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栾轶玫 《视听界》2013,(4):23-27
一、大数据的本质首先,大数据显然不是能存放于电脑、手机、硬盘里的数据,它数据量巨大,已经不是以我们所熟知的G和T为单位来衡量,而是以P(1000个T),E(一百万个T)或Z(10亿个T)为计量单位,它需要更大的存储方式,比如云存储和其他大的存储层来安放。其次,大数据显然不是一堆数据的堆积,而是数据与数据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发现并利用这种关联可以产生价值;正如《大数据时代》一书的作  相似文献   

2.
张强 《四川档案》2014,(5):26-27
<正>大数据是继云计算之后近年来信息技术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面对扑面而来的大数据,档案工作者责任在哪里?出路在哪里?在认真阅读了涂子沛的《大数据》后,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对上述的问题有些思考、有些体会。当今社会已经处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数以万计的机器、机关、团体、企业、个人都会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并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在这个时代,不仅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同时种类繁多,对于这些数据的收集、存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9年来的网络引文数据为基础,从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用户学术研究中高频利用的网域、网站、网页、作者或机构、高频关键词以及网络社区多个角度系统地分析了9年来人文社科学术用户利用互联网的情况,根据统计的结果给出相应的解释。同时认为中国的网络尤其是教育科研网信息资源建设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李婷 《青年记者》2016,(23):98-99
如今,人类的数据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大数据不再只是一个单一化的概念.它不仅表示数据量的巨大,而且要求使用者具有对信息存储、挖掘、分析和判断预测的能力.网络作为数据集中的一个平台,比较容易搜集用户在网络上的使用数据.2014年来,各大视频网站利用数据库资源,加大自制节目的开发力度,自制节目的数量呈井喷式增长.作为拥有广泛受众的互联网视频网站,其自制节目在大数据时代迎来了全新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5.
根据Bshare的数据报告,中国社会化媒体十大平台排行的一个图表排在前三位的是QQ空间、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分享量占比分别为37.02%,15.71%和14.24%,同属腾讯的QQ空间和腾讯微博相加已经超过了50%。一分钟内,twitter上新发的数据量超过10万,facebook浏览量超过600万……很难想象,伴随着互联网数十年的积累,互联网产品与用户的成熟,互联网这个信息的海洋到底蕴含着多少海底的宝藏。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崛起,更加快了UGC内容的产生的速度,使得互联网的数据信息成指数倍的增长,有一天人们突然发现,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变得拥挤,从80年代开始一直沿用至今的IPv4到最近开始越发紧缺,所以IPv6启用,成为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的技术支撑下,形态各异的网络直播平台逐渐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其受欢迎程度异常火爆。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直播用户已达3.25亿,直播平台也近200家。其中,典型的网络直播平台有斗鱼、映客、熊猫、花椒、虎牙、风云等,这些网络直播在给人们带来感官刺激与无限乐趣的同时,还面临一定的社会挑战。正所谓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有两面性,网络直播也不例外。本文采用SW0T分析法,从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0pportunities)与挑战(Threats)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以获得对网络直播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数据正在引发中国互联网行业新一轮的技术浪潮,尤其是互联网广告领域,刚刚兴起的互联网广告人群实时竞价(RTB)模式就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崭新的领域。今天,消费者基于互联网正在重新构建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每个人的网络印迹都直接真实地展示个人网络行为价值,大量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导致了大量的数据产生,海量化和碎片化的数据已经改变互联网广告的生态。RTB模式下,对每个用户的兴趣爱好、人口属性、对广告的倾向性等属性特征的分析需求变得无比重要,从而极大的推进了互联网数据的挖掘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最先应用于互联网和通信领域商业分析的"大数据",其热度很快蔓延至广电领域。根据字面意思,人们很容易将"大数据"理解为数据量之大。但在人类信息存量以几何倍数增长的今天,一个数据分析公司挖掘一个数据仅需3秒或0.3秒就够了。数据挖掘速度的提高并不代表认知能力的提高,"有数据,无认知"成为大数据时代发展的桎梏。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人们认为信息就是力量,信息的不对称使大量信息占有者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但是,随着网络信息的爆发,信息竞争的核心进化为对海量信息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快速分析的竞争。这些海量数据既庞杂又产生迅速,被称为BigData即大数据。根据国外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大数据时代,多数企业只是低效率地用到了所收集到的数据的0.5%来进行商业决策,而仅仅利用了冰山的一角却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机会。数据的力量如此之大,这让营销者们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现,也被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所重视。怎样能够既安全的使用互联网,又不用担心互联网中的病毒感染自己的电脑造成私人信息的泄漏呢?相关技术人员一直在努力研究这些问题。本文就将针对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御措施进行一系列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陈亚琦 《大观周刊》2012,(10):67-67
在互联网的战场上,信息无疑就代表着一切战斗力。它即是进攻的武器,又是防御的壁垒。这些战场的主角是大网站,大厂商,大公司。他们有着巨大的用户基础,良好的商业运作,充足的人力财力,在信息战争中掌握巨大的资本。任何小团体或个人想要与之对抗都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出于明显的弱势。但这是否意味着小团体或个人在网络信息战中的微不足道呢?绝非如此。  相似文献   

12.
罗艳 《视听界》2011,(4):25-28
中国互联网视频行业自启动以来,经历了行业的爆发、低迷以及上市热潮几个阶段后,逐步走向行业的升级调整期。经过数年的培养,网络视频已经成为互联网主要应用领域之一,用户规模增长速度突出,覆盖率不断提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2010年,国内网络视频用户规模2.84亿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约为62.1%,比2009年增长了18.1%。  相似文献   

13.
网络交往中的负面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益发展的国际互联网已经在全球形成了一个与地球空 间相对应的网络空间。人们借助于互联网进行的交往活动越 来越多。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网络交往模式由此产生。这 种交往模式,麦克卢汉曾预测,将继20世纪的文字交往模式 和电子交往模式之后成为21世纪人们交往的主导模式。更有 人大胆地预测: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将超越传统在真实生 活空间(物理世界)形成人类所赖以建构的新的社会网络,人 们所有的活动都将在网络中进行。这些预测也许为言尚早, 但现实生活中以几何速度增长的网民和计算机数,足以说明 网络交往模式会越来越渗入人们生活,为人们所运用。  相似文献   

14.
《信息系统工程》2000,(6):38-38
近日,英特尔公司宣布推出四种新型千兆位网络交换机产品,其中三种可通过标准铜线每秒传输10亿位(IGB)的信息。在这些新型产品中,英特尔将其通信技术应用到了交换设备上,使之能够面向互联网和企业网络用户支持最新的电子商务应用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大数据"、云计算、云传播等先进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使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报纸作为主要传统媒体,未来的发展并不乐观。从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算起,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已经走过20个年头。2013年我国网民人数已突破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45%,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电视、报刊和广播则退而次之。互联网持  相似文献   

16.
正一、大数据变革影视产业(一)重新理解大数据:挖掘数据价值大数据是互联网时代尤其是云计算技术出现后产生的概念,现今已经广泛应用到电子商务、城市管理、大选预测等诸多方面。互联网时代用户的网上行为,无论是搜索、浏览、点击还是选择,都会在后台留下电子痕迹,这些数据收集起来,经过专业的数据统计与挖掘,便可以分析出特定人群的行为规律和取向。具体到影视行业,以奈飞公司(Netflix)为代表,它最早以提供和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8年底的98.6%提升到99.1%。数据表明手机已经是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而用户在使用手机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数据正在逐步积累,而这些数据正在逐步改变和影响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习惯。广播电视台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如何把数据转换为影响力和引导力,从而占领移动互联网传播主阵地,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将以山西广播电视台新媒体数据应用转换的实践为例,对大数据在媒体融合中的功能作用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网络传播将出现移动化、视听化、数据化三种新趋势。首先,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主要的信息传播通道,信息从即时传播演变为实时传播,从大众传播发展为个人化传播;同时,在高速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移动视频将成为主要的传播内容,视频更具冲击性,在社会化分享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动员式传播,形成大规模群体互动;最后,用户的每一个行为都成为可被分析和记录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还可以预测趋势,判断人们的态度。网络传播数据化,让网络行为管理和网络舆论管理结合,网络舆情具备更强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9.
沈健 《青年记者》2015,(8):24-25
2011年,麦肯锡、《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相继刊文宣称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2012年3月,奥巴马签字启动了"美国大数据发展和研究计划",掀起大数据热潮。在这股热潮背后潜藏的是一个不争的现实: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社交网络等信息网络传播获取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的信息数据规模发生着爆炸式增长。而大数据已经开始向各个重大行业渗透并发挥重大影响,其中就包括数据使用度非常高的新闻媒体传播产  相似文献   

20.
一、大数据研究的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快速普及,信息交流,数据交换爆炸性增长,大数据时代来了.目前全球的电子化信息量是千万亿兆的数据量,预计2020年整个数据量可能会达到35千万亿兆.著名分析调研机构IDC的研究报告《从混沌中提取价值》显示,仅2011年,全球就产生了1.8ZB(也就是1.8万亿GB)的大数据,由此可见,海量数据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