避与社交苦恼因子干预前后比较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总分、社会回避因子和社交苦恼因子却表现出一致性的下降趋势。结论:对学龄肥胖儿童施加短期运动为主综合干预的心理效应是复杂的,要积极开展常态性的心理行为调控、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以便有效监控综合干预的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运动心理学角度探讨大众健身人群风险认知、风险承担、运动能力判断、运动损伤经历等心理预测因素与运动损伤的相关性,同时测定以上因素对实际健身锻炼中运动损伤的预测效度,并探究其间的性别差异,旨在为进一步有效减少和预防运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健身俱乐部新入会的学员中,随机选取300名(男性150人,女性150人)年龄在26~35岁之间的健康成年志愿者组成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每周3~4次的健身锻炼.要求受试者在俱乐部每次锻炼前及时记录并提供风险认知、风险承担、运动能力判断及运动损伤经历等信息.利用运动损伤风险量表(RISSc)、风险承担行为量表(RTB)和李克特五级评分法(Likert-Type Scale)等对以上因素进行测试与评价.之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1)“风险认知”并不与“风险承担”或“运动损伤”呈负相关;2)低水平的“风险认知”和“运动能力判断”使锻炼者受伤风险显著增加,其比值比( ORs)区间为:3.79~7.95;3)“运动能力高估”与“运动损伤”呈正相关;4)“运动能力判断”与“风险承担”呈正相关;5)“风险承担”与“运动能力高估”、“运动损伤”或“运动损伤经历”之间不存在相关性;6)“运动损伤经历”与运动损伤之间也不存在相关性;7)女性的“风险认知”水平比男性高,“风险承担”水平比男性低;但在“运动能力判断”和“运动能力高估”上,并无性别差异,且随后男性和女性在健身锻炼中发生的运动损伤量较为接近.结论:1)健身锻炼心理预测因素中,“风险认知”不与运动损伤呈负相关;“运动能力高估”与运动损伤呈正相关;“风险承担”与运动损伤之间无相关性.2)低水平的“风险认知”和“运动能力判断”是健身锻炼者发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心理危险因素;3)女性风险认知力比男性高,运动能力判断(高估)与男性相似,风险承担行为比男性少,且易受过去运动损伤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罚球作为比赛中唯一没有对抗性、不受对手直接干扰的得分方式,最为考验运动员在比赛时的心理调控能力和运动技术。利用文献资料法,探讨心理干预对运动员罚球命中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认知干预显著提高罚篮命中率和自信心水平;2)行为干预帮助运动员培养良好的罚篮习惯;3)社会支持干预为运动员提供情感上、信息上和实质上的支持;4)身体放松干预帮助运动员缓解身体紧张和肌肉疲劳。为提高篮球方向学生罚篮命中率,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提高比赛表现和心理素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短期马术运动对自闭症儿童身体素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一被试倒返实验(A-B-A-B)法,对某自闭症儿童的平衡、力量和柔韧3方面身体素质进行为期10周的马术运动干预;并将接受马术运动干预的自闭症儿童(实验组)与未接受马术运动干预、只进行常规体育课训练的自闭症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接受马术运动干预的自闭症儿童在平衡、力量、柔韧3项身体素质上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1)平衡能力:单脚站立的时间由0 s提高至5 s,并在B2阶段呈现平稳态势,A1与B1、A2与B2阶段间的Tau效应值分别为1.00和0.90,干预效果较佳;2)柔韧能力:脚跟到地面垂直距离由35 cm提高至46 cm,并在B2阶段保持稳定,A1与B1、A2与B2阶段间的Tau效应值分别为1.00和0.93,干预效果较佳;3)力量能力:平板支撑的时间由0 s提高至3 s,并在B2阶段呈平稳态势,A1与B1、A2与B2阶段间的Tau效应值分别为1.00和0.97,干预效果较佳;与未接受马术干预的自闭症儿童差异显著(P<0.001)。结论:马术运动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平衡、力量和柔韧3项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肖雅文 《体育师友》2011,34(6):57-58
儿童攻击行为是在儿童还没有形成良好社会适应状态下表现出的一种不良行为。体育活动是儿童时期主要的行为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对学龄前儿童的攻击行为有一定的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