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李清照一生创作的诗与词,可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两个时期。“靖康之变”以前,李清照的诗词主要表现的是对美好事物、自由生活的向往、热爱;“靖康之变”以后,除了书写个人身世之感外,还加进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表达了诸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尚气节。比较李清照一生的诗、词.其词主要表现了一种“柔”情,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而其诗则表现为一种“豪”气,在内容上已冲破个人的狭小圈子,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2.
“占”本义为“占卜”,战国以后即有引申义“预测”、“征兆”、“验证”及“气数”。两汉时又间接引申出“窥视”和“思考或测算后口报”的意义,后者又引申出“计数口报”财物和“口授之词”及“口头吟作”。今之“占有”之意亦来源于“计数口报”财物,其他意义有的则消失。  相似文献   

3.
“写”出一本书不很难,“说”出一本书却甚难,“说”出《唐宋词名篇讲演录》这样一本好读、耐读的书则难上加难。而王兆鹏先生确乎有晋竺道生的功夫.他娓娓而谈、舌绽莲花,把唐宋词的妙境解说得淋漓尽致,说顽石闻之点头也许夸张,  相似文献   

4.
秦观好假托“闺情”来抒写自己的感受,极尽委婉缠绵,而李清照则直接抒写妇女自身的真情实感,更为真切细微;秦观词柔媚深微,气格较为纤弱,而李清照词则在婉约中有一股劲直爽快的疏朗之风;秦观词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创造出一种迷离幽微的意境;而李清照词擅长用铺叙白描手法,创造清切婉丽之美;秦观词稚正清新,音韵和谐,李清照词自然流畅,明白如话。  相似文献   

5.
论“词则比兴多于赋”黄敏清代词论家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有这样一段话:“诗有赋比兴,词则比兴多于赋。或借景以引其情,兴也。或借物以喻其意,比也。盖心中幽约怨悱,不能直言,必低徊要眇以出之,而后可感动人。”他的这段话,就词体的艺术特性,道出了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是十分普遍的。一词多义,实质上也是一词多类。因此,在教多义词时,不仅要讲清它有哪几种意义,而且要讲清它在表现为某种意义时的词性,即语法功能,并进而归纳出一套判定“公式”。这里,试以“之”字为例来说明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有清一代的词学家都力图改变词为“小道”、“末枝”的局面,使之自觉地表现出重大的社会内容和独特的感表世界,常州词派进一步从词的起源,言情等角度来论证“诗词一理”的主张,从而达到推尊词体的目的,他们突出词的表意情,强调词人精神情操的培养,提倡雅正的词风,体现出鲜明的道德伦理性和政治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一)《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句中的“不期修古”,课本注释为:“期,希求。修,远。修古,远古。”“法常可”,注释为:“效法可常行之道。常可,指旧制度。”此注首先令人生疑的是语意晦涩、逻辑欠通:“修古”一词,释之为“远古”,而“远古”何指?如单指上文的“上古之世”,则有乖原意;如兼指上文的“中古之世”与“近古之世”,则称名不当。再者,释“修”为“远”,而“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商君书·开塞》)中的“修今”一词则无法讲解。“常可”一词,释之为“可常行之道”也不确切,难道“可常行之道”还不值得效  相似文献   

9.
《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说:“昔张天如论相如之赋云:‘他人只赋,赋才也;长卿,卿新也。’予于少游之词亦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虽字瞻之明隽,耆卿之幽秀,犹若有瞠乎后,况其下耶?”在这里冯煦特别拈出“词心”来谈秦少游,确实颇具眼光。“词心”作为评赏词人的一个标准,切合了词体的特征,因为词作为隐约幽微的情绪抒发,确实更多地借助于心灵深处的一种敏锐的感受。而且在评论中冯氏更肯定“词心”,认为“词心”胜于“词才”。  相似文献   

10.
词"婉约"与"豪放"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有“婉约”、“豪放”之分,始于明人张Yan,而以此划分词派则在清代。词或“婉约”或“豪放”相关词人作词的主观原理,相关词人自身的资质、气度,还与作品的题材及作品产生的化背景相关。对“婉约”、“豪放”。前人尚有正、变之议,今人则认为是一体分流,双峰并峙。我们要善于分别同一词派词作、同一词人词作的精粗高下。  相似文献   

11.
赵东春 《英语辅导》2002,(11):11-11
“out of question”和“out of the question”,一词之差,意义却大相径庭,前者是“毫无问题“,后者则是“绝不可能”、“很成问题”。一个小小的“the”,作用却如此之大,而我们却经常忽略了它的作用。其实,在英语中,还有许多词和词组,由于“the”的存在与否,使词或词组的意义发生很大变化。现列数例以作说明,  相似文献   

12.
晏几道令词时空表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令词的创作发展中,“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的温庭筠是将令词导向成熟的作者,南唐后主李煜则以其人生悲欢离合的抒写使今词“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而晏几道的创作则“把令词推向顶点”。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与其父  相似文献   

13.
近期以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词组的出现频率空前之高,尤其是“和谐”一词。就大的来说,对于一个国家是“构建和谐社会”;就小的面议,具体到学校则是“构建和谐校园”。而与“和谐”紧密相关的一个词则是“宽松”。不少人认为,只有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实验本)第四册选入了沈括的《采草药》一文。其中有“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一句。教材第184页对“粪溉”的注释是“施肥浇灌”。这显然是把“粪”当成了名词用作动词“施肥”。我认为这种解释欠妥,应该把它看作名词用作状语“用粪”。要辨别一个词在句中活用为哪另一类词,主要是看它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结合,和它构成什么样的语法关系等。名词活用作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后面有代词,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相似文献   

15.
“浑沌”一词的释义各种版本多是意向性的,玩味其释义的依据常人则更无可确知。加之典籍所用文字,仅有已经多次变化之语义缘故。本文从“军”声、“屯”声人手,从字族角度对“浑沌”一词自然语义作了一番试探,得出从“军”声字有“圜围”义,“屯”字本义即“难”,“难”义废。又“屯”或作“纯”,由“纯”义引申出“聚全”义。与《集韵.混韵》所释“浑沌”,“元气未判”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占”本义为“占卜”,战国以后即有引申义“预测”、“征兆”、“验证”及“气数”.两汉时又间接引申出“窥视”和“思考或测算后口报”的意义,后者又引申出“计数口报”财物和“口授之词”及“口头吟作”.今之“占有”之意亦来源于“计数口报”财物.其他意义有的则消失.  相似文献   

17.
“以文为诗”的新变与北宋经学、词与书画等领域的新变异体同质,都是北宋思想文化革新的产物。北宋士人的新文化理念,施于经学则是独具特色的“元祐新经义”;施于文则接续中唐韩、柳的古文运动;施于诗则打破自《诗经》以来“以诗为诗”的诗歌传统,代之“以文为诗”;施于词则是打破词的乐体本质与“花间宗风”,“以诗为词”,成曲子中缚不住的士大夫之词;施于书画则是打破晋唐以来“尚法”的书画之风,成“士人书画”一体。  相似文献   

18.
由于章法是建立在二元(阴柔、阳刚)对待之基础上的,所讲求的是篇章“多、二、一(0)”和逻辑结构,因此其风格之形成,便与这种由二元(阴柔、阳刚)对待所组织而成之“多”、“二”、“一(0)”结构与其“移位”、“转位”、“调和”、“对比”,息息相关。以东坡的几首清峻词为依据,对整体结构之阳刚与阴柔消长的情形,加以探讨,试予量化。发现东坡的清峻词,就其风格中之刚柔成分而言,大都是属于“偏柔”之作,而就其内容主旨来看,则兼身世之感(峻)与物外之思(清)而有之,如此可看出东坡清峻词之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孔雀东南飞》中“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廓”,课本注解说:“东家,泛指邻近人家。”其实不然。“东家”一词,原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在这篇赋中确实是特指邻近人家,但后来随着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广为流传,“东家”一词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泛指专出美女的地方。如吴均《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相思上北阁,徙倚望东家。”王筠《春游诗》:“物色相煎汤,微步出东家;既同翡翠翼,复如桃李花。”梁鍠《观王美人海图障子》:“宋玉东家女,常怀物外多。”徐悱的妻子刘令娴《答外诗二首》:“东家挺奇丽,南倒擅容辉。”李白《轻薄篇》:“洛阳美少年,朝日正开霞。扬鞭还却望,春色满东家。”  相似文献   

20.
柳词的接受,宋人多有偏颇之见,谓其“非羁旅穷愁之词,则闺门淫蝶之语”;“浅近卑俗”、“声态可憎”。但考察《乐章集》,我们会发现,柳词中有不少对于“升平”气象的颂赞歌唱,而他的这些词作中,反映出柳永从小培养起来的“卿相”情结。本文通过对柳词的细致分析.择出其描写升平气象的颂赞之词,把柳永词中对社会的关怀与其功名之心相联系,将柳永的“卿相”情结作一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