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宣布向盟国无条件投降。至此,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终于结束。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同年9月2日于美军“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当日,云集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亲睹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全球数百名记者当中有三名中国记者,他们是:《大公报》记者朱启平、黎秀石和中央通讯社记者曾恩波。他们作为中国千千万万新闻工作者的代表亲历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朱启平:留下新闻史上“状元之作”《大公报》记者朱启平的名字或许已经不为人知,但是他笔下记录的一页页历史风云却时常被提起。由于在二战中对国…  相似文献   

2.
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悍然向中国东北守军沈阳北大营发起突然袭击。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终于迫使日本帝国主义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主力舰“密苏里”号(同时也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旗舰)甲板上,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日本外务大臣签署日本投降书。参加仪式的人数众多,各国记  相似文献   

3.
“记者不仅记录、见证历史,而且推动着历史。” 1945年9月2日,当朱启平心潮起伏地登上“密苏里”号军舰,亲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见证“太阳旗”飘落的那一幕时,作为一名记者,以对历史的记录和见证而推动历史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油然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宣布向盟国无条件投降。至此,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终于结束。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同年9月2日于美军“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当日,云集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亲睹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全球数百名记当中有三名中国记,他们是:《大公报》记朱启平、黎秀石和中央通讯社记曾恩波。他们作为中国千千万万新闻工作的代表亲历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相似文献   

5.
在重庆《新华日报》1939年的合订本里,10月20日这一期报纸是一张没能发行的报纸。1939年10月19日的《新华日报》,用半版篇幅刊登了9月16日毛主席在延安边区招待处会见中央社记者刘尊棋、新民报记者张西洛、扫荡报记者耿坚白的谈话,题为《毛泽东同志与中央社等记者的谈话》,并配发了毛泽东的照片。报纸是在“送检”的同时排印的,当检查官发现有“问题”,在送稿簿上盖了“缓登”戳记、扣下稿子,将一封公函交送稿人带回时,这张报纸已经张贴在重庆的大街小巷,送到了订户手中。为此蒋介石大骂新闻检查  相似文献   

6.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投降仪式,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后,各国记者陆续发出大量报道,霍默·比格阿特的这篇报道是较早的一篇。它以凝炼、深刻地表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本质而著称。一些美国新闻界人士称它是“第一流的报道”。每一个记者,当他要报道重大事件时,都会首先考虑要报道什么。在“密苏里号”上举  相似文献   

7.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停战诏书;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舰"密苏里"号上举行;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而在1945-1948年期间,<大公报>每年都于上述日期前后发表纪念抗战胜利的言论(1949年以后,<大公报>津、沪、渝版相继停刊).本文拟以年份为顺序对<大公报>的此类言论进行概述,并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西安分社主任丁履进偕同记者陈道履和电务员沈其元随先遣军司令部由西安飞北平,接收日本同盟社及伪中华通讯社,恢复了中央社北平分社建制,并于当月开始发稿。我于1946年1月借调到北平分社担任采访组组长兼编辑  相似文献   

9.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投降仪式,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后,各国记者陆续发出大量报道,霍默·比格阿特的这篇报道是较早的一篇。它以凝炼、深刻地表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本质而著称。一些美国新  相似文献   

10.
60年前的5月8日.随着第三帝国的覆灭.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8月14日.在中国抗日军民,苏军和美军的沉重打击下.日本政府最终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由日本天皇在8月15日.通过广播向全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停战诏书》。9月2日.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日本政府代表重光葵、大本营代表梅津美治郎在投降书上签字。盟军代表和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代表.在“日本投降书签字仪式”上签字.接受日本投降。9月9日.蒋介石指派何应钦为中国战区代表接受日本投降。冈村宁次在南京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相似文献   

11.
商谦 《中国档案》2015,(9):80-81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消息传到延安,整个延安城沸腾了。“日本投降了!”“我们胜利了!”的口号声、欢呼声,夹杂着锣鼓声、鞭炮声响成一片,震撼山谷,人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与欢呼之中。当晚,延安举行了盛大的火炬庆祝游行。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相似文献   

12.
《档案与史学》2014,(9):F0003-F0004
正有些重大历史时刻,往往因其影响深远,成为一个民族的恒久记忆和人类文明的启示性资源,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未来。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代表正式签字,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战争硝烟已散,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景。时值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本期"影像"撷取中国战场战略反攻、日军投降、抗战胜利等老照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9月2日发自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今天上午9时5分,随着日本外务大臣重光葵在无条件投降文件上签字,作为世界几大强国之一的日本已为过去,从而为它在珍珠港铤而走险的孤注一掷,付出了代价。如果人们对日本俘虏营里的兽行不是仍记忆犹新的话,他们甚至可能会对重光葵感到某种歉意。他  相似文献   

14.
1946年3月中旬,长春的冰雪已逐渐消融。这是日本投降后,东北地区迎来的第一个春天。一天上午,美国合众社、美联社、巴尔的摩太阳报的四位记者(其中还有位女记者)来到长春。他们是到东北采访的第一批美国记者,我在市中心的大同广场与他们巧遇。他们刚从沈阳乘火车来,没有人接,也不懂中国话。几个人都穿着美军的草绿色大衣,正  相似文献   

15.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争结束了,围绕着谁是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问题的争论也随之开始,而且至今尚未结束。有关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决定因素的观点大致有四种:一是中国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消灭了日本侵华军队有生力量,是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二是苏联学者认为苏军出兵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是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决定日本命运并加速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相似文献   

16.
辛文 《航空档案》2010,(4):52-61
1945年9.N2日,星期日,东京湾的海面波光鳞鳞,在美军“密苏里”舰的甲板上,战败国日本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外相重光葵在以麦克阿瑟将军为首的盟军各国将领的注视下,一瘸一拐地走向投降书签署桌,一言不发,在上面签了字。  相似文献   

17.
当新闻记者,都要有一种志向,一种追求。这种志向和追求,不是表现在一时一事上,而要贯穿其新闻生涯的全过程,那就是写出好作品来,也就是说要写出在当代有影响、在历史上有价值的作品,它不是“易碎品”,而是传世之作。 在去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有一篇新闻作品被人们重新提起,那就是五十年前新闻记者朱启平写的《落日》。1945年9月2日上午,在日本东京湾内的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日本签降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向联合国投降。作为随军记者,朱启平在离开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丈的地方,目睹了这一历史事件,并撰写了脍灸人口的新闻通讯《落日》。这篇原载《大公报》的通讯文情并茂,被新闻界公认为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18.
《见证奥林匹克》是新中国外交亲历丛书的又一部力作,围绕奥林匹克五环光芒辉耀中华大地的灿烂画卷,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多姿多彩。本书作者有中国外交部的老领导、曾遍布五大洲四大洋辛勤耕耘的资深外交官,有中国体育界的元老、在国际奥林匹克舞台上为中国体育外交的超越作出杰出贡献的领军人物,还有亲自见证了中国在五环征程上留下光辉足迹的著名记者。通过他们对中国  相似文献   

19.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西安分社主任丁履进偕同记者陈道履和电务员沈其元随先遣军司令部由西安飞北平,接收日本同盟社及伪中华通讯社,恢复了中央社北平分社建制,并于当月开始发稿。我于1946年1月借调到北平分社担任采访组组长兼编辑组长,负责编辑部事务。1947年底,我正式辞去北平《经世日报》采访主任,专职中央社北平分社,直至北平解放。这一阶段时间虽不长,但新闻活动频繁,现在仅就一些重大事件的采访活动,写下在胸中郁闷多年的回忆。材料侧重新闻活动的背景和内幕,凡是在报面上可以查到的,尽量从简从略。由于年代已久,讹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当时共同参与新闻活动或了解情况的同志多予指正,以保证史料的  相似文献   

20.
记者见证中国历史,《中国记者》见证记者的历史,这是我们组织这组稿件的初衷。编完最后一位记者黄燕的稿子,我们数了一下,这组手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激情”,原稿中出现100多次。在这个激情年代,有多少记者就有多少激情。 我们还数了一下,写来手记的记者不多不少正好十六位,所以总标题叫《十六大上的十六位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