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新书目》2022,(2):34-35
<正>在过去20年里,欧洲的城市景观为全世界所青睐。本书作者在书中探索了整片大陆上的欧洲城市,不仅去领略它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还试图弄清楚欧陆与盎格鲁-撒克逊规范下的城市格局——美国、爱尔兰、英国和澳大利亚所呈现的规划简单,即以汽车为中心和以开发商为导向的建筑空间究竟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2.
张亚兵 《大观周刊》2012,(48):31-31
宝鸡是中国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是陕西省第二犬城市,西北第四大城市,宝鸡古称陈仓、雍州,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中,孕育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人文底蕴。宝鸡地名的由来是一种历史与文化的柔和,是一种特定的历史文化符号,是在一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命名的,本文拟就从宝鸡命名的深层原因探究宝鸡名称的文化意义与象征。  相似文献   

3.
地名档案是记载各个地理实体的标准名称及相关信息的材料,是城市变迁、发展的真实记录,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地名的文化研究,特别是要重视对地名档案的整理和研究工作,积极开发地名档案信息资源,可以使地名档案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文化建设、地名管理和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4.
马杰 《大观周刊》2011,(44):115-115
桥梁景观设计是我国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所引发的精神追求。因此各级政府均将桥梁景观的建设作为一种反映城市特色、体现地域文化、展示时代风貌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加以倡导与推崇,这为桥梁景观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对桥梁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桥梁设计部门应加强景观方面的人才与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5.
<正>地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一个地方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为传承咸宁历史文化,更好的宣传咸宁,让人们深入认识和了解咸宁,本文以有关史料为依据,综合分析咸宁建置沿革及地名演变过程,对“咸宁”地名由来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6.
代琳丽 《大观周刊》2011,(30):54-54
阐释了现代雕塑的由来,分析了现代雕塑在城市公共景观中的作用,探讨了现代雕塑在城市公共景观中的发展趋势,从而揭示了现代雕塑在城市公共景观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景观特色研究——以福州市绿地景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福州市绿地景观现状,从城市空间格局、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古迹、植被植物资源等四方面特色进行分析,提出利用城市特有自然条件规划布局、寓历史文化于园林绿地规划中、并在园林植物配置上体现特色等方面进行城市绿地景观特色构建。  相似文献   

8.
代琳丽 《大观周刊》2011,(38):50-50
阐释了现代雕塑的由来,分析了现代雕塑在城市公共景观中的作用,探讨了现代雕塑在城市公共景观中的发展趋势,从而揭示了现代雕塑在城市公共景观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档案》2010,(6):F0003-F0003
地名是国家主权及意志在地域空间的反映,是国家权力机关或政府职能部门按照一定法规政策,对所辖区域空间实体给定的文字符号,以此界定地理方位及范围。因此,从命名主体行为来看,地名就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地名按时间划分,  相似文献   

10.
近代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新式的公共活动空间,它们面向大众开放,给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休闲场所和交流平台。在一定意义上,这些空间是城市社会中最重要的公共舞台,生动的展现了民众的公共生活。对这些公共空间的分析也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近代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不但是高楼大厦、酒绿灯红等城市景观塑造的实体空间,更是时代信息与社会文化互相沟通的符号系统,"新一线"栏目是《第一财经周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城市报道将人文观与经济观两者有机结合,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第一财经周刊》的办刊理念,笔者对其2015年城市形象呈现的选题与报道进行研究,希望为今后《第一财经周刊》及其他杂志城市新闻报道的策划、写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城市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已愈发显著,各种形式的景观设计层出不穷.但是城市发展造成了快速设计标准规范化的景观设计不断被复制重复,地方特色和文化界限越来越模糊不清,功能主义和标准化的规划设计造成了千篇一律的城市空间,使城市景观在形式上更多地表现为拼凑造作,在文化问题上更多表现的是表象问题,离地域性景观设计的中心思想越发背道而驰.因此,本文站在如何合理利用地域性特征再现地域性景观设计的角度,来探讨重现城市地域性景观,以地域性为介入点研究地域性景观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改善城市呆板化景观生态并做出自己的见解,打破当下的景观环境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未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化资本强调城市所拥有的物质、精神、制度等公共文化财富,在城市更新与城市营销实践中,各城市正积极探索如何实现城市文化资本向城市形象转变路径。西安寄托深厚的历史遗产等文化资本,借由意象书写、空间重塑以及媒介实践等方式强化"古城"形象。其"古城"意象实现从长安、废都到盛世之变;以空间为媒介实现"古城"景观重塑;新媒介参与城市形象话语更新"古城"叙事。  相似文献   

14.
城市开放空间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历史景观地带、构建城市景观以及建设个性化的城市氛围。加强中小城市的开放空间建设将有助于宜居城市、生态城市的建设,增加城市魅力、吸引力,构建和谐社会。文章对中小城市开放空间进行分析,提出策略和建议,期望能够对中小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华语电影市场持续兴起的魔幻类型片从表征上可以抽象为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与好莱坞主流商业模式的融合产物。审视这些影片所塑造的景观,无论是历史与现代,或是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都存在一种“消失的边界”,即时间层面与空间层面的双重文化沟壑正被全球化共同市场所统合。通过从宏观上民族电影到华语电影传播语境的变迁,中观上中式神怪与好莱坞模式之整合以及其中传统文化的重构,微观上三部魔幻类型片案例这样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好莱坞主流模式的影响下,杂糅了西方元素的魔幻景观是华语影片为适应工业市场与文化审美,权衡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妥协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影片依然呈现了一种多元的“中国的想象”。  相似文献   

16.
华语电影市场持续兴起的魔幻类型片从表征上可以抽象为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与好莱坞主流商业模式的融合产物。审视这些影片所塑造的景观,无论是历史与现代,或是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都存在一种"消失的边界",即时间层面与空间层面的双重文化沟壑正被全球化共同市场所统合。通过从宏观上民族电影到华语电影传播语境的变迁,中观上中式神怪与好莱坞模式之整合以及其中传统文化的重构,微观上三部魔幻类型片案例这样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好莱坞主流模式的影响下,杂糅了西方元素的魔幻景观是华语影片为适应工业市场与文化审美,权衡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妥协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影片依然呈现了一种多元的"中国的想象"。  相似文献   

17.
<正>老地名是城市变迁的刻痕印记,是地名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包含着漫长悠远的历史风云,虽经岁月长河洗涤,但其古朴的气质和丰厚的底蕴,却牢牢定格在城市的记忆中。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很多曾经耳熟能详的老地名渐渐被人们遗忘,它们的背后其实代表的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大鼓楼在今灵光街北端,环城北路南面,昆明火车北站附近,人称杨邬里的地方,曾经有一古楼,非常大,因楼上置大鼓而俗称大鼓楼。又由于其年  相似文献   

18.
王帅 《今传媒》2020,(4):101-102
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城市景观公共艺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公众对城市、环境生活需求的增高,城市景观的建设也日益完善,逐渐体现了人们在寻求公共艺术的过程中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景观公共艺术的概念,从内在逻辑与环境构建方面,提出了如何让城市景观更好地发挥其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9.
依据晚清西文游记,以张家口城市为空间节点,我们重塑蒙古的地缘、城市景观;从中能反映出晚清蒙古社会的真实场景,而且能提炼出西方人对蒙古地缘景观的理解;萃取西方人眼中清代中华帝国边疆城市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作为城市的文化名片,以其特定的物质载体构建了城市的文化精神空间。台湾地区的博物馆因其注重将在地的历史、人文古迹等打造成有机整体,根据建筑展开自身的叙事,博物馆本身也成为一种城市景观符号,参与城市空间的再造。台湾的博物馆,在突显在地特色上已有较为成功的经验,本文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台湾在地博物馆进行案例研究,从台湾的在地原乡迷思、集体记忆认同及博物馆虚实空间的建构三个方面入手,看台湾博物馆何以借助地方文脉实现对城市形象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