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评价是大学学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向度的演变与教师角色的延展紧密相关。由于排名机制诱导、学术“锦标赛”和多元利益主体博弈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大学教师评价多元向度之间的冲突,也催生了“五唯”痼疾,与评价的原目标相背离。在“破五唯”的背景下,大学教师评价迫切需要秉持多元化的学术观,完善同行评议制度,实施分类管理,在制度层面上加大对教师立德树人的激励,促进学术职业多元价值的平衡,推进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成兼具理论与现实逻辑,是一种聚焦优质质量、更好满足主体不断增长的真实需要的高等教育发展范式,展现出目标任务从“数量为先”到“质量为要”、方式手段从“路径依赖”到“创新驱动”、评价重点从“内部资源”到“外部贡献”的基本特征与诉求。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路体现在更新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基本理念,澄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坚持以需求牵引供给,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构建多样化高等教育体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落实必要支撑与保障,加强资源供给、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2021年11月,主题为“迈向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的分类督导与评价”的上海教育督导与评价国际论坛成功举办。会上围绕研究型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院校的评价改革、“破五唯”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视野下的国际高等教育评价与质量保障以及第三方教育评价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本次论坛注重理论、实践与政策之间的互动,所呈现的观点与实践经验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教育督导与评价体系、提升我国教育治理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破五唯”政策对规范科教系统各项评价,维护科学研究及学校教育教学健康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围绕近年来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对政策关键词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探索“破五唯”政策制定主题和特点。建立PMC指数模型,选取10项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并构建PMC曲面。结果发现:“破五唯”相关政策制定主题集中稳定,强调考核机制改革,重视学科建设、人才贡献、科技创新,但同时存在政策热点散乱、系统性不强、科学性还需提高等问题。据此,从丰富政策性质、强化保障激励、扩充政策重点等方面进行前瞻思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基于ASD理论的分析框架,分析了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内在逻辑,并从评价主体、制度和环境三个维度探究高等教育评价改革面临的问题,提出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推进路径,即政府放权赋能,调动评价主体积极性;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实现评价主体深度协同;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评价配套机制;聚焦破“五唯”主题,加快构建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坚持“质量至上”的教育评价文化,构建“以文化人”的评价育人机制,以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学学术评价中的“唯论文”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制造同意理论和历史制度主义,研究通过构建“同意”的“主动接受—被动接受”的分析框架,对大学学术评价中“唯论文”的生成逻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学学术评价中的“唯论文”问题是多种力量共同“制造”的结果。一方面,由于论文是学术交流的有效形式、论文发表是现代学术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论文是大学教师追求声誉的有效载体等因素,大学学术评价对论文形成一种“路径依赖”,促使高校教师选择“主动接受”论文发表工作。另一方面,大学学术评价也受到多层结构的影响。在工业时代学术评价标准的变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运动、高等教育治理体制的项目制以及高校教师职称晋升锦标赛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高校形成了一系列鼓励教师发表论文的“内部国家制度”,对教师起到“微妙的强制”作用。高校教师选择“被动接受”,将主要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大学教师不断进行论文发表的“赶工游戏”,也制造了大学学术评价中的“唯论文”痼疾。  相似文献   

7.
世界一流大学形成的国际经验和历史实践表明,一流大学的孕育生成是一个不断超越并持续作出卓越贡献的渐进过程。在当下我国急切建设一流大学的背景下,存在盲目效仿西方现成模式、过分迷恋指标化建设等倾向,如学科建设唯ESI化、拔尖人才过度依赖引进、大学管理的制度崇拜。因此,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对标国家“破五唯”新要求,标本兼治,超越指标化发展陷阱,重视基础学科突破,强化领军人才本土化培养,提升大学学术综合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学术评价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系统性,容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困扰。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因“五唯”困扰而饱受诟病,其不仅助长了学术研究的急功近利和浮躁之风,还在客观上导致了大量学术泡沫的产生。自“破五唯”政策实施以来,虽然各大高校纷纷开启了一系列学术变革活动,推出了诸如“学术代表作制”等种种新举措,但从“破五唯”的政策精神看,诸多举措仍然存在“治标不治本”的形式主义问题,陷入认识论方面的理解误区。推进学术评价变革需要建立在尊重内外部矛盾以及相关规律的基础之上。从“五唯”到“多维”的评价变革体现的是对不同学术研究逻辑与知识生产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学科责任使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9.
借助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框架,分析新中国建立以来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变迁的过程、机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经历了政策探索、政策初创、政策规范、政策创新四个阶段,形成了涵盖出国留学、来华留学、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汉语国际推广、外国专家与外籍教师、国际科研合作和国际高等教育治理等八个主题的政策体系.制度环境、社会需求和教育规律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变迁方式呈现出强制性与诱致性变迁主辅共存、路径依赖和路径突破相互调适的特点.新时期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需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坚持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扩大高质量发展政策供给;完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治理体系,增强民众参与政策话语权;直面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现实问题,营造良好的政策变迁环境.  相似文献   

10.
1999年扩招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转折点,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政策经历了外延式发展、提升质量、内涵式发展三个阶段.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框架分析发现,二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变迁中的利益主体主要有政府、高校和家庭三者,并存在特定的演进逻辑和路径依赖.普及化时代高等教育政策应当注重鼓励高职分流成人教育生源;打破路径依赖推进混...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教育已迈入普及化阶段,正处在从跟随追赶转向超越引领的战略“交点”、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的战略“拐点”以及大胆创新、自主成长的战略新“起点”。普及化为高等教育带来了办学理念、组织管理、课程教学、选拔评价以及内部治理等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与新要求。中国必须立足本国实际,建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全纳包容、灵活开放、多元高效、协同共治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普及化时代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其中最关键的任务包括:加快制定统一的国家资历框架;优化完善普职融通制度;深化产教融合制度;探索新型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健全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创生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学派,学科成熟是学派创生的内部条件,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则是学派创生的外部条件.因此,应致力于建设好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内外部条件,为学派创生建立基础.此外,"中国学派"的创生路径应由点及面,由小到大,从建立一个个国内的学派起步,逐步形成"中国学派群",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走向更高程度的成熟的同时,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学派得以创生.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和系统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原因;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原因。阻力也是多重的:既有教育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既来自社会,也来自家庭;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政策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4.
比较优势理论为认识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深入推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背景下,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相较于第一方评价、第二方评价具有客观公正、专业性强、独立多元、协商缓冲的比较优势,但目前实践中存在高等教育第三方文化认同感不足、法律地位缺失、政府职能转变不充分、行业规范不健全等问题。为此,“精神提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第三方文化认同”“崇法善治,以依法治教破除教育治理政策化的路径依赖”“管理创新,以政府职能转变拓展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发展空间”“专业自治,以细分优势提升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行业的专业权威”,是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发展的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力图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入手,借鉴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作用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分析高考加分政策的制定和演进。结果发现:制度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考加分政策的产生;高考加分政策产生后的路径依赖使高考加分政策得以持续存在;而外界重大政治经济原因导致的关键节点促使高考加分政策发生改进。要想完善高考加分政策,必须立足于制度层次而不是简单的政策文本层次。  相似文献   

16.
日本大学质量保障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末期,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成为日本高教改革的重要课题,提出要构建大学质量保障新体系,强调放宽“入口”,紧缩“出口”的质量管理体系。具体政策措施表现为建立外部评价制度.通过双轨、多元的评价制度严把“出口”关。本文拟通过介绍日本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转移、外部评价及系统内评价制度结构,分析日本双轨、多元评价制度的关系特征,揭示日本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体系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7.
随着《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评价总体方案》的发布,“破五唯”成为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其中破除“唯论文”的教育评价导向会对学术期刊产生重要影响,也促使学界对于学术期刊的发展及评价重新思考。以学术期刊评价的方法平衡、评价指标体系合理选择和动态调整、评价过程中多种信息技术的运用、学术期刊评价的开放共享等方面着手,探索建立多维化科学合理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为后“破五唯”时期的学术期刊发展及其评价摸索一条新路,是学术期刊评价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自2001年以来,国家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历经碎片化政策支持、整合性政策融合和“造血式”战略布局等三个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的底色、传统“西部意识”思维的制约是政策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受制于“回报递增”和“体制锁定”机制,政策变迁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2010年“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首次提出及2017年其升级版的出台是政策变迁的关键节点。政策变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部高校整体实力的增进;同时,引导中西部高校在发展思路上实现了转变。  相似文献   

19.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改进高等教育评价。文章通过对传统高等教育评价与高质量高等教育评价运行逻辑的对比,发现高等教育评价转型面临实践困境,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评价价值遮蔽、高等教育评价管理失调及高等教育体系失真等。据此提出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转型路径:价值同构,重塑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主体协同,提升高等教育评价政策执行效能“;道“”术”统合,推进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科建设制度从“重点”转向“一流”标志着由政府选择性重点学科建设向高校竞争性一流学科建设的范式转变。学科建设制度的演变经历了激进式制度变革、渐进式制度变革和断裂性制度变革三个阶段。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看,学科建设制度的形成与变革受经济体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以及学科建设价值取向的深层结构影响;由于传统的制度惯性和组织行为惯习,学科建设制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学科建设制度变革的根本动力在于多元主体博弈、政策学习机制以及外部示范效应。实践中,我国学科建设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重塑多元主体关系,健全学科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学科评估制度,以推动形成一流学科建设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