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塑料是有名的白色垃圾,因为它在自然界中难以降解而越集越多。如果利用植物制造的生物塑料,则可以在自然界中快速降解。以往的方法是收割了植物后利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来产生塑料。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又发明了一种新的技术,可以让植物直接生长出塑料来。也就是说,我们以后可以到地里种植塑料,直接收割塑料产品的原料。  相似文献   

2.
塑料是有名的白色垃圾,因为它在自然界中难以降解而越集越多。如果利用植物制造的生物塑料,则可以在自然界中快速降解。以往的方法是收割了植物后利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来产生塑料。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又发明了一种新的技术,可以让植物直接生长出塑料来。也就是说,我们以后可以到地里种植塑料,直接收割塑料产品的原料。  相似文献   

3.
塑料钉     
塑料钉目前仅在少数国家流行,我国已研制成功并批量上市,原料和设备都已国产化。和铁钉相比:强度相等,抗弯能力大大高于铁钉;重量为铁钉的1/4,价格为铁钉的2/3;不生锈,耐腐蚀;可加工,可着色,使加工产品天衣无缝;外形整齐,便于包装、  相似文献   

4.
玉米制塑料     
美国全国玉米种植者协会宣布 ,用玉米生产聚脂乳酸塑料的研究已取得了成功。这种技术可以将玉米加工成薄片或颗粒状的聚合物 ,就像是生产塑料的原料。用玉米制成的聚合物可以做成布料纤维 ,也可以做成杯子、瓶子、食品容器、包装纸或地毯。美国玉米种植者协会说 ,用聚脂乳酸做成的布料有丝绸质感 ,耐用程度可与涤纶媲美。此外 ,这种新材料能百分之百地生物降解 ,与其原料玉米一样 ,也是一种再生性资源。塑料在美国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从 1 994年起 ,全国玉米种植者协会和一些州分会就开始资助这一玉米新产品的开发研究 ,同时推动将研究成果投…  相似文献   

5.
不老塑料     
如果损坏的物品能够像一些生物受伤那样自我修复该有多好呀。其实,人们的这个愿望也是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研究的一个课题。最近,这个课题有了进展,科学家研究出一种能自发修复内部“劳伤”的全新塑料,它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需要氧气,而且有趣的是一旦修复完了,它竟然“有排泄物”排出。据说,这种全新塑料已在具体的产品上开始使用。迄今为止,我们日常使用的塑料有容易老化、产品寿命短的缺点。为此,开发尽可能不老化的塑料是材料研究的重大课题。制造抗老化的材料一直是科学家的目标,就拿塑料来讲,尽管做了许多改进,但现在日常看到塑料的寿命至多也不过10年。强度很小的物质构成的人类寿命却有百年左右。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我们人体能够一边自我修复损坏的地方一边继续生存着。科学家受此启发将生物自我修复的机理用于人造材料,结果取得成功,制造出寿命更长的材料。科学家认为,如果材料自我修复手段真正实现,这将对今后的产品产生革命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塑料材料和制品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较低的价格等特点,在产业经济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塑料产业面临的资源紧缺和环境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一直以来,塑料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建立在以石油为基础的合  相似文献   

7.
王敏德 《百科知识》2007,(3S):36-37
塑料材料和制品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较低的价格等特点,在产业经济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塑料产业面临的资源紧缺和环境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  相似文献   

8.
彭文 《百科知识》2011,(11):10-11
巴西一个研究小组从植物废料中提取纤维制造出新一代超级塑料,较传统的聚乙烯塑料重量更轻、强度更高且符合生态要求。从20世纪90年代起,该科研小组就开始从菠萝、香蕉、椰子、剑麻以及木头等废料中提取天然纤维素,在厘米与毫米级别上进行实验。最近,他们进行了纳米级实验,发现这种纤维具有与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相似的强度,可以作为原料生产塑料。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塑料被生产出来,塑料工艺也在不断更新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改善生活水平,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生态问题,比如废旧塑料垃圾地不断产生。环境中广泛存在着塑料,塑料至今已经成为海洋污染物之一,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综合世界各地海洋塑料的分布现状和研究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生活里,我們和塑料愈来愈熟悉了。从雨衣、手提包、收音机外壳,到牙刷、紐扣、儿童玩具……都可以用塑料来制造。它的色彩丰富,价格也便宜。常見的聚氯乙烯、聚乙烯塑料还有抗腐蝕、不导电、便于成型加工等許多长处。正因为这样,我們才用它們做化工設备的衬里,做盛酸、碱的容器,做电綫的絕緣包层。但是这类塑料本身也有許多弱点,特别是机械性能差,例如聚氯乙烯的抗张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