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澳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澳门政府、社会、高校均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三者在力量的博弈中,基本上形成了高校力量主导、政府宏观控制、社会广泛监督的高等教育评估模式。这种关系是基于澳门现有的经济、政治、文化之上的一种自发关系,但是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这一自发形成的关系格局将转变为一种建立在完善制度体系基础之上的相互制衡的新型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2.
近来,MOOCs(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热潮国内外不断升温,歧义丛生。理智冷静地解读和分析MOOCs和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cMOOC和xMOOC等概念,以及MOOCs的本质和价值。国内外推动MOOCs潮流迅速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大学内部创新发展的力量、技术创新的力量、资本的力量,这三种力量反映了不同的社会需求、动机和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由此决定了MOOCs潮流的多元价值导向,成为多种力量之间博弈的舞台,吸纳着越来越多的资源和智慧,引发了从大学细胞结构到高等教育各层次决策、管理模式的全方位裂变。强调必须从大学未来走向的战略视野引领和推动这一世界潮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府与学府:权威博弈、伙伴关系与责任指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看,政府与学府经历了由“分立”到“缝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府的社会治理作用不断强化,在社会治理结构中逐渐成为仅次于政治权威的另一种权威即学术权威。在现代社会的治理体系中,两种权威正发挥着不同的治理作用,两者的博弈也时时刻刻地存在。两种治理权威在多次博弈后,通过营造伙伴关系,逐渐成为社会治理的“轴心力量”,因此,两者也承载着更多的社会治理责任。  相似文献   

4.
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是塑造大城市发展模式的三种基本力量。经济力量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力量是重要推动力;政治力量则起着关键的中介作用。正是这三种力量的结合、互动和博弈塑造了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发展模式。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和谐中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城市发展模式是当前中国大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江西仲村的调查资料,对其建国以来农地规则变迁过程进行考察。我们发现,影响农地规则形成至少有三大因素:政府、村级组织及民间力量,其中,政府、村级组织在农地规则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呈递减趋势,而各种民间力量却不断兴起。农地规则实质是村庄内外各种力量的政治博弈和政治决策的结果。由于各种主体利益冲突及其力量对比关系的不确定性,未来乡村社会农地规则的“变数”将大为增多。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新论断将教育、科技、人才置于同一语境之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以及世界现代化历程而形成的对三者“集成”关系的深刻认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三个要素环环相扣又互相渗透,发挥着动力塑造、力量凝聚、安全保障、文明协调的“集成”功能。为更好地发挥三者的“集成”功能,应在厘清各领域工作重点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科教兴国战略的政治方向、体制效能、价值立场、实践导向与精神品格,推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技的价值在于: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是生产力的首要的力量;科学技术大幅度地提高着劳动生产率,极大地促进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和从属的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律,是唯物主义和人科学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变革,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技价值的主体基础主要是工人阶级和人类社会的利益与需要。科技价值的实现机制主要是科技的物化、智力化和生产过程的实际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科技价值观具有中介性、社会性、合力性和革命性等特点,是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与科技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运用理论分析与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社会分层状况与人们接受高等教育及职业选择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社会各阶层由于自身拥有的资源不等,影响着他们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获得、教育过程,又进一步影响受教育者的职业选择;社会各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和选择职业的现状,又将对未来社会分层产生流动和传递的双重影响作用;最后,构建出三者的相互关系模型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政治品质、能力素养和道德情操。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贯穿大学生全课程教学,在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中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生活中,博弈是普遍存在的,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等直到日常生活,任何一个人,不论主观上是否自觉意识到,客观上都是一个博弈参与者。人们在参与博弈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即理性博弈思维方式和非理性博弈思维方式。不同的博弈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博弈后果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一百余年历史中,学术、国家、市场三股力量一直贯穿其中。基于三者之间同时存在着价值取向的对立性和实际活动中的不可分割性,学术——国家——市场之间三角制衡的模型得以构建。通过权力博弈的视角及不同时期三角制衡形态的变迁,可以发现政府与市场的力量对高等教育保障体系的影响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加深,并逐渐走向联合。同时,影响大学质量的重心也逐渐从学术权威一端向政府和市场二者之间的方向发生位移。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新的时代。科技工作者担负着探索未知和创造未来的责任。党和全国人民对科技工作者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13.
发挥科技史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的普通高等院校中 ,理工农医类的学生占了一半以上 ,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针对理工农医类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特点以及未来的职业方向 ,应该加强科技史的学习。科技史作为人文学科 ,无疑是具有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特性的。科技史包括 :科学或重要科技事件的发展史实 ,重要学派的创立与发展 ;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 ;著名科学家、发明家、实业家、科技教育家和管理工作者的学术活动、治学方法、科学思想和有关科学的轶闻趣事等。由于科技史从社会与历史的…  相似文献   

14.
试析科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科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了三者的辩论统一:生产力决定科技、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科技、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三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科技发展了,必将推动教育的发展,教育发展又意味着人的科技素质的提高,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为科技、教育在更高层次上的起步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明确这一关系,对于人们重视知识、尊重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社会的艺术关系其实是将上层建筑和社会基础这两个不同的视角拉到同一点上,艺术与政治、艺术与经济、艺术与科技三者之间的关系既抽象又具体,共同构筑成为后现代艺术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课题。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改革,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加强与经济、科技之间的功能联系,促进"经、科、教"的结合,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科技、教育是三种不同的社会范畴和社会行为,各自有着相对稳定的活动领域和研究范围,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扩大,三者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密切,现在有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现代教育要求以积极  相似文献   

17.
郇东 《考试周刊》2011,(27):237-238
国家、政府和社会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趋同性,但国家、政府和社会各有其形成的机理和条件,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对国家、政府与社会的界定因社会发展阶段、政治体制、历史文化传统等的不同而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国家是特定社会中享有主权的政治组织,而政府则是行使国家主权的机关,政府代表国家行使主权;国家产生于社会,又高于社会,但无论怎样,国家也不可能脱离社会有机体,而是处在整个社会有机体的组织体系和矛盾运动之中,处于社会有机体的控制之内。  相似文献   

18.
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之间展开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博弈,呈现出外生力量强于内生力量、中央集权强于地方分权、领导权威强于集体意志的特点。它给我们深刻的历史启示:要遵循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保持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之间力量平衡;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要求;遵循商品经济发展规律,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尊重农民群众的意志和首创精神,让农村发展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9.
政治、意识形态、法治、科学等文化现象在起源上有不同的关系。古代君主专制政治的出发点是理性的,但其运作的基本过程和倾向则是非理性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包含了人类对政治文化的理性认识,也包含了对人性本身更完整的认识。在人类历史的坐标上,以民主为特征的政治文明的发展,需要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社会生活空间有一定的自由度、公众对民主本身有科学的认识,同时各种社会力量的博弈要能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关系的历史嬗变,先后经历了非同步出现的弱关联阶段、同步存在的明显交互阶段、多元联动的整合发展阶段,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进入深度融合的一体推进阶段。在中国式现代化对三者关系的重构调整中,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形成了一体联动的协同运行关系,其中,教育是协同运行的基础,人才是协同运行的纽带,科技是协同运行的动力;三位一体的“三角协调”运行、良性互动的“循环互促”逻辑、衔接互补的“融合联动”发展,是三者一体协同推进的根本逻辑。三者关系的正确处理需从不同维度分别以三者各自为核心集中采取措施:聚焦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人才的主体性支撑,实施人才引领驱动;聚焦科技的动力性作用,强化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